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15

「愛的萬物論 」和「潛水鐘與蝴蝶 」

「愛的萬物論 」「潛水鐘與蝴蝶 」 
皆為真人實事改編,講述全身癱瘓者不同面向的人生,

「愛的萬物論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霍金是有當代愛因斯坦之稱的物理學家,卻是全身癱瘓的漸凍人
這部電影是改編自霍金從患病前到結婚後的愛情婚姻生活,
本片獲得今年第87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上映前的預告片剪的非常有味道~讓我非常期待~
但看過之後有點失望~還是算有點小商業的普通片,並不是很讓人驚艷,
不過其中一些橋段還算是小賺人熱淚~

男主角演漸凍人霍金十分維妙維肖,
從正常人漸漸發病一直到發病之後的全身癱瘓,全片都很自然,感覺不出任何做作或刻意,
聽說男主角花了很多時間和漸凍人相處藉以觀察,但和霍金本人似乎倒是只見過一次面?  哈~
不過因為男主角最出色的部分都是演出漸凍人的時候...
雖然維妙維肖,但就看不出其他層面的演出,所以我沒有很注意到這位演員...

後來有上維基查霍金本人的婚姻生活,還真的有如電影描述的錯綜複雜,
不過畢竟是要賣錢的電影,所以其中很多的原因,理由和過程都加入了美化動人的情節~


「潛水鐘與蝴蝶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知名雜誌的總編輯突然中風後罹患閉鎖症候群,
全身癱瘓也無法言語只剩左眼能動,
全片翻拍改編自其本人癱瘓後創作的同名回憶錄,

電影畫面多數是以癱瘓者本身的視角出發,並帶入筆者描述的幻想情境,
描述患病後的生活及心態轉換,沒有過多的埋怨及無奈,
而是對現狀正面幽默的看待以及對周遭事物的天馬行空~
雖稍嫌沉悶,但也是一部帶點小奇幻又有淡淡哀傷省思的人生小品

片中癱瘓後的歪嘴表情是使用特殊化妝表現,明顯的不自然...
這方面就比較出了愛的萬物論的用心之處~

===================下文有「愛的萬物論 」劇情描述,未看者請迴避===================

霍金在劍橋大學就讀時與文學系的潔恩相戀,
霍金卻在結婚前嚴重出現漸凍人的病徵,被宣告只有兩年生命,
但兩人仍堅持結婚,生兒育女,霍金逐漸全身癱瘓,雖然辛苦,但也幸福快樂~

時間流逝,早已超過醫生宣告的兩年,
潔恩對霍金與孩子們的照顧開始無法負荷,
一方面又要兼顧自己的文學夢想,開始想要找人幫忙,
潔恩在教會結識了離過婚的鋼琴師強納森,獨自一人的狀況十分適合當幫手,
而強納森的感性特質與信仰都比霍金的理性特質更貼近潔恩,兩人十分契合,
強納森與潔恩兩人一直維持著柏拉圖式的曖昧情感,誰也沒有跨過那條線,
無奈周遭閒言閒語越來越多,只好讓強納森離開,
霍金看在眼裡,卻有意成全兩人,還為他們製造機會,不想讓潔恩受苦,

霍金在一次嚴重肺炎感染後,失去了說話的能力,需要特殊照顧,
伊蓮,一名語言看護,一來就展現了很強的工作能力,而且十分了解霍金的需要,
雖然後來使用了語言機器替霍金發聲,但霍金已愛上伊蓮,

有一天,霍金在發表的論文打上了一直不肯承認存在的上帝,
讓多年來與霍金爭論上帝存在的潔恩意外的驚喜,
但霍金話題一轉,他真正想講的是想與伊蓮在一起,要離開潔恩,
回顧多年的感情與困難地度過,最後終於分開...

而後來,潔恩也就與強納森在一起了,
於是他們彼此各自組成了家庭,

最後霍金的成就舉世皆知,終於得到拜見英女王的殊榮,
而與他同行的是多年來伴他走過的潔恩.

----------後記感想

本片最高潮,賺人熱淚的部分應該是最後霍金與潔恩道別分離的段落,
但維基百科的描述,兩人的分開似乎沒有這麼的羅曼蒂克,
另外內容也顯示,後來霍金與伊蓮的婚姻不是很好,也是不歡而散,
但最後也與潔恩重修舊好了~

===================下文有「潛水鐘與蝴蝶」劇情描述,未看者請迴避===================

模糊的視線,勉強睜開眼睛,四周都是醫生護士,
這才發現自己在醫院裡,全身上下都無法動作,拼命喊叫也沒人能聽到,

知名的時尚雜誌總編輯在一次中風後,得了閉鎖症候群,
全身癱瘓,右眼受傷,無法言語,只剩左眼能動...
在語言治療師的幫助下才能夠表達自己的意思,但也只能逐字表達...

在這種情況下,事事都必須靠別人幫助
但他的意識卻是非常清楚,就像困在了潛水鐘裡啥事都不能做,
唯一能做的只有放開自己的想像,讓意識天馬行空不受拘束,

想像醫院的前身是什麼的模樣,讓自己身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戲院之中,
回想自己與父親的關係,與老婆小孩的過往,
讓意識就像蝴蝶任意的飛舞~

日子一天天的過,
於是他決定將他癱瘓後處境與心境寫成一本著作出版,
最後,著作終於完成並出版發行,
但他卻因為肺炎感染而過世了

----------後記感想

全片很多畫面以主角的視角拍攝,還有很多主角的自白,很能讓觀眾體會出主角的處境,
而作者能在如此艱困的情況下完成著作,十分令人敬佩,
卻在出版後過世,令人惋惜,也非常戲劇化~

21.3.15

「模仿遊戲」與「藥命俱樂部」

「模仿遊戲」「藥命俱樂部」雖是不同主題,
但皆為真人實事改編,也都是同性戀的相關議題,
會放在一起討論,是因為最近電影看太多,想減少文章篇數...

模仿遊戲也讓我聯想到2001年由羅素克洛主演的「美麗境界」,
同是天才的背後不為人知的祕密與艱困的處境,
不過因為太過久遠...記得的不多,沒辦法寫感想...

「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描述歷史上第一台電腦的誕生,以及電腦之父圖靈的內心世界,
本部電影獲得今年第87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
獲獎的編劇格雷厄姆摩爾上台致詞時提到
"他曾經嘗試自殺,因為他覺得自己跟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然而,現在的他卻能站在奧斯卡的舞台上。
他鼓勵孩子們保持自己的不一樣,總有一天會有自己的舞台。"
這也呼應了電影裡一直出現的那句台詞~
"總是那個意想不到的人,成就了意想不到的事 "
也許是因為這份感同身受的心情,才有如此傑出的改編劇本
另外,我也很喜歡這部的剪輯安排,雖然和其他入圍電影比是相形失色不少...

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
描述因為性濫交得到愛滋病的牛仔,從自力救濟到控告政府,從唯利是圖變成治療病患,
這部獲得去年第86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男主角馬修·麥康納瘦成紙片人演出病重又痞的牛仔,各種不同病徵和情境下的演技都很自然流露~
而男配角也非常亮眼...因為看起來就是一個骨子裡是個女人的男人...
一度懷疑他私底下是真的同性戀,結果一查....跟卡麥蓉狄亞訂婚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片因為經費不足,只有25天的時間拍攝...
沒想到收穫卻出乎意料~


===================下文有「模仿遊戲」劇情內容,未看者請迴避===================

大學教授圖靈在偵訊室中,
用嚴肅的口吻說著謹慎沉長的警告,
開始對警探說明事情的始末,

時間是二戰時期,
圖靈以數學天才之姿自薦進入軍機處,解碼敵軍密報
不懂得人情世故的異類圖靈,
獨自研發可以如人類思考的機器"克里斯多福"
直到女性天才Joan的出現,柔性的幫助圖靈融入社交生活,
才讓同僚們認同並幫助圖靈,
Joan與靈有如難得相遇的知己,還因緣際會的成為了訂婚夫妻,
而盟軍間的利益交換,牽扯出圖靈內心最大秘密,也讓圖靈和Joan的關係生變,
爭吵中,Joan道出,她始終知道靈同性戀的傾向,但也願成為相知相惜的夫妻,
卻因軍方暗地的謀略計算,間接的影響而分開,

學生時期的圖靈,
自小個性孤僻,被人欺負,
唯一交心的朋友推薦了密碼學的書給圖靈:
「密碼就是所有人都可以看見的信息,但是沒有關鍵字,就沒有人看的懂」
直來直往的圖靈卻回說:
「這和說話有什麼不同,人們交談的時候,總是別有用意,而你卻要猜測他們真正的意思」
朋友笑著說到:
「我想你一定會很擅長密碼學」
自此圖靈愛上了密碼學,也默默愛上這位朋友,
最後得知了朋友病逝的消息,圖靈只能壓抑自己無法訴說的悲傷情緒...
而這位病逝的朋友就是"克里斯多福"

圖靈製造電腦"克里斯多福",追尋逝去密友的影子,有如只有他倆才懂得的暗碼紙條,
最後電腦的完成,成功的解出了密碼,最終帶來了二戰的勝利,
但這一切就像圖靈的性向一樣不能公諸於世,
而多年後,一名警探的懷疑,挖出了這位二戰幕後英雄的內心秘密,

圖靈最後因為同性戀而被判刑,為了不與"克里斯多福"分開,服用化學閹割藥來代替入監,
但也導致了他最後自殺身亡...

--------------後記感想

若天生就不符合於社會大眾多數思考方式的少數族群,
在沒有妨害到任何人的情況下卻被評判並受到糾正與處罰,
那是不是只能透過模仿社會上絕大多數的判斷與行為,才能獲得認同並且生存?


盟軍模仿敵的機械思考, 
圖靈造機械模仿人類思考,
異類的圖靈模仿社會認可應有的感情,

可能真實歷史上圖靈的故事並沒有如此的戲劇化,
但這樣亞斯伯格症的設定更能突出圖靈不同於一般社會化的期待,和那份無人能懂的孤寂感,

偵訊完畢時 , 
圖靈問警探"what am I?","我是人,還是機械?","我是英雄,還是罪犯?"
警探回道"I can't judge you."

--------------後記感想2015.03.31補充
偵訊的時候,圖靈說要跟警探玩個用問答來評判一個人的遊戲,
暗示這社會只憑問答就能決定別人一切的膚淺價值觀,
當圖靈說完自己的故事,一五一十地回答了警探的問題,
警探卻說無法評判他,展現了一個人的價值並不是如此輕易能被批判,
圖靈回說"那你對我來說就沒有用處"表達了不同於大眾的人,仍盼望能在社會上有個定位,想被認同的悲哀...

===================下文有藥命俱樂部劇情內容,未看者請迴避===================

1985年的德州牛仔羅恩,
成天和狐群狗黨們荒淫無度找妓女,吸毒,
開口閉口都在辱罵和嘲笑同性戀,
一次意外被驗出了愛滋病,被告知只剩下一個月壽命,

那個年代的愛滋病患大都是同性戀者,
羅恩自然而然被冠上了同性戀的標籤,
遭受到了他憎恨同性戀的相同待遇,朋友離棄,連工作都沒了,

而因為製藥財團的操作和政府的醫療規定,
一般醫院的醫療方式就算不奏效,對象也有限...
羅恩得不到正確有效的治療管道,
最後奄奄一息來到墨西哥尋找非官方的醫療
在非正規的醫生治療方式下,病情得到了改善,
羅恩靈機一動,鑽漏洞攜帶藥品回美國地下販售,

為了獲得客源圖利,認識了雷蒙,進而理解同性戀的世界,
不再憎恨排斥同性戀,更與雷蒙成為生意上的夥伴和最要好的朋友,
甚至替同性戀受到的不平等歧視打抱不平,而他自己仍是100%的異性戀者,

羅恩的治療事業越做越大,醫院的治療都不如他的有效~
這引來了政府的關切,政府挾帶財團施壓,增加多項規定,
讓羅恩的藥源和財務出現了危機,
而唯利是圖的羅恩,這時卻一心只想幫助無助的愛滋病患們,
病重的雷蒙知道時日不多,資助了羅恩一大筆錢表達感激之意,
不久後,雷蒙死在醫院,這讓病況不佳的羅恩決定控告政府的錯誤醫療,
最後雖然敗訴,但卻得到了病患們的掌聲及溫暖,
羅恩,原被判定只剩一個月壽命,卻活了最有意義的七年~

--------------後記感想

當面對一個無能的大環境束手無策的時候,
甘願當政客和財團的操弄下的犧牲品嗎?
還是自力救濟並在夾縫中找出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因為淫亂荒誕的行為付出的致命代價,說不定也是一個因此對人生改觀的機會,
而對同性戀的誤解,當感同身受的遭受歧視時,就能平等的看待及認識.

15.3.15

八月心風暴 August: Osage County

八月心風暴,舞台劇改編的家庭倫理崩壞劇


====由梅姨的角角度描寫的心得,內文包含劇情滲透,未看者請迴避====

倔強的武裝
不想認輸不想讓家人看見脆弱的一面,
家族聚會中得理不饒人的找架吵當作發洩的管道
透過傷害別人掩蓋自己混亂的情緒
就像生了一種沒有藥可醫的病,只能用另一種痛來紓解真正的痛
又好像不舒服的嬰兒沒辦法用語表達,只能哭鬧,
直到所有人都離去沒有人可以傷害
只剩下自己和不需武裝時的脆弱靈魂。

22.2.15

愛在頭七天This Is Where I Leave You

人生真是糟透了..............
但我們總是會挺過去的~~


「愛在頭七天」跟「八月心風暴」有點類似,
因為家中父親的過世,再次集合了四散的家人,重新引燃家中的問題,
「八月」由舞台劇改編,內容比較偏激,
後半超展開的劇情很像台灣的鄉土劇,是部家庭倫理悲情片,
梅莉·史翠普和茱莉亞·羅勃茲精采飆戲的亮點, 無疑完勝「頭七天」,
但我卻喜歡「愛在頭七天」更勝過「八月」,
雖然打著商業喜劇的招牌,也沒有精彩的演技,但骨子裡卻充滿了人生的無奈,
更貼近你我周遭都會發生的事~~很多經典台詞和梗~詼諧的表達出許多辛酸,
雖然無奈,雖然辛酸,但整部片充滿了溫馨的情感~
很難想像是一個商業導演拍出來的~很是用心~和預告展現的完全商業喜劇根本兩碼子事~
IMDB的分數不到7分,但我至少會給7以上~
有幾段甚至讓我稍稍的眼角拭淚了一下~

===================以下有劇情暴雷,未看者請迴避===================


主角賈德,有天發現了自己的老闆和自己的老婆已經偷腥許久,
同時被婚姻和工作背叛的時候,又接到了父親過世的噩耗,
遺願是家人要住在一起為他守喪七天,
賈德隱瞞婚姻的問題回到從小長大的家鄉,
家人們也帶著各自的伴侶回來,幸福的表面卻有著各自的問題
大大小小的事,婚姻的無奈,隨著再次的聚首,漸漸蔓延開來

失意的賈德重逢了以前的女性朋友潘妮,
此時,面對著家人以外的朋友,才坦承說出了心中的秘密,

I've spent my entire life playing it safe , just to avoid being exactly where I am right now.
我一輩子都打安全牌,只為了避免落入我現在的處境

姐姐擁有成功事業的丈夫和兩個小孩,看似最幸福,卻丈夫卻只關心生意,
而姐姐愛的其實仍是以前交往過,但因車禍分開腦部受傷的隔壁鄰居,
無奈的姐姐在屋頂上散心賈德談著彼此的問題說道

Penny was in love with you.But you were in love with Annie.
潘妮愛你,但你愛安妮
Until you met Quinn. Then you married Quinn, and she left you.
直到你遇到昆茵結婚,然後她離開你
And Annie married Paul. And that is the glory of love.
安妮嫁給保羅,這就是愛的真諦
We want the ones we can't have, and we crap all over the ones that we can.
想要的得不到,卻不屑得到的
Rinse and repeat.
周而復始

賈德對大家開誠布公後才開始面對自己的窘境,並嘗試發展另一段關係,
偏偏出軌的老婆出現表示懷了自己的小孩,讓賈德完全不知所措,
這時,姐姐的孩子天真的拿著便桶在門口開心的拉屎,
賈德皺皺眉頭的笑了,無比的羨慕著沒有煩惱的小孩~

No one is happy.The one person that's got it figured out in this family is Cole.
沒人是快樂的,全家唯一豁然開朗的是柯爾
You know, he sits on that can and he takes his dump, and he's super happy.
他坐在便桶上拉屎超快樂的

生不出小孩的大哥,
玩世不恭,一事無成的小弟,
所有的無奈在這七天集中了起來
但伴隨著七天的相處,也靠兄弟姊妹間的情誼,化解了開來,
無奈,一樣存在,但我們可以用更好的方式面對~

某一幕
母親將賈德抱入懷中安慰道

母 : You're gonna be okay.(你會沒事的)
賈 : I know.(我知道)
母 : No, you don't.(不,你不知道)  But I do.(但我知道)

14.2.15

寂寞拍賣師 The Best Offer ,倘若愛情是一幅畫

你(妳)能分辨贗品和真品的區別嗎


====================以下有劇情暴雷,未看者請迴避====================

oldman
藝術品拍賣師,
一眼就能看出畫作的真偽,

人際關係卻很薄弱,
連對朋友都很刻薄,
面對女性也不敢正眼相看,

一次不尋常的估價,
一個神祕的女人走進oldman的世界,
極為相似的特性讓彼此傾心,
散落的零件不斷的拼湊,感情逐漸成形,

刻意放置的齒輪,變動過的書櫃,
奇怪對象的電話,軍師女友的透露,好友的警告,
縱使有各種跡象,oldman也不在乎

當所有的部件只剩臨門一腳
oldman覺得找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真品

卻在零件拼湊完成的時候
用滿屋的畫作真品,換來了感情贗品的真相

最後,
絕望的oldman,
最想要的不是被偷走的畫作,
而是來到女孩口中最愛的街道,那個餐廳,
獨自坐在角落,等待贗品裡那唯一真實的可能



這部片有點推理片的味道,明眼人看一半應該就會發現事情不對勁了,
零件,書櫃等等各種線索根本不是給oldman的,是給觀眾看的,
但若太早知道結局,就太浪費了,
oldman的心情轉變,過程中的零件或話語線索,都是很值得玩味的地方

最後一幕是整部片我最愛的地方,
就算知道是贗品,仍然寧願深陷其中.

我覺得,想要對一個人傾心,"不管對象是誰"
只要有"敞開"和"相信"這兩樣條件,就是願意敞開心門,願意相信對對方的感覺是愛情,
簡單的說,只要"你(妳)願意",可以愛上任何人,"不管對象是誰"
當然,最難做的就是這個"傾心",或者讓人"傾心"
以此類推,只要夠了解對方,就有"方法"能讓對方對你(妳)傾心
這個理論,在心中多年,只是沒想到真的有人把它拍成電影~~

話說感情能造假這件事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身邊大家一開始在追女孩子不就是這樣嗎~只是程度上的差別~
若把這部電影角色性別對調,再把惡意拿掉,就是使盡各種招數追女孩子的手段啦~
根本就是芭樂的精裝追女仔啊~(其實我沒看過)XD
所以說,這部電影中維修師教的撇步是假,但他與克萊爾的手段才是"真傳"啊~

講的世上的感情都是贗品似的,
但如果願意接受贗品中的真實,它就可以成為真品
(只是在下一直堅持一開始就要正品啦....)

9.2.15

渴望 The World of Kanako,極端偏執的愛恨不清

說真的,我對[告白]沒特別喜愛,甚至現在對其內容也沒甚麼印象...
所以對[渴望]並沒有如大眾般的期待,只是有點好奇,又剛好是我偏好的黑暗題材,
但沒想到不只是視覺感官以及情節上的黑暗,而最厲害的是整部電影散發出來的情緒感染力,
能將很多無法言語表達的情緒,用影像,用配樂,用剪接,讓觀眾感受,非常的厲害!!

然而,感染的都是極度負面,強烈的情緒,讓人感到頗不舒服,應該很多人無法接受這部電影...

若想了解導演想表達的東西的話,稍微看一下導演的話就可明白~

以下文字截自YAHOO電影
----------------------------------------------------------------------------------------------

■導演的話

在拍《告白》時松隆子的角色對少年A的「恨」其實近似於「愛」,她的復仇行為某部分接近愛的概念。人類的愛與恨絕對不是對立的,在拍完《告白》後,更增進了我對這份情感的認同,因此想起了曾讀過的小說「無盡的渴望」。透過這部作品中的父母關係,或許就能描寫極端的愛恨只差一線之間。我便抱著這樣的心情投入《渴望》的拍攝,這是我認為必須要拍的電影。


電影的男主角是個只能透過暴力才能和人相處的角色,但是在相處的過程中,那個人也同時受傷、並遭到破壞與失去。那種人的孤獨注定是一場悲劇與喜劇交加的人生。希望大家走進戲院,能感受這是一部無賴之父‧藤島與惡魔之女‧加奈子的愛與恨之間纏繞著的情感糾葛

----------------------------------------------------------------------------------------------
後來稍微爬文後,才了解到,原來,渴望是一部"推理小說"...
但,看完這部電影以及導演的話之後,可以清楚地發現-

"導演完全只想呈現自己對這部小說的感受"

真是一點推理的味道都沒有的電影啊~哈哈哈哈~非常的任性~
這狀況讓我想起[肌膚之侵],也是超任性的導演~


====================以下有劇情暴雷,未看者請迴避====================


開場引用詩人尚考克多的詩
"時代之所以看起來混亂,是因為觀者自身的混亂"

接著,歡樂的聖誕片段與藤島的髒話跳剪,一個混亂讓人摸不著頭緒的開場

(從後段的劇情可以知道是聖誕節時藤島看到前妻與別的男人約會時爆發的事件)
八個月後,
隨著藤島在警局做筆錄的片段,開宗明義說明了他的躁鬱症,搭配片頭的詩,
可以了解到是一個躁鬱症視角的拍法,
該段跳剪的狀態,手法貌似混亂,卻可以清楚交代了藤島的現況和劇情走向,
同時還能傳達主角本身躁鬱的情緒,而且不會突兀刻意,非常厲害!!警局這段我非常喜歡!!

剛好前陣子重看了2002年,艾爾·帕西諾的針鋒相對(Insomnia),其中有一段,

艾爾·帕西諾因為六天沒睡覺,警局中,倒咖啡,翻報紙,電風扇,每一個周遭的聲音都被放大,
那種對環境的每個小事都能造成分神,煩躁,無法專心的狀態,十分相似,只是大概強烈個10倍...
渴望這部電影就是從藤島的這種極度躁鬱的情緒視角拍攝剪接而成,
而且非常貼近真實的情緒!!

而加奈子的回顧畫面,卻全都是夢幻而輕快的配樂~

加奈子認為這整世界都是虛幻的,
所以任意放縱自己的假想,刺激,將所有負面感覺最大化
將她誤解的愛無限放大,並誘導別人做出一樣的事,
導演竟也能將這種常人無法理解的惡魔範疇,表達出來,讓人理解...

包括藤島,加奈子,起笑的後輩警官和殺手,較為正常的老師

每個角色的狀態一直(或最後)都處在沒有情緒管理,完全放縱的極端情緒狀態...
就某方面來講,這也是一種情緒完全放縱的爽片啊!!(雖然都是負面的...)
現在想起來依然是心跳加速啊~~~~

藤島最後在大雪中沒頭緒的奮力挖掘厚厚的雪,並說要找出加奈子的屍體,親手殺了她,

這種分不清是愛還是恨的渴望,非常難以表達的極端情緒,在片末做為了結語

藤島的造型,氣質,還有最後的雪景,很難不與[原罪犯]做連結,

但[原罪犯]厲害的在於劇情,而[渴望]出色的在剪接出來的情緒感染力~
不需要相提並論~

2.2.15

鳥人 Birdman


精彩而絢麗的技法,講述並諷刺了演員和現今娛樂圈生態的殘酷,
但因為華麗的表現手法,反而限制了該有的情緒累積,無法足夠感動人心,可惜。


====================以下有劇情暴雷,未看者請迴避====================



片名鳥人諷刺的是早年紅及一時的舊蝙蝠俠,並諷刺時下商業超人片的充斥,
找真實演過蝙蝠俠的米高基頓來演過氣的老演員,這手法有如錢小豪的殭屍...

現實中低潮的主角,傾家盪產想要在百老匯自編自導自演再創人生的高峰,
舞台上激情的芭樂戲碼,和舞台下真實複雜的人生反諷,呼應對照,彷彿在說自己心理的台詞...
而自己過去的鳥人驕傲(暗指Eagle?)光環,
雖然矛盾的不想承認,卻一直在想像中支撐著自己,唯有這份幻想才能帶來自信與隨心所欲,

而愛德華諾頓飾演只能在舞台上才找的到自己真人生的當紅演員,兩人的背景十分對比,
兩大男演員的表演對戲非常的精彩~~在醉後大丈夫中飾演艾倫的製作人也表現的不錯~
而在穆荷蘭大道讓人驚豔的女星娜歐蜜華茲,表現卻有點稍微落漆,那場哭戲實在太過...

就在開演的前一晚,心力交瘁又五味雜陳的主角在酒吧遇到知名影評,
傾注全力的心力之作卻被毫無建樹,只出一張嘴的影評無情的數落,
沮喪之時,落魄演員在路邊喊著的對白一直諷刺著自己,
最後問主角自己是否演得太過了,就好像主角開頭時數落過的九流演員一般,
而落魄演員的狀況不就正是自己的現況嗎?

最後一場的自殺後,舞台上盡是當紅的電影角色,
彷彿他的自殺就如同現在的灑狗血電影般的展開~
隔天同一位知名影評的高度評價,也諷刺了現今社會偏差的價值觀~~~

最後的最後,華麗的劇場弦樂再次響起,望著天空再度追尋自己的自由隨心所欲,
切回舞台劇的鼓聲,女兒慌張的找不到父親,窗外到底發生甚麼事~

非常精彩華麗的諷刺劇~一鏡到底極為的絢麗攝影拍攝技巧,搭上類似現場演奏的配樂,
彷彿就是在營造整部電影(人生)就是一場舞台劇的錯覺

但,可惜,食之無味
如此極富創意的呈現方式已經完全壓過他想表達的劇情內容,
劇情片的內容,但卻是部商業片的表現
以喜劇片來講,很有深度
以劇情片來講,沒有感動
這部電影的劇情內容可以很有張力,但選擇了讓人驚豔的拍法來吸引話題,
或許,這部電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諷刺...

 PS. 感覺今年奧斯卡,男配角和攝影,很有機會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得獎預測 2023 Oscars predictions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  部分得獎預測 2023 Oscars Predictions ●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媽的多重宇宙 》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ing: 關家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