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美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美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9.12.17

手沖咖啡.2017.新手筆記

年初因為母親友人送的一包咖啡豆而開始研究咖啡,
雖然喜歡咖啡香,但一直不喜歡喝咖啡,

在玩手沖後才發現,
原來咖啡可以這麼好喝,這麼多層次,這麼多味道,
沖成功時的咖啡香氣喝起來非常紓壓,又讓人心情愉悅,

Jason Lai(@zeropropro)分享的貼文 張貼



2017開始喝咖啡了。
(僅限手沖和虹吸(賽風),其他還是難喝...)

======手沖心得======

手沖咖啡雖好入門,
但沖出來容易,沖的好喝需要技巧~
些微的差異,味道就不一樣了,
正因如此,手沖也是讓咖啡最多變化的沖煮方式~

我的心得大都來自網友教學討論,
然後經過自己的沖煮實驗調整及朋友討論,
還是新手,若有錯誤還請指教討論。

影響咖啡口感的因素很多,
品種,海拔,處理法,挑豆,烘培,研磨,水溫,水量,時間...等等,
手沖的過程中,每個步驟更會互相影響,

所以先把容易控制的變數確定下來:

--咖啡豆--
咖啡豆在烘好的7天~兩禮拜間達到最好喝的高峰,
新鮮的咖啡豆都會持續排放二氧化碳,
最好的保存方式是具有單向透氣閥的咖啡袋,
確實密封後擠掉空氣避免氧化。

咖啡豆研磨後香氣和二氧化碳散就開始散失,氧化速度也更快,容易不新鮮,
缺少二氧化碳撐出粉間的空隙也會造成水流阻塞,過萃而苦,
所以最新鮮的是現磨現沖。

一般來說
淺烘培豆吸水較慢,沖出來味道較酸,咖啡因較高。
深烘培豆吸水較快,沖出來較苦,咖啡因較低。

--水粉比--
秤咖啡豆,
我最常喝的咖啡粉和水的比例是1:15
20克咖啡粉沖出300ml的咖啡,
這應該是一般最常見的比例,若喝大量可稍降粉量,
有人說最好喝的比例是16克咖啡粉沖出240ml的咖啡,
但我覺得沒什麼差就是了...
另外,有人濃的喝到1:10,有人淡的喝到1:20
依自己喜好調整。

--研磨--
秤出的咖啡豆需要研磨,
手沖研磨的顆粒粗細建議是2號砂糖的大小,
直徑大約0.7~1mm的顆粒,
顆粒越細越容易萃取,但也會阻塞水流,
最後導致過萃而變苦,
萃取均勻,味道層次會較為明顯,
手沖顆粒講求均勻,細粉越少越好,
較講究的人會用濾粉器濾掉不需要的細粉,
還有研磨後的銀皮,銀皮過多會較澀,
但影響不大,一般大眾都不會去管,

磨豆機:
分為電動磨豆機,手動磨豆機,
電動磨豆機網路上建議的大都是小飛鷹或小飛馬
鬼齒版的較均勻細粉較少,但也比較貴,
手動磨豆機比較超值的則是大陸手磨 匿名2,海勒helor 101
雖說超值,但其實沒比小飛鷹或小飛馬便宜多少...
說超值是因為歐美的好手磨更貴...

若無磨大量的需求,用手動磨豆機即可,
我購入的是網友說比電動還均勻的匿名2手動磨豆機,
匿名二分為單品版和義式版,
義式版雖可磨單品也可磨義式,較為通用,
但據說單品版的細粉較少又比較均勻,
我買的是2016年11月新款單品版,
官方建議手沖刻度是退一圈,
我退一圈半,磨出的咖啡粉顆粒直徑約1mm,
習慣顆粒較粗,水流較順。(怕苦怕澀)
磨豆機平常都用吹球和毛刷清潔
只有要換豆時才拆開清洗(匿名2中柱非不銹鋼勿碰水)。

銀皮方面,
據說電動磨豆機磨完,銀皮會因靜電和旋轉而吸附在磨豆機內,
咖啡粉內就不會殘留太多銀皮,但手磨就只能之後再處理了,
個人會將咖啡粉置於碗中,再將碗如平底鍋般翻攪,
翻攪後,較輕的銀皮會被翻置表面,再用吹球從遠處輕吹,
維持只會吹起銀皮重量的強度,然後邊翻邊吹,
此法效率很差,要翻很多次吹很多次,而且會跟著吹掉約1g的咖啡粉。
自己喝的感覺是差異不大,純粹是看那些銀皮不順眼而已...

--水溫--
沖煮水溫會因咖啡豆烘培程度而異,
我目前用的是
淺烘培93度C
中烘培90度C
深烘培87度C

網路上建議的是
淺烘培90~92度C
中烘培85~87度C
深烘培82~85度C

我用的水溫較高,是因為我使用較粗的咖啡粉,
更早之前用的是雜牌手磨,咖啡粉很不均勻很粗,
沖時都還要各高3度左右,
所以水溫還是要搭配咖啡粉粗細狀況做調整的。

溫度計:
一開始用的是指針式探針溫度計,
反應有點慢,而且有幾次不準的經驗(剛煮好的水8X度)...
後來改用數位式探針溫度計,俗稱的黑豆腐(或白豆腐),
使用起來準確多了。

--濾杯.濾紙--
我用的濾杯是Hario V60 02搭配Hario濾紙,
濾杯的肋骨(螺旋凸起線條)跟手沖時水流的順暢有關,
折濾紙的技巧是先將接合處折起,再展開稍壓一下,
這樣放入濾杯中時,較厚的接合處就會貼合,不太會翹起來,
濾紙先過熱水去掉紙味或漂白物質。

--手沖壺--
手沖壺分鶴嘴壺和細口壺,
鶴嘴壺聽說水流比較柔順,還沒機會使用,
而細口壺較易倒出小水柱,我買的是青鳥壺,
當初沒有研究,只是因為喜歡外型就買了,
最近才知道這隻青鳥壺的優點是壺口的設計,
不管水量多寡都可以讓水柱90度垂直落下,非常方便,
一般的細口壺水量大時會因為壺口角度而產生有弧度的水柱,
比較難控制水柱落下的位置。

不過不管哪種手沖壺,最重要的還是用的順手,
多加練習到能夠任意的控制出水量,並穩定的繞圈,
我覺得最難的是穩定的點滴,
我手殘又容易緊張,練習時都可以穩定點滴,
但正式沖煮時都會收水收過頭而斷水,變成不斷斷水的細水柱....
造成我每次沖煮的味道都不太一樣....

2017咖啡器材Final

--手沖步驟--

一般手沖法:

1.秤咖啡豆,磨咖啡豆
2.折濾紙,展開濾紙,放入濾杯,
3.用熱水沖去濾紙紙味或漂白物質,用熱水預熱咖啡壺,
4.將咖啡粉倒入濾杯中,輕拍濾杯側讓咖啡粉面平整,將濾杯放置咖啡壺上,
5.依烘培度不同以85~93度C的熱水,水柱從咖啡粉中央注入後慢慢往外繞圈再繞回中心,
(最大圈不可澆到濾紙),注入與咖啡粉等量或稍多一些的水量後斷水,
新鮮咖啡粉遇熱水會釋放二氧化碳,澎起如堡,悶蒸30秒。
6.悶蒸完成後,注水沖煮,水柱大小隨時間漸漸增加,
中央注入後輕慢的往外繞圈再繞回中央,反覆來回,最大圈不要澆到濾紙,
此時咖啡粉仍會釋放二氧化碳可增加粉粒間的空隙,有助水流順暢不積水,
盡量不要讓澎起的咖啡粉面塌陷,以免阻塞,
液面若漲太快代表水量太多太急或是咖啡粉阻塞,積水流速慢會導致過萃苦澀,
注水過程分為斷水與不斷水:
A.斷水法:
液面漲至一定高度後斷水,待液面降至快到咖啡粉面(不能讓水流光),
再進行二次或三次注水,拉長萃取時間充分萃取,味道會較濃較苦。
B.不斷水法:
維持咖啡面在一定的高度,水流需順暢穩定咖啡粉沒有阻塞,這樣沖煮時間較短,
比較不易過萃而苦澀,味道會較乾淨。
7.咖啡壺的咖啡液到達所需量之後,移開濾杯(濾杯內有泡沫的雜質咖啡液不要流進咖啡壺),
搖晃咖啡壺或攪拌咖啡液後靜置。
* 整體時間建議不要超過2分半,沖煮過久加上水溫下降會開始萃出雜味* 


其他還有很多不同的手沖法,
---------------------------------------------------------------------------------------
日式KONO本格派(前半段皆點滴,收尾才繞圈,整體時間長達6分鐘)
日式金澤政幸派(先正常悶蒸後再點滴)
攪拌法(悶蒸時攪拌,加速萃取,會較濃,需縮短整體時間)
---------------------------------------------------------------------------------------
Youtube有很多網友拍的示範影片,
網路上也不少人分享實驗口感,
這我手殘,沒研究太深,
只用一套適合自己口味的沖法,寫在後面,


*悶蒸*
這是最重要,也是影響最大的步驟
悶蒸所需水量和時間很關鍵,
可以多嘗試幾次,依照自己要的口感做調整,
改變悶蒸時間和水量達到所需濃度,

悶蒸是讓咖啡粉吸收水分後釋放二氧化碳並開始活化
釋放完全後才能再吸水然後釋放物質,
但一般的悶蒸程序其實還沒完全釋放,
到後面的沖煮仍然會再釋放,可能無法達到最好的萃取效果
這應該就是點滴的作用,
慢速的點滴注水,讓水分慢慢擴散和浸潤,拉長時間讓咖啡粉慢慢釋放完全,
整個點滴的過程都屬於悶蒸,
但由於整體時間拉長,會讓咖啡釋出雜質,
為了降低雜質釋出的問題,所以盡量不要擾動咖啡粉,
僅用中央點滴慢慢浸潤,最後的繞圈萃取也需要較為柔順的水注。

*沖煮*
咖啡粉活化後利用透析作用將物質透析進入水份中,
所以沖煮過程中不要讓咖啡粉透出水面是最有效率的萃取方式,
至於斷水主要是延長萃取的時間,味道比較濃,但也易澀,
不斷水短時間的沖煮味道會比較乾淨,
這也是沖煮只需一分鐘的虹吸式味道乾淨的主因,

還有人提到水流不乾脆,斷斷續續,味道會不均勻,但甜感會較高,
自己嘗試的結果的確會較有甜感,但也常會夾帶澀味和雜味。

咖啡壁/咖啡牆
常看到有人認為沖完後有漂亮的咖啡壁代表沖煮成功,
形成咖啡壁的確會讓水流較為順暢(減少中央咖啡粉避免阻塞),
為此也有人僅在中央繞圈來做出咖啡壁,
但沖出咖啡壁也不一定好喝就是了,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在於:
順暢的水流,穩定的注水。


自我手沖筆記(點滴變體):
1.20g粉沖300ml咖啡,秤豆,磨豆,濾紙,濾杯,預熱,入粉,平整,煮水,皆同上。
2.從咖啡粉中央開始點滴,點不成功沒關係,重點在穩定而極小量的注水,
盡可能用最小的水量維持粉中有水勿乾又不可暴衝過多,
3.觀察咖啡粉浸潤狀態調整點滴位置,待咖啡粉全部浸濕
下壺咖啡液滴出薄薄一層後,轉為細水柱以一元硬幣大小繞圈4秒,斷水,悶蒸5秒。
*從滴水開始到悶蒸結束盡量不要超過1分30秒
4.悶蒸完繼續中央點滴一會兒,開始轉細水繞圈,隨時間擴大繞圈範圍,
5.繞圈範圍從1元,5元硬幣大小擴大到10元,50元,最外圈不繞沒有關係,
不要斷水,但也盡量不要讓咖啡粉面過高(水柱勿過大)
6.剩下最後50ml時,轉大水柱繞圈,達到所需咖啡液後移開濾杯,
搖晃咖啡壺或攪拌咖啡液後靜置。
* 整體時間建議不要超過3分鐘,沖煮過久加上水溫下降會開始萃出雜澀味* 

自己一路嚐試,目前這方法沖出的咖啡最合自己的口味,
微酸,風味(特色),喉韻,回甘都均衡而適當的表現,又不至於苦澀,
味道介於傳統繞圈手沖和虹吸式咖啡 之間,
但目前手殘會遇到的問題是:

A.前段點滴出水若不穩定(斷太久又爆衝),有時會過萃有時不夠,味道也較不順。
B.步驟5後段因為咖啡粉已停止釋放氣體,
有時會導致咖啡粉坍塌而阻塞(這時就很需要咖啡壁),
結果造成沖煮時間過長,讓澀味變重。

結論:
手沖壺的出水控制要再練,尾段繞圈的沖煮水量時機要再多嚐試。

--口感--
咖啡豆中的物質很多,散發在空氣中和溶於水中的是不同物質,
所以分為乾香,濕香,啜吸,聞到和喝起來味道是不一樣的,

啜吸是專業杯測,非一般喝法,
網路上大家說的各種花香,各式果香,
恕我無法喝出,無法明確地指出那些味道,
形容下我喝到的口感就好了:

咖啡一入口,
前段提酸香,
再來甘甜或特色風味,
然後Body醇厚感一路到喉韻,
嚥下後張口還會有香氣竄出,
再過一會兒開始出現回甘味。

當然每種咖啡豆的表現都不太一樣,
有些咖啡走前段酸,有些走香氣或獨有風味,有些走喉韻Body,回甘,各有特色,
但淺培大多走前段酸,深培大多走後段苦,
好喝的前段酸可以溫和不尖銳,帶多層次香氣且順口,
好喝的後段苦會是醇厚扎實,帶堅果甜感或焦香味但不苦,
嚥下後竄出焦糖香氣,回甘甜味久久不散~~
個人偏好前中後都有的均衡咖啡豆,尤其喜愛中後段的醇厚扎實Body感,
但這部分沒沖好過萃就變苦而喝不到其他味道了,
朋友則很喜歡帶有各種花香香氣的咖啡,
可惜這種往往Body就會不夠厚。

再者,不同溫度會有不同的口感,
70度C以上時最順口,
前段酸壓抑而不明顯,中後段的苦很順有時帶點甘甜,,稍降溫後,酸味會出現,
50度C左右時層次最多,
前段酸味變明顯,醇厚喉韻出現,香氣層次更明顯,再降溫後,酸味有時會變澀味,
30度C室溫
若沖的好可以喝到別的風味,視咖啡豆而定,但若沒沖好,苦澀酸這時都會跑出來,
冰鎮後
苦澀酸都會降低,冷飲易入口,但會失去醇厚風味香氣。

如果沖煮失敗,常會出現苦澀酸
我最怕的是過萃的苦,再來則是澀。

原因不外乎:

苦:
過度萃取,
水溫過高,悶蒸過久
咖啡顆粒過細。

澀:
過度萃取(苦澀),
沖煮整體時間過長,水溫過低(不苦卻澀,雜味重),
過度擾動咖啡粉,
烘培不完全(未煮熟的澀)。

酸:
萃取不足,
水溫過低,咖啡顆粒過粗。


最後,
提一下我喝其他沖煮方式的口感差異,
虹吸式咖啡(賽風):
味道濃郁而乾淨,層次細膩而滑順,少有雜味但味道多抑鬱濃厚。
手沖咖啡:
味道較虹吸清亮而甘甜,層次一樣豐富,但變數多,味道變化差異大,視手沖技巧而定。
美式咖啡機:
接近手沖的口感,雖層次較少不夠豐厚,但表現穩定,不易走味。
罐裝咖啡:
味道單一而薄。

若用色階表現咖啡喝起來的層次口感比較的話(同一咖啡豆),
可以用這張圖代表我的感受。



============2018/01/13手沖新心得============

每隻豆子都有最適合自己的萃取度和沖煮方式,
同隻豆子要多試幾次不同的沖煮法才會找到最喜歡的味道

味道層次簡單或淡的咖啡豆適合點滴手沖法層次會變多味道也較濃。
(也更適合用虹吸沖煮)
例:淺培或是較清淡的咖啡豆

味道層次豐富或濃的咖啡豆適合一般悶蒸繞圈手沖法,乾淨展現原來的豐富層次。
(若再用點滴沖煮味道可能會變雜變濁)
例:藝伎

但當然也有不管怎樣沖都好喝的豆子,例:花蝴蝶

有錯請指正,謝謝。

16.11.17

"手沖咖啡"之"見山又是山"

《指月錄》卷二十八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講的是
參禪悟道的三個境界

但人生中的所有大小事都會有這三種境界

舉例講講我從今年4月開始認識的「手沖咖啡」。
Jason Lai(@zeropropro)分享的貼文 張貼

1.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沖咖啡--基礎手沖技巧。
看網路教學,看影片教學,照著教學沖出咖啡。
沖出了咖啡。
但味道又苦又澀又酸。

2.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沖咖啡--各種手沖技巧,各種技法
計時間,悶蒸時間,整體時間,
點滴水流,小水萃取,大水翻攪,計水量,繞圈範圍和手勢,
有無積水,水流順暢,咖啡粉粗細與水流和時間的關係,
手沖壺的拿法,銀皮的存留,器材的選擇,
不斷嘗試,掌握每種手沖方法的技巧和訣竅,
進而研究各種咖啡豆,各種理論,各種教學,和朋友討論。
沖出了一杯好咖啡。
味道香醇而回韻甘甜。
但時而成功時而失敗。

3.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沖咖啡--基礎手沖技巧。
一樣用了最初的網路教學技法,
卻沖出了不同於最初苦澀的香醇咖啡,
因為重點在咖啡粉的狀態,
用心觀察,在每個階段所需的水流和時間及作用都不同,
觀察咖啡粉的狀態給予最佳的水量水流與時間才是最重要,
於是不管用哪一種手沖技巧,都可以沖出一樣的好味道,
但當然水流要控制得好,基本功要練好,要手穩要專心,
每種咖啡的烘培程度與浸潤狀態會有所不同,也都要能了解。
穩定沖出好咖啡。
而且可以依照需求控制口感。


這是我玩手沖到目前為止的歷程,
「3.見山又是山」的狀態最近才剛有點眉目,
可能只是偶然,但就算是對未來的期許吧~
希望每次手沖都能成功喝到自己想要的味道~
期待每一天的好咖啡~

28.6.16

2015.Dec.九州

九州,日本南方一個和台灣差不多大的島,
雖然是冷門的觀光景點,但其中熊本縣的吉祥物熊本熊很有名,
但很不幸的今年(2016)發生了重大地震,造成不少地方重創和死傷,在此哀悼。

去年底(2015)安排了15天的旅程遊九州,鐵道旅遊是九州的主打,
所以這趟行程都是由九州周遊券坐觀光列車去延伸,很適合鐵道迷(雖然我不是)
從鹿兒島開始-宮崎-別府-長崎-熊本-福岡,把每個縣的主要城市和景點都走過一遍,
說實在,景點和景點之間的距離實在是拉得很遠...火車上的時間佔了不少,
畢竟是一個遊台灣的大小,所以研究行程和安排就花了我一個月的時間...
第一次來,有點走馬看花...不是很深入的體會了解...
只能說,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和味道,也是一種體驗~

2015.Dec.Kyushu.九州.鹿兒島
2015.Dec.Kyushu.九州.鹿兒島
2015.Dec.Kyushu.九州.鹿兒島
2015.Dec.Kyushu.九州.鹿兒島
2015.Dec.Kyushu.九州.鹿兒島
2015.Dec.Kyushu.九州.鹿兒島
2015.Dec.Kyushu.九州.鹿兒島
2015.Dec.Kyushu.九州.宮崎.鵜戸神宮
2015.Dec.Kyushu.九州.鹿兒島
2015.Dec.Kyushu.九州.熊本.人吉
2015.Dec.Kyushu.九州.熊本.人吉
2015.Dec.Kyushu.九州.大分縣別府市
2015.Dec.Kyushu.九州.長崎.稲佐山展望台
2015.Dec.Kyushu.九州.長崎.稲佐山展望台
2015.Dec.Kyushu.九州.長崎.稲佐山展望台
2015.Dec.Kyushu.九州.熊本
2015.Dec.Kyushu.九州.熊本
2015.Dec.Kyushu.九州.熊本
2015.Dec.Kyushu.九州.熊本
2015.Dec.Kyushu.九州.熊本
2015.Dec.Kyushu.九州.大分県由布市湯布院町
2015.Dec.Kyushu.九州.大分県由布市湯布院町
2015.Dec.Kyushu.九州.福岡.天神
2015.Dec.Kyushu.九州.福岡.天神
2015.Dec.Kyushu.九州.福岡.門司港
2015.Dec.Kyushu.九州.福岡.門司港
2015.Dec.Kyushu.九州.福岡.小倉
2015.Dec.Kyushu.九州.福岡.太宰府
2015.Dec.Kyushu.九州.福岡.博多駅
2015.Dec.Kyushu.九州

24.6.16

2015.Oct.沖繩

去年(2015)趁著日圓低點的時候,臨時決定去沖繩自助遊一趟~
大部分去沖繩的人都是多人分攤租一台汽車最划算最方便~
但我是一個人,巴士又超麻煩超不方便,最後決定租機車~
在沖繩騎機車真的 超.方.便 ,行動方便~停車方便~但很不舒服就是了....
雖然最後因為不小心刮傷車殼,賠償了九千多台幣的懲罰金(比這10天的租金還貴)
作為旅行的結尾,有點傷心...
但回憶還是充滿了陽光和沙灘~~

10月多的沖繩帶點涼意,下水會冷,所以已經有少許海灘關閉,
但太陽依舊超曬人!!還是很熱!!平時一定要擦防曬!!
我去了10天都沒擦防曬,整個曬超黑,尤其是後頸部,到現在都還有些曬疹會復發...
但晚上溫差就有點大了,到了晚上騎車需要一件薄外套不然會冷!
另外,沖繩到處幾乎都是海風!!風超大!!騎車一定要有風鏡,不然眼睛會睜不開!!
而且因為風太大,機車騎時速50相當於在台灣騎時速70的感覺,騎長程很難過...

此行目的是一個人看海吹海風,靜一靜~
一開始看到無止盡的美麗海灘非常的興奮~~但到後面幾天就看到麻木了....

從北部開始玩起~很喜歡北部的寧靜~悠閒~沒什麼人~舒適而親切~
但商店很少不方便就是了~

到了中部開始,觀光客漸漸變多~商業區也變多變方便~可以開始Shopping了~

最後幾天回到南部鬧區那霸市~
說實在反而不是很喜歡,感覺事事變得很功利而不親切...

這趟運氣不錯~大部分時間都遇到好天~(或是沖繩天氣就是這樣?)
照片看起來都很舒服~~請服用~~

2015.Oct.Okinawa沖繩
2015.Oct.Okinawa沖繩
2015.Oct.Okinawa沖繩
2015.Oct.Okinawa沖繩
2015.Oct.Okinawa沖繩
2015.Oct.Okinawa沖繩
2015.Oct.Okinawa沖繩
2015.Oct.Okinawa沖繩
2015.Oct.Okinawa沖繩
2015.Oct.Okinawa沖繩
2015.Oct.Okinawa沖繩
2015.Oct.Okinawa沖繩
2015.Oct.Okinawa沖繩
2015.Oct.Okinawa沖繩
2015.Oct.Okinawa沖繩
2015.Oct.Okinawa沖繩
豔陽,海岸,沙灘
這就是沖繩~
一個人來看海,靜心,感覺相當不錯!!(個人偏好人少的中北部)
但和大夥兒一起來狂歡應該才是王道吧~

23.1.15

放自己一個月的假

去年(2014),承蒙客戶的照顧以及朋友的幫忙,陸續有案子接到了年底,十分感謝!!
這次旅遊一開始是因為突然宣布的2015元旦連假,
朋友相招去香港玩,我隨口答應了,後來才發現超貴XD
再加上2014年中時就想要的二次環島遲遲無法實現,所以趁著年底案子空檔(其實就是推案...),
一個人出發到了台中,台南散散步,並接著再進階試試獨自去日本旅行~
於是,從2014的十二月開始就放了自己一個月的假(好啦,其實不只一個月)

---------------------------------- One Month Trip 旅行影片剪輯 短版有字 ----------------------------------

===Music===
Retreat
===Video===
2014.12.01~09台中,台南,2014.12.15~24京都,大阪,神戶­,2015.01.01~04香港
-Camera-
iPhone 6
Canon EOS 6D with Canon EF17-40mm f/4L USM
-Edit-
Premiere
AfterEffects

---------------------------------- One Month Trip 旅行影片剪輯 長版有字 ----------------------------------

===Music===
Sunflower
--------------------------------------------------------------------------------------------------------------
關於旅遊的規劃:
元旦的香港+迪士尼遊,完全交由朋友安排,我負責放空拍照就好,
在此感謝小柯的邀請,以及嘉怡的安排規劃~~

台中,台南,京都,大阪和神戶則是靠著旅遊書和網路上找到想逛的景點,全都標上Google Map後,
再依照Google Map上的標記點疏密來安排行程,若有特別想去的則單獨安排,
交通上使用了Google Map的路線規劃,非常方便,會顯示各種公車,BRT,捷運,地鐵路線和時間,
(不過Google Map的路線規劃,日本站名顯示為英文,不會念的漢字會有困擾...)
搭配當地的交通App,交叉使用,就能四通八達~
當然比較特殊的機場到飯店,以及飯店到機場的交通,以及交通省錢撇步,就要特別做功課了,
到日本自助旅遊,在此推薦小氣少年的部落格,寫得非常詳細,幫助我非常多~
機票是在網路上找旅遊網站訂購的,
飯店則在Booking預定,不收費,但要信用卡擔保(到現場價格會不同,我的情況是有多收一點)

旅遊行程太長,不加贅述,以下點入照片有地名

-------------------------------------2014.12.01~09 台中,台南-------------------------------------
台中 歌劇院
台中 歌劇院
台中 歌劇院
台中 亞洲現代美術館Asia Modern
亞洲現代美術館Asia Modern 竇加大展
亞洲現代美術館Asia Modern 竇加大展
亞洲現代美術館Asia Modern
亞洲現代美術館Asia Modern 竇加大展
台中 光之乳酪
冷飄雨了一天,小露夕陽一下,雖然沒拍到...
回
光復新村
七股鹽山
七股鹽山
台南 七股附近
台南 海安路 神農街
台南 林百貨

-------------------------------------2014.12.15~24京都,大阪,神戶-------------------------------------

on 関空特急はるか
on 関空特急はるか
喔呀斯咪 kyoto
神戶 光之雕刻 主會場
神戶夜景
神戶  三宮車站 附近
京都,新風館
京都,新風館
第一次當癡漢就上手...
京都,先斗町
ひさご 親子丼 超好吃!
今日溫度:3度C...超冷
伏見稲荷大社
伏見稲荷大社
伏見稲荷大社 千本鳥居
伏見稲荷大社
伏見稲荷大社 半山腰
伏見稲荷大社 千本鳥居
嵯峨野竹林 嵐山花灯路
雪,京都
雪,金閣寺
雪,金閣寺
雪,金閣寺
名代とんかつ かつくら四条東洞院店 日式豬排
東寺,五重塔
東寺,五重塔
新京極_一蘭拉麵
下鴨神社
下鴨神社
JR大阪站
大阪天神橋附近
黑門市場
千日前附近
天滿橋站
通天閣
新世界串炸街
NAMBA PaRKS
難波附近
大阪天滿宮
大阪天滿宮

-------------------------------------2015.01.01~04 香港-------------------------------------

HK
香港尖沙咀
道地街景
蘿莉
香港 迪士尼
香港 迪士尼
香港迪士尼
香港迪士尼樂園酒店,一晚NTD18000,友人表示:比礁溪老爺還差...
偕子
香港 迪士尼 酒店

後記:
周遭很多朋友都不太能接受一個人旅行(一直以來遭受質疑的眼光.....)
但經過這次旅遊,我越來越喜歡獨自旅行了,想走就走,想停就停,隨時都可以改變行程
當然也喜歡跟朋友旅行,但這是一種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和目的~
所以,我決定往後每年都要有一次長途的獨自旅行~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得獎預測 2023 Oscars predictions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  部分得獎預測 2023 Oscars Predictions ●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媽的多重宇宙 》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ing: 關家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