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5

從「三幕劇」談填鴨式教育

四五年前我買了人生中的第一本編劇書,開頭就提到了編劇慣用的三幕劇,
對於這種制式又死板的東西,下意識的討厭了起來,然後這本書就被我供起來了...

時間回到我幼稚園的時候,我從小音感就差,大班時音樂課給每個小孩都安排了一樣樂器,
我幾乎每一種都輪過,因為我不管用哪種樂器都讓老師非常頭痛...直搖頭...

而從我有記憶以來,就很討厭節拍器...會讓我很焦躁...
就像從腦袋深處把靈魂綑綁一樣,規律制式的東西都讓我非常不自在...
始終覺得音樂是種感受的東西,為甚麼要有五線譜,而且還一定要有四小節呢!?

非常諷刺的,討厭規則的我,就學期間卻非常乖,幾乎沒有叛逆期...
(事實上我只是叛逆期來的很晚,而且持續很久...到現在還是...XD)
因為家裡很傳統,小學成績又好,家裡希望我繼續升學...
雖然喜歡畫畫,當時懵懂的我聽了家裡的意見,讀了普通高中,
但是成績從國中就開始一路往下掉,到高中也沒有停過...
高中從入學時的全班前十幾名,到高三差點拿不到畢業證書,還要補考才能畢業...

我有種「過目就忘」的特異功能,讀書始終記不多,記不久,
死記在小學時還應付的了,到了國高中,課業越來越重越多就無法應付了...
「國文」要背著作,作者,名什麼,字什麼,誰他弟,誰他爸的...
「歷史」要背朝代,歷代皇帝,誰他爸,誰他兒的...
「地理」要背氣候,地形,國名,首都...
就算我對三國歷史有興趣,能瞭解文學中的意境,但那些也跟課業完全沒有連結...
為了考試就是要一直背,這種情況下,我直覺得選了「自然組」
「數學」從小就還不錯,但到了後期,所有的東西都化成了公式...全部都還是要背...
一死記,腦袋就被"要記住"的壓力卡住,腦袋就轉不動了,我非常討厭這種狀態,
所以我每道題都會想要從頭推演,我最愛的就是驗證題...但這習慣造成太慢以至於之後跟不上...
「物理」同上
「化學」喜歡奇妙的化學反應,但剩下的全部都是要背的化學公式...
「生物」好奇生物的演化,但是界門綱目科屬種...要背的東西不會輸文組...

有沒發現我漏了一個科目「英文」,我英文意外的相對拿手...可能因為我上輩子是美國人
第二次的大學重考我英文拿到五十幾分,在當年的大學聯考中算是蠻好的分數~
我單字沒有背得特別多(雖然我真的花蠻多時間在背),但我填空題總是能全軍覆沒...
我猜是我有了解基本文法的原理,又有學KK音標,看到沒看過的單字也能念得出來~
總的來說,我英文記的是「感覺」,是一種語言的語感...英文的說話思考模式...

而其他科目我完全沒有這種感覺...只能死記...
這也是我們從小的教育方式...就是叫你背起來,然後繼續趕進度的教下去~
到現在,我發現我不是記憶力不好,而是容易深刻銘記的是「感覺」~~

音樂為甚麼有五線譜有四小節?
不是因為有五線譜才有音樂,是因為有音樂才有五線譜,四小節,
一個完全不懂五線譜四小節的天才也能做出好聽的曲子,
而人們賦予了音樂規則,給了度量的符號,就像年月日時分秒一樣,

「三幕劇」也是一樣,故事不用照這樣的規則走,故事就像一段事件生老病死的濃縮,
只要是故事就一定會在其中發現這樣的結構,只是可能以不同的順序,不同的型態,不同的比重來呈現
而三幕劇講的只是結構,所以我認為最關鍵最難的是當中的情節橋段,會決定整部戲劇的「感覺」,靈魂所在~
就像大家常講的,人生的生老病死,最重要的還是沿途的風景~

記住前人的血淚所發現的規則無疑是成功最快的捷徑,
但沒有實際領悟,將道理吞下肚,深刻地成為自己的養分,
會很難跳脫框架,容易在規則中打轉,創造不出自己的靈魂~

盡信書不如無書,但前提是你必須懂其中的道理...


沒有留言: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得獎預測 2023 Oscars predictions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  部分得獎預測 2023 Oscars Predictions ●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媽的多重宇宙 》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ing: 關家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