29.12.17

手沖咖啡.2017.新手筆記

年初因為母親友人送的一包咖啡豆而開始研究咖啡,
雖然喜歡咖啡香,但一直不喜歡喝咖啡,

在玩手沖後才發現,
原來咖啡可以這麼好喝,這麼多層次,這麼多味道,
沖成功時的咖啡香氣喝起來非常紓壓,又讓人心情愉悅,

Jason Lai(@zeropropro)分享的貼文 張貼



2017開始喝咖啡了。
(僅限手沖和虹吸(賽風),其他還是難喝...)

======手沖心得======

手沖咖啡雖好入門,
但沖出來容易,沖的好喝需要技巧~
些微的差異,味道就不一樣了,
正因如此,手沖也是讓咖啡最多變化的沖煮方式~

我的心得大都來自網友教學討論,
然後經過自己的沖煮實驗調整及朋友討論,
還是新手,若有錯誤還請指教討論。

影響咖啡口感的因素很多,
品種,海拔,處理法,挑豆,烘培,研磨,水溫,水量,時間...等等,
手沖的過程中,每個步驟更會互相影響,

所以先把容易控制的變數確定下來:

--咖啡豆--
咖啡豆在烘好的7天~兩禮拜間達到最好喝的高峰,
新鮮的咖啡豆都會持續排放二氧化碳,
最好的保存方式是具有單向透氣閥的咖啡袋,
確實密封後擠掉空氣避免氧化。

咖啡豆研磨後香氣和二氧化碳散就開始散失,氧化速度也更快,容易不新鮮,
缺少二氧化碳撐出粉間的空隙也會造成水流阻塞,過萃而苦,
所以最新鮮的是現磨現沖。

一般來說
淺烘培豆吸水較慢,沖出來味道較酸,咖啡因較高。
深烘培豆吸水較快,沖出來較苦,咖啡因較低。

--水粉比--
秤咖啡豆,
我最常喝的咖啡粉和水的比例是1:15
20克咖啡粉沖出300ml的咖啡,
這應該是一般最常見的比例,若喝大量可稍降粉量,
有人說最好喝的比例是16克咖啡粉沖出240ml的咖啡,
但我覺得沒什麼差就是了...
另外,有人濃的喝到1:10,有人淡的喝到1:20
依自己喜好調整。

--研磨--
秤出的咖啡豆需要研磨,
手沖研磨的顆粒粗細建議是2號砂糖的大小,
直徑大約0.7~1mm的顆粒,
顆粒越細越容易萃取,但也會阻塞水流,
最後導致過萃而變苦,
萃取均勻,味道層次會較為明顯,
手沖顆粒講求均勻,細粉越少越好,
較講究的人會用濾粉器濾掉不需要的細粉,
還有研磨後的銀皮,銀皮過多會較澀,
但影響不大,一般大眾都不會去管,

磨豆機:
分為電動磨豆機,手動磨豆機,
電動磨豆機網路上建議的大都是小飛鷹或小飛馬
鬼齒版的較均勻細粉較少,但也比較貴,
手動磨豆機比較超值的則是大陸手磨 匿名2,海勒helor 101
雖說超值,但其實沒比小飛鷹或小飛馬便宜多少...
說超值是因為歐美的好手磨更貴...

若無磨大量的需求,用手動磨豆機即可,
我購入的是網友說比電動還均勻的匿名2手動磨豆機,
匿名二分為單品版和義式版,
義式版雖可磨單品也可磨義式,較為通用,
但據說單品版的細粉較少又比較均勻,
我買的是2016年11月新款單品版,
官方建議手沖刻度是退一圈,
我退一圈半,磨出的咖啡粉顆粒直徑約1mm,
習慣顆粒較粗,水流較順。(怕苦怕澀)
磨豆機平常都用吹球和毛刷清潔
只有要換豆時才拆開清洗(匿名2中柱非不銹鋼勿碰水)。

銀皮方面,
據說電動磨豆機磨完,銀皮會因靜電和旋轉而吸附在磨豆機內,
咖啡粉內就不會殘留太多銀皮,但手磨就只能之後再處理了,
個人會將咖啡粉置於碗中,再將碗如平底鍋般翻攪,
翻攪後,較輕的銀皮會被翻置表面,再用吹球從遠處輕吹,
維持只會吹起銀皮重量的強度,然後邊翻邊吹,
此法效率很差,要翻很多次吹很多次,而且會跟著吹掉約1g的咖啡粉。
自己喝的感覺是差異不大,純粹是看那些銀皮不順眼而已...

--水溫--
沖煮水溫會因咖啡豆烘培程度而異,
我目前用的是
淺烘培93度C
中烘培90度C
深烘培87度C

網路上建議的是
淺烘培90~92度C
中烘培85~87度C
深烘培82~85度C

我用的水溫較高,是因為我使用較粗的咖啡粉,
更早之前用的是雜牌手磨,咖啡粉很不均勻很粗,
沖時都還要各高3度左右,
所以水溫還是要搭配咖啡粉粗細狀況做調整的。

溫度計:
一開始用的是指針式探針溫度計,
反應有點慢,而且有幾次不準的經驗(剛煮好的水8X度)...
後來改用數位式探針溫度計,俗稱的黑豆腐(或白豆腐),
使用起來準確多了。

--濾杯.濾紙--
我用的濾杯是Hario V60 02搭配Hario濾紙,
濾杯的肋骨(螺旋凸起線條)跟手沖時水流的順暢有關,
折濾紙的技巧是先將接合處折起,再展開稍壓一下,
這樣放入濾杯中時,較厚的接合處就會貼合,不太會翹起來,
濾紙先過熱水去掉紙味或漂白物質。

--手沖壺--
手沖壺分鶴嘴壺和細口壺,
鶴嘴壺聽說水流比較柔順,還沒機會使用,
而細口壺較易倒出小水柱,我買的是青鳥壺,
當初沒有研究,只是因為喜歡外型就買了,
最近才知道這隻青鳥壺的優點是壺口的設計,
不管水量多寡都可以讓水柱90度垂直落下,非常方便,
一般的細口壺水量大時會因為壺口角度而產生有弧度的水柱,
比較難控制水柱落下的位置。

不過不管哪種手沖壺,最重要的還是用的順手,
多加練習到能夠任意的控制出水量,並穩定的繞圈,
我覺得最難的是穩定的點滴,
我手殘又容易緊張,練習時都可以穩定點滴,
但正式沖煮時都會收水收過頭而斷水,變成不斷斷水的細水柱....
造成我每次沖煮的味道都不太一樣....

2017咖啡器材Final

--手沖步驟--

一般手沖法:

1.秤咖啡豆,磨咖啡豆
2.折濾紙,展開濾紙,放入濾杯,
3.用熱水沖去濾紙紙味或漂白物質,用熱水預熱咖啡壺,
4.將咖啡粉倒入濾杯中,輕拍濾杯側讓咖啡粉面平整,將濾杯放置咖啡壺上,
5.依烘培度不同以85~93度C的熱水,水柱從咖啡粉中央注入後慢慢往外繞圈再繞回中心,
(最大圈不可澆到濾紙),注入與咖啡粉等量或稍多一些的水量後斷水,
新鮮咖啡粉遇熱水會釋放二氧化碳,澎起如堡,悶蒸30秒。
6.悶蒸完成後,注水沖煮,水柱大小隨時間漸漸增加,
中央注入後輕慢的往外繞圈再繞回中央,反覆來回,最大圈不要澆到濾紙,
此時咖啡粉仍會釋放二氧化碳可增加粉粒間的空隙,有助水流順暢不積水,
盡量不要讓澎起的咖啡粉面塌陷,以免阻塞,
液面若漲太快代表水量太多太急或是咖啡粉阻塞,積水流速慢會導致過萃苦澀,
注水過程分為斷水與不斷水:
A.斷水法:
液面漲至一定高度後斷水,待液面降至快到咖啡粉面(不能讓水流光),
再進行二次或三次注水,拉長萃取時間充分萃取,味道會較濃較苦。
B.不斷水法:
維持咖啡面在一定的高度,水流需順暢穩定咖啡粉沒有阻塞,這樣沖煮時間較短,
比較不易過萃而苦澀,味道會較乾淨。
7.咖啡壺的咖啡液到達所需量之後,移開濾杯(濾杯內有泡沫的雜質咖啡液不要流進咖啡壺),
搖晃咖啡壺或攪拌咖啡液後靜置。
* 整體時間建議不要超過2分半,沖煮過久加上水溫下降會開始萃出雜味* 


其他還有很多不同的手沖法,
---------------------------------------------------------------------------------------
日式KONO本格派(前半段皆點滴,收尾才繞圈,整體時間長達6分鐘)
日式金澤政幸派(先正常悶蒸後再點滴)
攪拌法(悶蒸時攪拌,加速萃取,會較濃,需縮短整體時間)
---------------------------------------------------------------------------------------
Youtube有很多網友拍的示範影片,
網路上也不少人分享實驗口感,
這我手殘,沒研究太深,
只用一套適合自己口味的沖法,寫在後面,


*悶蒸*
這是最重要,也是影響最大的步驟
悶蒸所需水量和時間很關鍵,
可以多嘗試幾次,依照自己要的口感做調整,
改變悶蒸時間和水量達到所需濃度,

悶蒸是讓咖啡粉吸收水分後釋放二氧化碳並開始活化
釋放完全後才能再吸水然後釋放物質,
但一般的悶蒸程序其實還沒完全釋放,
到後面的沖煮仍然會再釋放,可能無法達到最好的萃取效果
這應該就是點滴的作用,
慢速的點滴注水,讓水分慢慢擴散和浸潤,拉長時間讓咖啡粉慢慢釋放完全,
整個點滴的過程都屬於悶蒸,
但由於整體時間拉長,會讓咖啡釋出雜質,
為了降低雜質釋出的問題,所以盡量不要擾動咖啡粉,
僅用中央點滴慢慢浸潤,最後的繞圈萃取也需要較為柔順的水注。

*沖煮*
咖啡粉活化後利用透析作用將物質透析進入水份中,
所以沖煮過程中不要讓咖啡粉透出水面是最有效率的萃取方式,
至於斷水主要是延長萃取的時間,味道比較濃,但也易澀,
不斷水短時間的沖煮味道會比較乾淨,
這也是沖煮只需一分鐘的虹吸式味道乾淨的主因,

還有人提到水流不乾脆,斷斷續續,味道會不均勻,但甜感會較高,
自己嘗試的結果的確會較有甜感,但也常會夾帶澀味和雜味。

咖啡壁/咖啡牆
常看到有人認為沖完後有漂亮的咖啡壁代表沖煮成功,
形成咖啡壁的確會讓水流較為順暢(減少中央咖啡粉避免阻塞),
為此也有人僅在中央繞圈來做出咖啡壁,
但沖出咖啡壁也不一定好喝就是了,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在於:
順暢的水流,穩定的注水。


自我手沖筆記(點滴變體):
1.20g粉沖300ml咖啡,秤豆,磨豆,濾紙,濾杯,預熱,入粉,平整,煮水,皆同上。
2.從咖啡粉中央開始點滴,點不成功沒關係,重點在穩定而極小量的注水,
盡可能用最小的水量維持粉中有水勿乾又不可暴衝過多,
3.觀察咖啡粉浸潤狀態調整點滴位置,待咖啡粉全部浸濕
下壺咖啡液滴出薄薄一層後,轉為細水柱以一元硬幣大小繞圈4秒,斷水,悶蒸5秒。
*從滴水開始到悶蒸結束盡量不要超過1分30秒
4.悶蒸完繼續中央點滴一會兒,開始轉細水繞圈,隨時間擴大繞圈範圍,
5.繞圈範圍從1元,5元硬幣大小擴大到10元,50元,最外圈不繞沒有關係,
不要斷水,但也盡量不要讓咖啡粉面過高(水柱勿過大)
6.剩下最後50ml時,轉大水柱繞圈,達到所需咖啡液後移開濾杯,
搖晃咖啡壺或攪拌咖啡液後靜置。
* 整體時間建議不要超過3分鐘,沖煮過久加上水溫下降會開始萃出雜澀味* 

自己一路嚐試,目前這方法沖出的咖啡最合自己的口味,
微酸,風味(特色),喉韻,回甘都均衡而適當的表現,又不至於苦澀,
味道介於傳統繞圈手沖和虹吸式咖啡 之間,
但目前手殘會遇到的問題是:

A.前段點滴出水若不穩定(斷太久又爆衝),有時會過萃有時不夠,味道也較不順。
B.步驟5後段因為咖啡粉已停止釋放氣體,
有時會導致咖啡粉坍塌而阻塞(這時就很需要咖啡壁),
結果造成沖煮時間過長,讓澀味變重。

結論:
手沖壺的出水控制要再練,尾段繞圈的沖煮水量時機要再多嚐試。

--口感--
咖啡豆中的物質很多,散發在空氣中和溶於水中的是不同物質,
所以分為乾香,濕香,啜吸,聞到和喝起來味道是不一樣的,

啜吸是專業杯測,非一般喝法,
網路上大家說的各種花香,各式果香,
恕我無法喝出,無法明確地指出那些味道,
形容下我喝到的口感就好了:

咖啡一入口,
前段提酸香,
再來甘甜或特色風味,
然後Body醇厚感一路到喉韻,
嚥下後張口還會有香氣竄出,
再過一會兒開始出現回甘味。

當然每種咖啡豆的表現都不太一樣,
有些咖啡走前段酸,有些走香氣或獨有風味,有些走喉韻Body,回甘,各有特色,
但淺培大多走前段酸,深培大多走後段苦,
好喝的前段酸可以溫和不尖銳,帶多層次香氣且順口,
好喝的後段苦會是醇厚扎實,帶堅果甜感或焦香味但不苦,
嚥下後竄出焦糖香氣,回甘甜味久久不散~~
個人偏好前中後都有的均衡咖啡豆,尤其喜愛中後段的醇厚扎實Body感,
但這部分沒沖好過萃就變苦而喝不到其他味道了,
朋友則很喜歡帶有各種花香香氣的咖啡,
可惜這種往往Body就會不夠厚。

再者,不同溫度會有不同的口感,
70度C以上時最順口,
前段酸壓抑而不明顯,中後段的苦很順有時帶點甘甜,,稍降溫後,酸味會出現,
50度C左右時層次最多,
前段酸味變明顯,醇厚喉韻出現,香氣層次更明顯,再降溫後,酸味有時會變澀味,
30度C室溫
若沖的好可以喝到別的風味,視咖啡豆而定,但若沒沖好,苦澀酸這時都會跑出來,
冰鎮後
苦澀酸都會降低,冷飲易入口,但會失去醇厚風味香氣。

如果沖煮失敗,常會出現苦澀酸
我最怕的是過萃的苦,再來則是澀。

原因不外乎:

苦:
過度萃取,
水溫過高,悶蒸過久
咖啡顆粒過細。

澀:
過度萃取(苦澀),
沖煮整體時間過長,水溫過低(不苦卻澀,雜味重),
過度擾動咖啡粉,
烘培不完全(未煮熟的澀)。

酸:
萃取不足,
水溫過低,咖啡顆粒過粗。


最後,
提一下我喝其他沖煮方式的口感差異,
虹吸式咖啡(賽風):
味道濃郁而乾淨,層次細膩而滑順,少有雜味但味道多抑鬱濃厚。
手沖咖啡:
味道較虹吸清亮而甘甜,層次一樣豐富,但變數多,味道變化差異大,視手沖技巧而定。
美式咖啡機:
接近手沖的口感,雖層次較少不夠豐厚,但表現穩定,不易走味。
罐裝咖啡:
味道單一而薄。

若用色階表現咖啡喝起來的層次口感比較的話(同一咖啡豆),
可以用這張圖代表我的感受。



============2018/01/13手沖新心得============

每隻豆子都有最適合自己的萃取度和沖煮方式,
同隻豆子要多試幾次不同的沖煮法才會找到最喜歡的味道

味道層次簡單或淡的咖啡豆適合點滴手沖法層次會變多味道也較濃。
(也更適合用虹吸沖煮)
例:淺培或是較清淡的咖啡豆

味道層次豐富或濃的咖啡豆適合一般悶蒸繞圈手沖法,乾淨展現原來的豐富層次。
(若再用點滴沖煮味道可能會變雜變濁)
例:藝伎

但當然也有不管怎樣沖都好喝的豆子,例:花蝴蝶

有錯請指正,謝謝。

17.12.17

星際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Star Wars: The Last Jedi -除舊佈新與成長

 

預告片讓觀眾很好奇,
芮是否會被黑暗攏絡,成為黑暗勢力的一員


這時要提一下,
在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中,
要教導「安納金」成為絕地武士時提過
不能讓年紀過大的小孩成為絕地武士,
因為經歷過太多艱困,心中太多黑暗,容易向黑暗力量靠攏,
「黑武士」的結果無疑支撐了這個論點,
絕地本來就是個心靈純正才能享有的高等教育殿堂,


當年看完這橋段,覺得即使在真實世界中也有幾分道理,
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最後的絕地武士」
充滿了對舊觀念的回馬槍,
破除舊思維,帶往新道路。
-----------------------------------------------------------------------
第七集原力覺醒  致敬了當年的  曙光乍現 ,
喚起老影迷對星際大戰的感動,
第八集最後的絕地武士  也致敬了  帝國大反擊,

用各種相同的元素喚起影迷的記憶,
雖然敘事步調很不順暢,橋段頗刻意,
故事鋪陳過於沉悶緩慢,不知所以然,
支線故事太過多餘,戰鬥場面也不夠多不夠精彩,

但在最後有將鋪陳的情緒與疑惑釋懷並集中推出高潮!
而且在這些類似的元素下,講的是完全不同的內容與意義,
角色內心方面的成長與轉變,還有其內涵,
這部分是星戰系列以來最精彩的一集!
也可以說是最好看的一集!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劇情 , 請慎入==========

承上,心中有黑暗不該學習原力,

往黑暗靠攏的人,全都是他一人的錯嗎?
出身艱困,心中有黑暗的人就一定是壞人嗎?
出生低微就不配擁有力量嗎?

這集破除了英雄主義和絕對光明面,
這些過度幼稚的思維框架,

不管再怎樣正面的人,一定都會有黑暗的一面,

是應該學習如何看待與面對心中的黑暗,
還是一發現就將其剷除與敵視呢?



回想整部電影,
故事只是發生在反抗軍撤退被追擊的段落,
卻經歷了最重要的角色成長和立場變換,

---------------------------主劇情---------------------------
芮去找路克出來拯救世人的期間,
反抗軍根據地被第一軍團發現,
緊急撤退卻被追擊,連光速飛行都被追蹤,
芬恩和新角蘿絲私下組團去破解敵方的追蹤技術,
在此同時,
芮終於知道路克退隱的真相,決定去勸凱羅·忍回頭,
不料卻被軍團領袖史諾克抓住...
危急之際,凱羅·忍趁機殺了史諾克並取而代之,

芬恩團的破解計畫失敗被捕,使反抗軍的處境更岌岌可危,
所幸在反抗軍 何朵中將的犧牲之下,
剩下的人員,芮,芬恩團才得以逃往廢棄基地星球做最後抵抗,
但凱羅·忍依然窮追不捨的追擊,
反抗軍即將被殲滅之際...
路克現身與凱羅·忍對峙,面對犯下的過錯並拖延時間讓大家逃離,
最後路克因為遠距意念現身,原力耗盡而壯烈犧牲。
---------------------------主劇情---------------------------

在這部續集中,細部情節與心得如下:
路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

路克因為懼怕 班·索羅 的黑暗面而造成了無法挽回的誤解,
導致班·索羅 成為了墮入黑暗的 凱羅·忍 一去不返,
路克為此相當自責,並認為絕地武士應該就此滅亡,
更因此覺得愧對眾人與絕地大師之名的期待,
因此選在絕地的發跡地終老,並不再教導人們成為絕地武士,
但在尤達顯靈並帶領之下,
路克終於明白不應該墨守成規(焚燒絕地殿堂),
放過自己並面對自己犯下的過錯。

這是本集最大也是最感人的梗,
雖有網友認為路克並不是這樣的人,
但我認為路克在遭遇父親黑武士的事件後,對黑暗的敏感畏懼是很合理的,
加上路克本來就是較為感情豐富細膩柔軟的個性(相較於韓索羅),
在面對自己不可原諒的過錯時,會有這樣的結果也不算意外,
這樣的結果就像當時年輕的路克沒有長大一般,
所以才會再次出現尤達大師,再次帶領並引導路克,
承擔並面對過錯就是這集的成長,
然後劃下壯烈的句點。

芮(Rey)

芮始終對於自己的出生感到疑惑,一直在別人身上尋找親情歸屬,
這也是她心中的黑暗,面對這樣的黑暗時她並不抗拒,卻直視面對,
在路克的教導下認識了解原力,也觸碰到了黑暗面,
在凱羅·忍引導並逼迫下直視了心中黑暗,
但這並沒有令她動搖,
反而更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清澈的成長了。

波·戴姆倫(Poe Dameron)

在開場的撤退計畫中,
波 違抗莉亞的命令,雖成功擊沉無畏艦,卻因此犧牲了大批的同伴,
莉亞為夥伴們的犧牲相當難過,為此責罵 波 不適合帶隊當領袖,
但 波 仍認為他逞英雄的行為並沒有錯,
直到何朵中將為了 波 自以為是的計畫犧牲之後,
波 在白色星球面對軍團的微死星砲攻擊時,不再逞英雄,
下了如同莉亞之前的撤退命令,
成長為了更有領袖資格的角色。

凱羅·忍(Kylo Ren)

墮入黑暗的 班·索羅,
前半讓觀眾滿心希望他會改過自新,
但沒想到 凱羅·忍 的領悟,他所下的決心居然是,
抹棄所有舊時代的事物,由他創造新的世代,
翻盤成為了最後的大魔王。

第一軍團的最高領袖史諾克(Supreme Leader Snoke)

上一集莫名其妙地出現,
這一集莫名其妙地死了,
以上。

芬恩(Finn),蘿絲·緹克(Rose Tico),
法斯瑪隊長(Captain Phasma),DJ

芬恩團去賭場這段,我覺得加得有點硬,
應該就是為了致敬帝國大反擊的藍道那段而已,
不過DJ這個亦邪亦正的叛徒角色其實還蠻有意思的,可惜沒太大發揮,
而這整段支線劇情主要帶出的是,
芬恩和法斯瑪隊長的決鬥,對過去的決斷,
以及蘿絲最後對芬恩講的:
「拯救所愛,而非戰勝所恨。」
作為芬恩支線成長的結語。
也舖陳了三角戀。

其他&結語



這一集的尤達大師感覺應該是人偶而不是CG,讓人更加懷念。
加了很多可愛奇異的生物角色,增加豐富性與看點。
千年鷹號的隧道追擊穿梭戰就是百看不膩!!!

最後,
馬廄中的奴隸小孩用原力拿起了掃把望向天空,
人人都可以是英雄,每個人都是一個希望,無論出身。
崇高封建的絕地武士已成為過去。
「最後的絕地武士」

這集在角色轉變與主題意義上相當的精彩!!
精彩到讓人無視了其他技術上的缺點!!
三部曲系列中很難得的優質第二集!!
將舊的星戰帶往了新的期待,不再只是單純的懷念與致敬!!


7.12.17

2012夏.喧鬧卻寧靜的午後

2012年的夏天,某日,
上午心血來潮想去花東走走,
下午我就已經在花蓮火車站了,
沒有任何規劃和行程,就是玩花東,

唯一有的目標是花蓮光復糖廠,
聽說父親小時住在糖廠旁,
並不是尋根或探親,沒有親友在那,
只是有個感覺想去看看,

花蓮糖廠在光復鄉,
離花蓮還蠻遠的,
打算坐火車前往台東的途中再順道去看一下,

在花蓮玩了幾天後的下午,
還完租借的摩托車,到火車站研究了 一下,
買了前往光復鄉的火車票,普通車,要個把小時,
喜歡空蕩蕩的火車廂,可以任意挑選我喜歡的座位,
總是選在車廂中後段靠窗的位置,
開窗戶吹著風,看風景又可以看到車廂內大部分的狀況,
火車緩緩開動,窗外都是田野和少數的平房,
微微的斜陽和暖暖的微風,一個完美舒適的東部午後,

然後,突然一大群的中小學生打破了這個寧靜,
在某站,剛好下課了的學生湧進塞滿了空曠的車廂,
本來擔心一群死小孩搞砸這完美的下午,
但聽到學生間的打鬧嬉戲,童言童語,
隔壁班的誰誰誰如何如何怎樣怎樣~
跟台北的小孩完全不同,
沒有手機,沒有電玩,
充滿了各種純樸與小時懷念的感覺~

火車一站一站的過,
過了好久好久都沒有人下車,
心想,偏鄉的小孩都要搭這麼久的火車上下課真的很辛苦,
繼續看著窗外劃過的的風景,曬著斜陽,吹著微風,聽著孩子們的喧鬧聲,
不知不覺的我就睡著了,睡夢中,人似乎漸漸地變少,

當我醒來,天已經黑了,
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遠處寥寥無幾的路燈,
最亮的是車廂內,空曠的車廂看起來特別明亮,
剛剛滿車廂喧鬧的學子彷彿就像一場夢般的消失了,
車廂內包括我不超過五個人,是賣菜的歐巴桑和幾個旅人,
火車繼續叩叩叩的前往父親幼時的糖廠。


不知道為甚麼,
這段滿車廂喧鬧學生的回憶每每不時地出現在腦海,
特別的懷念,舒適和溫暖,
可能是第一次的獨自旅行印象特別深刻吧。

-------------------------------------------------------------------------------
2012的花東行沒拍什麼火車相關的照片,
想起2015時的日本九州行,遇到了類似的光景,
早上6點在鹿兒島搭火車前往宮崎,將近3小時的車程中,
中途陸續上車的有八成是高中生,搭兩個多小時的火車去上課....
偏鄉的學子真的很辛苦。

2015.Dec.Kyushu.九州.鹿兒島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得獎預測 2023 Oscars predictions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  部分得獎預測 2023 Oscars Predictions ●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媽的多重宇宙 》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ing: 關家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