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18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2014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這部電影我應該看超過三遍了,
雖然大家都聚焦在這部電影的科學理論,
但我卻為這部電影的劇情內容所感動,
每次看到結局都還是會鼻酸含淚。

維基百科寫,
此電影的科學概念收集和研究了很多年,
輾轉經手多人最後才到諾蘭兄弟手中,
是很多科學家和專業人士的成果。

諾蘭兄弟也非常貼心的為觀眾將科學理論簡化到最簡單易懂的程度,
讓觀眾在科普宇宙知識之餘還能享受電影劇情。

這篇不討論科學範疇,
只是想研究如何感動觀眾,
作為自己對劇情安排分析的練習。

從自己的觀影心得去揣摩編導的安排與作用,
猜測情感上、情緒上如何影響觀眾,
很主觀的觀影體驗來分析,
若有謬誤或不同意見,還請不吝指正或討論,謝謝。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劇情 , 請慎入==========


《星際效應》在主角庫柏向他女兒墨菲解釋她名字時就已破題,
莫非定律,「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
庫柏向女兒解釋並非如此,只是凡可能發生之事,就會發生,不一定是指壞事

再回想片頭穿插未來的老人訪談,聊的正是庫柏的世界,是過去,是歷史,
庫柏的現在=歷史,庫柏所經歷的一切是已經寫好已經完成的歷史,
拉高看,觀眾正在觀看的不是進行式,而是過去式,是歷史傳記
接著未來的庫柏(結局)引導現在的庫柏(開頭)在做的就是將這段歷史完成。

再拉高看,非常遙遠的未來,人類已經可以控制重力,進而影響時間,
知道了這段歷史,如同庫柏引導自己般,也有成全這段歷史的責任,不然人類會滅亡。
一場人類滅亡的大危機,勾住了兩個時間螺旋(庫柏引導自己、未來人類引導庫柏)

再回到莫非定律,凡可能發生之事,就會發生。』
這是一個將莫非定律引申為『命定論』的概念構想。
但從結局父女的遺憾來看,的確就是莫非定律的壞事必定發生,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來,卻造就了人類的存續以及墨菲的另一面圓滿,
這或許就是編導想傳達的:
壞事發生不全然都是壞事,說不定只是引導出一段美好的開始。

寫到這邊,突然想到2016年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最美的安排》Collateral Beauty
這部矯情片的主題也在講類似主題,可惜過於刻意和矯情,不過主角結局埋的挺感人~

回到《星際效應》開頭那段,
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庫柏車子爆胎,墨菲生氣的問庫柏為甚麼把她取名為莫非定律,
庫柏才剛解釋完,印度的無人機就從空中飛過,振奮的背景音樂隨之響起,
如果有注意到,那段音樂在庫柏向墨菲解釋莫非定律時就已經開始
庫柏的車爆胎原本是壞事,卻因此而遇到了印度無人機這件從天而降不可思議的好事。
壞事注定發生,是為了要遇上好事。

原本覺得這段場面除了交代三人關係外,
(庫柏寵愛女兒,兒子死腦筋,庫柏和女兒兩人興趣一樣,但女兒較為人性)
但因為無人機在劇情上沒有作用,所以感覺還是有點突兀,原來,
這一小段場面是給觀眾的一個提示,就是這部電影想講的內涵縮影。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心智圖本來想做成一個圓圈的Loop關係,但工具不熟不會做,連成這樣反而有點亂...
莫非定律引申構想,請按中鍵另開視窗放大



頗喜歡開場的剪接穿插,透過未來訪談帶出地球沙漠化的末日困境與低迷情緒,
因為本該是絕望的困境,卻由未來的訪談帶出一絲希望,而不是絕望。
因為未來還在。

第一幕佈局大都在介紹地球困境與人類的絕望保守,
庫柏的大兒子-湯姆,喜歡當農夫又不知變通的死腦筋,符合社會期待,
但長大後的湯姆成為墨菲拯救人類的阻力,也成為自己妻小獲救的阻力,
湯姆也許象徵著當時地球上不知變通的人們,絕望而保守,守舊而不知變通。

然後就是庫柏與墨菲父女的相似 ,因而感情最要好,但墨菲更加的感性,
也在第一幕末關鍵的父女別離場面加強印象,以達到結局時爆發張力的效果。

第二幕開始踏上探索之旅,
第一段出師不利的米勒星球失誤判斷,導致了23年的時間差,此段造成第一個悲痛,
而罪魁禍首是極力推薦去米勒星球的道爾,我覺得編導對這角色安排有點微妙,

可能作用是作為指責焦點,但也因為後續劇情發展需要,
必須讓庫柏有原因的和艾蜜莉亞有主要衝突
所以道爾作為艾蜜莉亞的代罪羔羊,代替艾蜜莉亞成為前往米勒星球的主導人,
並在意外發生時死亡,讓觀眾的主要指責情感消失,將艾蜜莉亞除罪化,
再因庫柏的指責讓觀眾對艾蜜莉亞產生同情同理心。

再來就是本片的第一個哭點,當初在電影院看也是紅了眼眶,
這段也是馬修·麥康納展現細膩演技的時刻,
庫柏接收23年來家人的訊息
看著湯姆講著開心的事,庫柏開心的笑卻開始痛哭,內心悲喜交雜,
孩子的第一次戀愛,長大成人,結婚生子,都永遠錯過,無法參與,
逐漸的,湯姆訊息內容轉入悲傷(孫子和外公的去世),
庫柏卻已逐漸接受現實,平靜接受,
情緒突然結束在湯姆道別(音樂停止),
讓庫柏既不捨又迷茫,心想:只有這樣?
突然墨菲出現在畫面上,從沒傳過訊的墨菲第一次傳訊,
因為這天是墨菲的33歲生日,是庫柏承諾要回家的日子
(補上最後一刀,將自責情緒推到最高點,也無限擴大一失足成千古恨)

之後故事帶到地球上墨菲的日常,緩解觀眾情緒,
再隨著故事推進,漸漸帶出一個接一個地謊言,
先是布蘭登教授永遠無法解開的反重力方程式,
接著是曼恩博士的欺騙與背叛,
謊言一個一個揭開,危機一個接一個出現,
緊張情緒逐漸升高。

庫柏方在庫柏的機智與勇敢還有犧牲下解除,
而墨菲方,地球的危機卻尚在,
隨著庫柏被吸進黑洞,
這最大的危機即將化為高潮並和解。

第三幕結局,在無限堆疊的書架三度空間中,
慌張地庫柏先傳達了"stay"留下的訊息給墨菲阻止自己離開,
顯示自己多麼的懊悔,但也無意間完成了第一個迴圈線索,
與機器人塔斯連絡上之後,庫柏才了解到,
必須引導自己出發,才能在此時此刻將黑洞奇點的資訊傳達出去,
墨菲才得以獲救,地球上的人類才得以延續,這是一個必然的歷史迴圈,
而要將這些關鍵都連結起來,卻又沒辦法透過語言解釋,
只能透過庫柏和墨菲彼此的默契,無法解釋的信任與連結,也就是愛,
艾蜜莉亞(安海瑟威)講的--愛能超越次元時空,愛的實際量化。

能不著痕跡的設計出如此合理又沒有破綻的迴圈故事,
而且讓觀眾自然的沉浸在這迴圈迷宮中不自知,
同時感受到人類最溫暖的情感-『愛』
用一個非常不俗,新奇的過程,不可思議的現象,另類的方式
闡述最八股最老套的主題,卻如此感人,
相當的利害,非常的不簡單。

最後庫柏與老年墨菲的結局中,馬修·麥康納演技再次爆發,
這是全片第二個哭點,我看到第三次仍然眼角含淚。

年老的墨菲始終相信父親的承諾,
而讓庫柏深深的自責愧疚的那個闔眼。

而這段稍有遺憾的Happy Ending結局設計,
發現是個有點微妙的設計,
作為一個以"父女團圓"為主軸的電影,
即使次要目標"拯救人類存續"如此偉大,
但讓父女離別近一個世紀,臨終聚首,
加上這樣注定好無法改變的命定命運論,
這樣的結果對觀眾的"情緒上"來說還是太過殘酷。

所以結局在處理"觀眾情緒"上很重要:
1.墨菲方:
庫柏推開房門,看到的是滿滿來陪伴的"家人",
墨菲雖然失去了父親的陪伴,但取而代之的是"未來",
父親給予的未來(手錶資訊)=眾多家人的陪伴,
臨終又得以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道別時家人環繞的幸福,證明她此生已圓滿,沒有遺憾。
2.庫柏方:
待在太空站的庫柏,,就算待在舊家,感覺也不對勁(導演應該有刻意營造),
友人只有機器人塔斯,不同時代與不同世界,滿滿的違和感,
充滿冒險精神尚屬壯年的庫柏,待在穩定的太空站不會是他的歸屬,
已升級為長輩等級的墨菲深知這點,引導他去找尋他的歸屬,
打拼夥伴艾蜜莉亞,
冒險還沒結束,未來還要繼續。
也順手交代了艾蜜莉亞的結局懸念,
留下開放式的Happy Ending可能性。


《星際效應》第一幕,請按中鍵另開視窗放大



《星際效應》第二幕,請按中鍵另開視窗放大



《星際效應》第三幕,請按中鍵另開視窗放大




《星際效應》英雄歷程,請按中鍵另開視窗放大


沒有留言: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得獎預測 2023 Oscars predictions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  部分得獎預測 2023 Oscars Predictions ●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媽的多重宇宙 》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ing: 關家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