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15

瘋狂麥斯:憤怒道 「Mad Max: Fury Road」精彩老搖滾


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衝鋒飛車隊」,雖然不喜歡,但是印象很深,
末日後沒有制度,文明倒退的世界,龐克野蠻原始的霸權掠奪欺壓弱者,無名英雄解救...
幾乎後來很多這種世界觀和視覺風格的電影都有它的影子,尤其是1995年的「水世界」

這次為了一路大好評的「憤怒道」,稍微研究了一下,原來「衝鋒飛車隊」是系列的第二集,
當年一共有三集,但是只有我看過第二集最紅~
聽說連漫畫「北斗神拳」也是由這部電影發想的,回頭找出電影畫面,盔甲造型還真的是一模一樣~

本來完全不期待新的「憤怒道」,但是從首映會後就瘋狂的好評,所以就跟著大家進電影院了~
看完只能說,事隔30年,70歲的老導演沒有白活~是部精彩萬分又沉穩厚實的好片~~
整部電影呈現的是種歷經幾十年功力才醞釀的出來的味道~~

如上所說,劇情如同以往,沒有太特別或太意外的劇情發展~
但是就像我前幾篇文章所講的,這種簡單的大綱,最重要的就是情節,橋段~
我定義的情節,橋段也包括了音樂,剪接,攝影~~
而這部電影最強的部份我認為就是 音樂,剪接
超強超順的 節奏!!節奏!!節奏!!
如果只有對音樂點的剪接節奏,那是資淺爛導演就要會的基本能力~
而且如果光只是有如MV般的剪接,只會讓觀眾覺得何必花錢來看電影...

這部電影厲害的就是音樂的節奏,情緒的節奏,視覺的節奏,情節的節奏
全部都非常傑出,在非常混亂的動作與飛車場面中還能清楚交代劇情!!
而且攝影和音樂還有視覺搭配得非常棒,有加成的效果,讓人血脈噴張!

繼承了「衝鋒飛車隊」的世界觀和視覺風格,
這次的美術很厲害~在維持80年代的造型上細緻化,現代化又不會讓人覺得老套~
攝影和剪接的搭配,看似混亂,卻非常細膩沉穩,運鏡豐富卻又沉穩有張力而且都剪在刀口上,
不斷的用畫面和剪接節奏加強情緒和感覺~~

講到這,要提一下「超時空攔截」這部電影,
「超時空攔截」強的是劇情,讓人意想不到~
但如果拿掉這劇情,這部電影真的拍得有夠爛...看了超想睡...
情節安排,剪接,橋段,說有多不順就有多不順...

而「瘋狂麥斯:憤怒道 」則是部完全相反的電影,
劇情大綱不算新鮮,甚至有點老套,
但是其中安排的大大小小角色關係,發生的情節始末,
之間的牽連和其代表的意義讓每個角色都不孤單,不會突兀,
編織出的網豐厚了整部電影~
說實在真的不是一個沒有人生歷練過的年輕導演能拍得出來的~
不得不說,這是部非常厚實的電影~~

==============下文有「瘋狂麥斯:憤怒道」的劇情討論,未看者請迴避==============

大家都說這部電影好看~但很多人都說劇情很簡單,卻也有人說故事好看~
阿那這部的劇情到底是好不好看啊~感覺起來劇情很空洞啊!?

我想問,既然覺得劇情簡單,那看完時感受到的滿足感是甚麼?
同樣是爽片,卻和變形金剛,復仇者,玩命關頭很明顯是不同的檔次,
除了上述所說到的畫面節奏張力之外,我認為劇情上也是有些東西,

劇情大綱走向的確是簡單老套不意外,但令其豐厚的是角色情節配置,
就像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生老病死不意外,但感動的是人與人的關係和過程,
縱使大家都看得出劇情簡單,卻都能夠帶著滿足充實的"感覺"出戲院~

劇情大綱(簡易三幕劇):
1.女統帥叛變(變化,旅程開始,困難)
2.綠洲毒化絕望(轉折)
3.絕地大反攻(解決)

角色配置:
1.引子:MAX(做為系列作的延續關鍵,就像前情提要般切入,用前集的悔恨帶出莎莉賽隆,所以重點不在MAX身上)
2.魔頭:老喬+眾多利益的癡肥大腕(邪惡形象)
3.反差:棄暗投明的戰爭男孩(帶出老喬的強勢力和洗腦教化,然後加以反差和最後的救贖)
4.希望:種母+殘存的老女兵(弱勢一方,總讓人想站在這方,但也代表著未來的希望)
5.英雄(犧牲):莎莉賽隆的救贖(和MAX一樣,承接主角的悔恨,把劇情重點帶到這部的世界觀,為大家奉獻成為英雄)

情節:
這部有個重點是擺在「救贖」
由MAX的悔恨開場,以第三者的觀點被抓進一個新的世界觀(國家?)
遇到女統帥後一起並肩作戰,了解到了和自己類似想得到的救贖

女統帥獲得救贖的方法就是
把掌控一切坐擁水源的獨裁者老喬,他拿來繁衍下一代的種母(妻子們)帶到綠洲,女統帥的出生之地,

種母門各自也有個性小描述,好強的,好戰的,溫柔的,懦弱的,還有一個忘了...
好強的一開始和MAX對上,但最後得到的MAX的認同,導演為了拖延老喬要將她賜死,所以加了這點梗,
好戰的幫忙武器,懦弱的帶點反叛的意味,這梗在最後老喬車上讓觀眾誤以為她反叛派上用場,
溫柔的讓戰爭男孩認識到了老喬洗腦的榮耀外,更重要的東西,
這層關係和變化讓最後的犧牲帶有贖罪意味並更有張力!
戰爭男孩的貧弱設定加強了他在追求榮譽上的強烈感,也順便讓MAX有脫逃的機會~

MAX從一開始被抓之後就充滿戒心,在敵我不明的情形下對女統帥和種母們保持敵意,
一同經歷了冒險,在危機中展現了願意犧牲的意願,彼此漸漸地了解到利益與困境相同,
目的與心態也類似,才產生了共同戰線,

綠洲的毒化,老女兵的殘存,體現了環境的惡化,並由歷經了三集的MAX點出唯一的希望,老喬的基地,

女統帥對自己在老喬手下幫手以求生的贖罪,從強悍到絕望,並在最後差點犧牲,
與MAX的似敵亦友的關係,也是全片很吸引人的地方,
到了最後站在高台上看著消失在人群中的MAX,眼神中有一種感謝和不捨

如此簡單的主線劇情,卻有如此豐富鮮明的角色和關係,讓人因此著迷~
情節是不是並不亞於劇情的重要性!!

畫面:
大家最有印象的,不得不提到老喬討伐車隊中的吉他手,
強烈的視覺風格搭上老搖滾樂,把整個氣氛都帶了出來~
車隊行進中畫面不時地搖鏡,並不無謂,而是把整個張力都拉了出來~~
有張力的巨大沙塵暴,毒綠洲的視覺也都讓人印象深刻!

在飛車追逐的動作場面的同時做故事的進行,還能用運鏡,場面,音樂和剪接加乘血脈噴張
這個當下的敘事能力非常了得~~

PS.
這篇文章寫到一半,看到這篇文章
[有雷]關於一些瘋狂麥斯
寫得很好~(雖然有少部分不同意...),但比我寫得簡單明瞭,還有其他角度的看法~~
推薦給大家看看~

12.5.15

Paradise 練習短片

Paradise from Jason Lai on Vimeo.
===Camera===
Canon EOS 6D with ML RAW video
===Music===
"Albinoni - Concerto for 2 Oboes in F Major Op9 no3, 3 Allegro" by Advent Chamber Orchestra (freemusicarchive.org/music/Advent_Chamber_Orchestra/Selections_from_the_November_2006_Concert/Advent_Chamber_Orchestra_-_03_-_Albinoni_-_Concerto_for_2_Oboes_in_F_Major_Op9_no3_3_Allegro)
"Summer Mvt 3 Presto" by John Harrison
with the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Chamber Players (johnharrisonviolin.com/)



===Camera===
Canon EOS 6D with ML RAW video
===Music===
"Morning Mood" by Grieg
"Summer Mvt 3 Presto" by John Harrison
with the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Chamber Players (http://www.johnharrisonviolin.com/)

=======================================================================================
上方兩部Paradise 短片基本上是一樣的,差別在前後的音樂,
因為Youtube提供的免費音樂,上傳後被Vimeo擋了,只好重剪,

這短片主題是用畫面和剪接呈現城市人被繁忙綑綁的感覺,如同被綑綁的華麗鸚鵡一樣~
而就算在城市中嘗試著偷閒,放鬆,終究也逃不出這人類製造的巨大城市牢籠,
剪完發現還有帶著一點人類文明取代大自然的意味...

自己看完的感覺是沒有表達到想表達的,沒有諷刺到也沒讓人感嘆省思....
畫面太碎太雜太不相干,整部影片快節奏的壓力感,讓人頗不舒服...

攝影上很多畫面沒有拍到自己心中真正想像的畫面,拍攝技巧也很不成熟,有待加強...
剪接上有比之前容易抓到節奏感和順暢度,不過後段剪的也有點隨便就是了~(因為音樂不小心找的太長了)
調色上花了很多時間,RAW檔影片調色真的很好用~寬容度很大,要調出電影感應該也不是問題~只是我還抓不太到感覺...

初始的想法和現在影片呈現的不同,
主題是繁忙城市的遠離放鬆,整部影片的想法是這樣的:
[早晨-->陽光,公園,早操,慢跑-->上班,等公車人潮,捷運穿梭-->五光十色的車流縮時,人潮縮時
-->咖啡廳高鵬滿座,店員不斷數鈔票,-->被綑綁的鸚鵡,關在籠子的寵物,魚缸裡的魚-->穿插城市五光十色的休閒娛樂
-->火車內看窗外飛梭的景致變換,從城市到農田-->鄉間農田的悠閒景致,大自然裡真正自由的飛鳥飛翔]
沒有音樂,只有搭配環境背景聲音的蒙太奇剪接。

看的出來有相當多的畫面都沒有拍...
本來拍了幾天後,拍了一堆畫面,但大都沒拍到心目中想要的畫面...
就想先將拍到的畫面做剪接抓感覺,剩下的等感覺出來再去拍...
但一開始只有背景聲音時實在抓不到剪接的節奏,最後還是找了音樂來搭~
結果就剪完了......

最後還是覺得需要有人有角色的畫面比較有故事主題感...
類似Vimeo上我很愛的Gustav Johansson這位導演的EF - Live The Language系列作品
類似側拍記錄,但我認為應該也是有作過一定安排的演出,再用剪接和音樂呈現
因為從這部EF 50 Years - Live the language 看的出來是蠻龐大資金的製作...
所以,
徵求 練習短片演出者,以互惠原則方式合作,意者請email聯絡~謝謝~
=======================================================================================

還有,去年年末拍攝的剪接練習影片~


=2014台北電腦應用展 Blizzard=
6D Magic Lantern firmware RAW影片錄影測試 , 影片剪輯練習
-Camera-
Canon EOS 6D
-Lens-
Pentax Super-Takumar 50mm f/1.4
-Edited-
Premiere
AfterEffects
-Music-
Hearthstone OST: #1 - Pull up a Chair


===Music===
"July" by Marcel Pequel(last.fm/music/Marcel+Pequel)
===Video===
西門町-RAW影片錄影拍攝,剪接練習
by Jason Lai(zeroshowcase.blogspot.tw/)
-Camera-
Canon EOS 6D with Magic Lantern firmware
-Lens-
Canon EF 24-105mm F4 L IS USM
-Edit-
Premiere
AfterEffects
=======================================================================================
然後是這些日子拍的一些照片~

高雄.愛河之心
高雄.橋頭糖廠
高雄.橋頭糖廠
高雄.橋頭糖廠
高雄.愛河愛之船
高雄.十鼓橋糖文創園區.祈福館
高雄.十鼓橋糖文創園區.祈福館
高雄.橋頭糖廠

微風廣場
華山文創展覽

4.5.15

從「三幕劇」談填鴨式教育

四五年前我買了人生中的第一本編劇書,開頭就提到了編劇慣用的三幕劇,
對於這種制式又死板的東西,下意識的討厭了起來,然後這本書就被我供起來了...

時間回到我幼稚園的時候,我從小音感就差,大班時音樂課給每個小孩都安排了一樣樂器,
我幾乎每一種都輪過,因為我不管用哪種樂器都讓老師非常頭痛...直搖頭...

而從我有記憶以來,就很討厭節拍器...會讓我很焦躁...
就像從腦袋深處把靈魂綑綁一樣,規律制式的東西都讓我非常不自在...
始終覺得音樂是種感受的東西,為甚麼要有五線譜,而且還一定要有四小節呢!?

非常諷刺的,討厭規則的我,就學期間卻非常乖,幾乎沒有叛逆期...
(事實上我只是叛逆期來的很晚,而且持續很久...到現在還是...XD)
因為家裡很傳統,小學成績又好,家裡希望我繼續升學...
雖然喜歡畫畫,當時懵懂的我聽了家裡的意見,讀了普通高中,
但是成績從國中就開始一路往下掉,到高中也沒有停過...
高中從入學時的全班前十幾名,到高三差點拿不到畢業證書,還要補考才能畢業...

我有種「過目就忘」的特異功能,讀書始終記不多,記不久,
死記在小學時還應付的了,到了國高中,課業越來越重越多就無法應付了...
「國文」要背著作,作者,名什麼,字什麼,誰他弟,誰他爸的...
「歷史」要背朝代,歷代皇帝,誰他爸,誰他兒的...
「地理」要背氣候,地形,國名,首都...
就算我對三國歷史有興趣,能瞭解文學中的意境,但那些也跟課業完全沒有連結...
為了考試就是要一直背,這種情況下,我直覺得選了「自然組」
「數學」從小就還不錯,但到了後期,所有的東西都化成了公式...全部都還是要背...
一死記,腦袋就被"要記住"的壓力卡住,腦袋就轉不動了,我非常討厭這種狀態,
所以我每道題都會想要從頭推演,我最愛的就是驗證題...但這習慣造成太慢以至於之後跟不上...
「物理」同上
「化學」喜歡奇妙的化學反應,但剩下的全部都是要背的化學公式...
「生物」好奇生物的演化,但是界門綱目科屬種...要背的東西不會輸文組...

有沒發現我漏了一個科目「英文」,我英文意外的相對拿手...可能因為我上輩子是美國人
第二次的大學重考我英文拿到五十幾分,在當年的大學聯考中算是蠻好的分數~
我單字沒有背得特別多(雖然我真的花蠻多時間在背),但我填空題總是能全軍覆沒...
我猜是我有了解基本文法的原理,又有學KK音標,看到沒看過的單字也能念得出來~
總的來說,我英文記的是「感覺」,是一種語言的語感...英文的說話思考模式...

而其他科目我完全沒有這種感覺...只能死記...
這也是我們從小的教育方式...就是叫你背起來,然後繼續趕進度的教下去~
到現在,我發現我不是記憶力不好,而是容易深刻銘記的是「感覺」~~

音樂為甚麼有五線譜有四小節?
不是因為有五線譜才有音樂,是因為有音樂才有五線譜,四小節,
一個完全不懂五線譜四小節的天才也能做出好聽的曲子,
而人們賦予了音樂規則,給了度量的符號,就像年月日時分秒一樣,

「三幕劇」也是一樣,故事不用照這樣的規則走,故事就像一段事件生老病死的濃縮,
只要是故事就一定會在其中發現這樣的結構,只是可能以不同的順序,不同的型態,不同的比重來呈現
而三幕劇講的只是結構,所以我認為最關鍵最難的是當中的情節橋段,會決定整部戲劇的「感覺」,靈魂所在~
就像大家常講的,人生的生老病死,最重要的還是沿途的風景~

記住前人的血淚所發現的規則無疑是成功最快的捷徑,
但沒有實際領悟,將道理吞下肚,深刻地成為自己的養分,
會很難跳脫框架,容易在規則中打轉,創造不出自己的靈魂~

盡信書不如無書,但前提是你必須懂其中的道理...


3.5.15

「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重看 之情節發想推論

三月看完金穗獎之後就先放棄之前想好的動畫劇本(因為製作起來應該會將近一年),
想直接來練習實拍劇情片,但是拍片就是要燒錢找演員找景,
(不像動畫只要把時間拖長,自己不賺錢可以自己吸收自己做...)
一開始決定只用一個演員和一個房間當場景來發想一部短片,
而這樣的緊縮配置,能想到的主題就是寂寞(還有恐怖鬼片,但我不敢拍...)
不過隨著發想推演,現在劇本已經越走越多...主題也跑掉了...
(之後可能會再刪減...去年想動畫腳本也是這樣...完整的腳本起碼有三個版本...Orz)
發想期間,拿了類似主題的電影出來觀摩,

「型男飛行日誌」,蠻喜歡的一部電影

雖然內容講的是失去工作和探討主角寂寞的人生觀這種嚴肅主題
但是輕快而有趣的剪接節奏,幽默的內容橋段,
讓調性輕鬆詼諧不少,發人生省又不失娛樂~


想起之前看這部電影到後面也是邊看邊冷汗,
因為主角的人生觀某個部分跟我還蠻像的...
看完這部電影就好像在打我臉一樣.....有點痛...



==============下文對「型男飛行日誌」作劇情發想結構分析,未看者請迴避==============


電影穿插很多不同人被開除時的感想,增加全片的真實感
(應該有很多段是素人的真實感受)
一方面轉達被開除時感受的觀眾同感
一方面還有「路上有再美的風景,沒人跟你分享有甚麼意義」的無敵進階版,

大綱
開端「殘酷的工作,成功的人生」
難題「公司改革,帶新鮮人實習」
轉變「暫別工作,心緒體會變化」
結局「被過去的一切打臉」

「殘酷的工作,成功的人生」
從一堆人被開除的感受做開端,
夾帶口白說明了這份工作的殘酷,
但更諷刺的是還要帶給人們希望,

接著快節奏流利的剪接,展現了工作上的俐落後熟捻,以及樂在其中的主角Ryan
貌似站在雲頂端的人生勝利組,為了開除人而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

主角從開頭便扮演著懂得所有真理,
對人生無往不利的成熟男子,卻不為誰停留,
也有著常人無法辦到的夢想,

但片中穿插的演說畫面,一開始看似有道理,見解獨到的觀念,
但其實是種沒有責任一身輕的人生觀,漸漸點出主角所缺乏的人生觀,

「公司改革,帶新鮮人實習」
而要點出主角的盲點,需要的是襯托角色,編劇用了兩個很有趣的角色
1.同樣性質的女角Alex,和主角有著一樣的特質,和主角一搭一唱~建立互相歡愉的關係~
但在結局卻有著決定性的不同~
2.初生之篤,人生觀大不同並會點出反方觀念的角色Natalie,
社會新鮮人雖然有著天真不切實際的想法,卻也反映出老練的主角沒有的一面,

主角Ryan和家庭脫節,枯燥人生的妹妹襯托了的Ryan的光鮮,
但後段妹妹和家人的人際圓滿打臉主角的隱性失敗,

再次出發,俐落地收拾行李,但這次卻多了放不進行李箱的家人立牌,
以及過去沒有,像是累贅般的同伴,(就像他演講裡說的行李)
而這也帶給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轉變,

教導新人Natalie的過程像是在告訴觀眾,Ryan的犀利判斷以及口齒伶俐,
他的老練,鼓舞的表面其實是沒有溫度的內在

而Natalie也初次的真實感受到了開除人的罪惡感和壓力,

突然Natalie的失戀,繼續加強她的天真以及支撐Ryan和Alex的成熟人生觀
(加強結局的打臉力道)
但也無意的點出了Ryan人際關係的薄弱,

「暫別工作,心緒體會變化」
實習結束,暫時的歇息,
幫家人立牌拍著到此一遊的照片,像是有著到處旅行的優越感,
而到了婚禮,Ryan的優越感(照片)卻被其他家人滿滿的祝福淹沒,而顯得微不足道,

婚禮結束,Alex的識相離開,卻讓Ryan和家人的獨聚更加尷尬...

Ryan和Alex的感情升溫,闖校的情節,更凸顯女強男弱的設定

Ryan勸說臨陣脫逃的新郎時,說出了自己一直都明白但不想面對的人生道理,
開始對一直以來的生活產生動搖,這比從別人嘴裡對Ryan說還有力道,
回到工作,公司開始使用新的作業方式,失去了工作上的寄託成就感,價值觀的變化正慢慢的發酵,
而當Ryan再次演講他那套人生觀的時候,新的體悟終於在心中綻放,那就是人生伴侶Alex

「被過去的一切打臉」
撞見Alex有著自己的家庭,跟自己大不相同,
成熟的Alex知道人生該擁有重視的東西,而Ryan只是她的逃避,
這讓剛體悟到並認定Alex的Ryan大受打擊...啟程回航

在這不巧的時刻,卻很巧的迎來了Ryan之前的最大夢想-里程數,
此時此刻,這沒有意義的夢想里程,卻像是在嘲笑自己般的無比諷刺,

而被自己過去的一切價值觀打臉的Ryan,
花了一輩子的時間開除人,最後決定寫一封推薦信幫Natalie得到工作,

再次踏上旅程,沒有了雀躍,沒有了樂在其中,
而是無比的失落和諷刺...



「復仇者聯盟1」的情節發想推論

從無到有發想故事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發想的困難瓶頸,
於是會開始注意別人是如何安排劇情和安插情節~
而相對劇情結構簡單的商業電影,從個人角度試想當初是如何發想的...

為了復仇者聯盟2的上映,特地重看了遺忘許久的復仇者聯盟1,
第一集的情節安插相較第二集比較靈活,第二集段落明顯,片段混亂,個人比較喜歡第一集~~

==============下文對「復仇者聯盟1」作劇情發想結構分析,未看者請迴避==============

第一層,大綱
起「洛基搶奪魔方」,「英雄集結」,
難題「英雄內鬥,挫敗」,
轉折「重要角色領便當」,「英雄們團結重振旗鼓」,
結局「大決戰」

第二層,安插情節
「洛基搶奪魔方」
1.基地搶奪戰-一開始要吸引並讓觀眾進入劇情的動作戲,
因為這是一部角色很多的電影,所以敵人重點只放在洛基身上,
但又太顯薄弱,所以控制了兩位觀眾熟識又不太重要的角色
2.局長現身解決難題,逐個帶出每位角色,並用簡單的對話來表現角色間的個性和關係
「英雄集結」
1.黑寡婦,用弱勢讓敵人自己說出情報,不僅成功騙到觀眾,而且還在後段又騙了第二次~厲害的梗~
2.浩克,從小女孩帶出所在國家,職業和慈悲個性,身處戰爭國家的壓力為後段[一直都很生氣]埋梗
3.美國隊長,承接美國隊長1的劇情,稍微帶一下時代的心理調適,
4.鋼鐵人,帶出結局的主戰場,秀新的著裝系統,
5.菲爾,和小辣椒的對話帶出女友,瘋狂粉絲崇拜美國隊長,雖然戲份不多,
但用和重要角色間的關係增加角色重量,因為要領便當...
6.洛基,前哨戰秀殘酷好大喜功和陰謀,並帶出雷神索爾,順便交代一下雷神1之後的劇情,
7.英雄們間的個性特色衝突及妥協,調性和趣味,我個人很喜歡這些情節的搭配,算這集的亮點~
其中還有一些局長和神盾局的矛盾和神盾局的陰謀,
「英雄內鬥,挫敗」
神盾局的陰謀,洛基的陰謀,不信任,互相指責,一起爆發出來,一團混亂之際,敵人得逞
(一開始互相指責的爆點情緒掌控的不錯,可是後來英雄去救引擎的難題就爛了點...)
英雄四散,
「重要角色領便當」
菲爾的死雖然來的刻意,但局長假裝的卡牌橋段呼應菲爾的遺言,有騙到觀眾,讓人有點驚喜~
「英雄們團結重振旗鼓」
中場休息,英雄們的重振旗鼓,(這裡對鷹眼和黑寡婦的曖昧關係沒有多作解釋,讓人好奇但又摸不著頭緒)
「大決戰」
大軍入侵,平民疏散,大型怪物,
英雄卻也一個一個重新集結,也一定要有大合體的畫面~
隊長扮演一直以來的領袖角色,並讓角色各自發揮
但難題還要更難,
再加上自家人的火上加油,核彈,(順便當作結局殺手鐧)
這邊就都是橋段的應用組合,鋼鐵人進怪物體內攻擊,引核彈進傳送門等等
但最經典的還是浩克狂甩洛基,

最後當然難題一一解決啦~

跟第二集比較起來,結構上相當多雷同的地方(可能真的是第二集比較不重要的關係...)
大致結構幾乎一樣-->挫敗-->重振旗鼓-->大決戰,還有重要角色領便當,
第一集的角色均衡控制得很好,還有英雄間的互動也很經典很有趣~每位角色都有顧到~
但是到了第二集,可能因為沒梗可以玩,而且又加了太多新角色進來...
不但沒了新鮮感,還又失去了亮點...

28.4.15

「復仇者聯盟2」的承先啟後,被拋棄的「奧創」

這兩年因為想自己的劇本,開始會對電影的情節和結構做分析,
最近複習「復仇者聯盟1」,看似複雜,但其實結構很簡單,(可能因為是商業電影)
所以看到不少發想痕跡和情節目的,於是想從初心者角度對劇本的發想做還原,
然後緊接著看了「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也看到了類似的痕跡,
所以先來寫「奧創」的結構和情節目的,

「三幕劇」是編劇中最基礎的結構開端」,難題,衝突」,結局,
類似把「起,承,轉,合」切成「起」,「承,轉」,「合」的感覺
而再把三幕的每一部分再細分成三幕再細分,以此類推,就是形成戲劇的基本架構,

十幾年前的「駭客任務」因為很賣座,被當作了「起」,而後發展成了大型三幕劇的三部電影,
(更早之前的「回到未來」也有點這感覺,但沒有很刻意)
作為承先啟後的駭客任務第二集是當中我認為最不好看的一集,
看完「復仇者聯盟2」之後,我有類似的感覺,
很多為了第三集「無限之戰」鋪的梗,並且對英雄角色和神盾局做重新洗牌,意圖明顯,

聽到有些「復仇者聯盟2」的觀後感都是過於散亂,核心主題不夠明顯,集中,
我認為是過多的交代和鋪梗導致,
還有就是AI智慧毀滅人類的電影題材已經很多
(2008的「Eagle Eye」,2004的「I, Robot」,或是知名的「魔鬼終結者」和「駭客任務」)
每一部都有很明確且精彩的概念理論,而且「復仇者」一開始定的魔王就是「薩諾斯」
所以作為承先啟後的復仇者聯盟第二部電影,大魔王AI「奧創」就直接被拋棄,不在上面多做琢磨,
然後將重點分給了每位主角的內心世界,作為日後的鋪梗,

不過我蠻喜歡每個角色內心掙扎的橋段,
對於角色定位和將來舖梗都更加明確,
鋼鐵人的內心戲就像是對鋼鐵人3的延續,不過直接實在許多~
而黑寡婦的內心戲讓人對她的過去更加好奇,應該是有意拍成獨立電影的關係,
浩克和黑寡婦的感情戲來的突然,應該也只是為了之後的情節考量而設...痕跡也很明顯...
不過每位角色的內心掙扎都僅僅短暫的畫面和淺白的表面交代,沒有作深入的發展,
角色間的個性特色對話也不如前作有趣和衝突...
大都在趕時間發展情節,喪失了英雄們該有的角色特性




============下文對「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從結局回推發想結構分析,未看者請迴避============

第一層,大綱
起「搶奪權杖,奧創誕生」,難題「英雄挫敗」,轉折「心靈之旅,重振旗鼓」,結局「大決戰」

第二層,安插情節
這種明顯三幕劇結構的電影,重要的則是情節變化和橋段安排,會決定整部片的Tone調和感覺
這部由緋紅女巫誘發鋼鐵人的恐懼作楔子,進而創造「奧創」,並帶出大家的內心恐懼,Tone調是「嚴肅的」,
所以笑料明顯的不如前作或個別前作,也可能因為經營太多整體氣氛,沒有主題能夠支撐的笑點,
只有雷神的鐵鎚這種從前面鋪梗到後面神來一筆的點還不錯,
而像戰爭機器的幽默,美國隊長的髒話,鋼鐵人和隊長的鬥嘴,鷹眼和快銀的鬥嘴,
這些都很零散,很難笑,也很低調

角色洗牌
漫威可能有注意到女性英雄角色太少,缺了柔性面,搞得黑寡婦每一部電影都要跟主角調情,
(結果還因此被鷹眼和美國隊長在節目上揶揄...最後還要出來道歉XD)
然後加了緋紅女巫一角,所以連帶的帶出「快銀」和「幻視」,那魔王就是「奧創」了
「奧創」自然是個過客(或是以後再發展),強大的「幻視」可做為對付「薩諾斯」的戰力,
而沒太多特色的「快銀」.....只好賜死了...
然而領便當是一個大事件,必須要有意義~
於是派出了同樣沒什麼特色的「鷹眼」,
這集突然出現的家庭強調鷹眼的柔性面,(順便當中場休息之處)
就像電影裡某角色死之前都要說「我回來一定要娶妳」一樣,搞得我以為鷹眼就要掛了...
結果原來是從一開始就跟鷹眼互看不順眼的「快銀」領便當,讓一切的壯烈轉嫁到「快銀」身上!
(畢竟觀眾們對舊角色會比較有感情!)

再來可能因為角色過多,沒甚麼人氣又沒甚麼故事的「浩克」,
要找原因讓他離開...(也可能要去發展別的梗)
於是編劇就由一開始接觸他的黑寡婦,賦予了談戀愛的任務,並因此而有藉口離開.....
(但又沒時間鋪陳,所以搞得非常突兀...)

另外,索爾的雷槌和隊長的盾牌合作的組合計蠻有意思的~

第三層,大綱細節討論
「搶奪權杖,奧創誕生」
延續美國隊長2的劇情,剷除九頭蛇的剩餘勢力,開場復仇者的集結,連續鏡頭就要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
新角色登場,讓鋼鐵人看到(預知?)對付「薩諾斯」的結局,而產生的恐懼感創造了「奧創」,
也因此用鋼鐵人的個性影響了「奧創」,對自己的驕傲產生了對人類的蔑視...
對改善世界的扭曲定義(有點像機械公敵,但有些不同)

「英雄挫敗」
從九頭蛇的檔案中
英雄們發現了奧創的目的,追擊奧創,
開打後,英雄們卻被緋紅女巫的心靈控制看見了自己的恐懼,被各個擊破,
(其中的目的應該是要帶出浩克和鋼鐵人的對打...倒也是很會安排...)

「心靈之旅,重振旗鼓」
失敗的英雄們來到鷹眼的家避難,四散各自面對遇到的困難恐懼,
前神盾局局長的出現(暗示了會有幫手),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息重整,
英雄們發現了奧創的目的,
奧創打造了無敵的新身體,卻讓怨懟復仇者們的雙胞胎發現了奧創真正目的而倒戈,
英雄們出發搶奪新身體,得手,並獲得雙胞胎新夥伴,
鋼鐵人重施故技...誤打誤撞得到好結果,賈維斯與奧創的小孩實體化,新夥伴獲得+1,
英雄們再次發現了奧創的目的...重振旗鼓,再出發!

「大決戰」
英雄們對上「奧創」蟑螂大軍,似乎是個有點無聊的題目,
所以加上了無法脫困的民眾,合併奧創的大絕招來增加難度,
奧創的目的是毀滅全人類,於是想到了造成恐龍滅絕的"隕石",然而哪來的隕石咧,
就是將大地切一塊出來當隕石...(不得不說這還蠻有梗的,而且頗壯觀...)
當然結局可想而知~

收尾是新的神盾局重新啟用,新角色加入~
彩蛋就是下集的大魔王「薩諾斯」和無限手套~

26.4.15

2015第37屆金穗獎 觀後小論

去年因為動畫片《蠱》的關係,看了金穗獎,發現有些短片不錯看,所以加看了幾部輔導金的作品~
今年因為動畫片《七點半的太空人》又來看金穗獎,剛好遇到案子淡季,於是長片短片加一加總共看了51部~
其中比較有映像的大概有十來部左右,以後若有想寫得再來寫....

這篇拿其中兩部比較特別的,屬於非主流,規則外的作品,
又都比較簡單容易看出創作的痕跡,所以拿來做討論
剛好想腳本卡在情結的部分,藉由這兩部粗淺的討論一下劇本發想中情節和橋段的重要性,
--------------------------------------------------------------------------
吳季恩 導演的課堂作品《他好嗎?》


劉啟崑 的實驗作品《世界由廢料建構》

--------------------------------------------------------------------------
《他好嗎?》是導演的課堂作業,用很有限的資源拍了一部簡單卻有Fu的短片,雖然粗糙但有餘韻,
在映後座談中,導演提到只花了一個晚上在他家附近的公園拍攝,冰淇淋道具等等的花費兩千多,
演員則是認識的學妹,和兩人交談過後,只憑對兩人的印象和感覺來寫出了這樣的劇本,
很驚訝的是,一般都是先有了劇本之後才開始找演員,
而這位導演則是先遇到演員後,根據演員的調性和感覺去寫腳本,
這樣的結果可以讓演員的表現非常的自然也很對味~影片的感覺就不會做作生硬~

--以下對《他好嗎?》的內容做簡單分析,會有劇情討論,模擬從無到有的的發想層次推導--

第一層,角色, 溫厚專一的女孩A , 輕浮不羈的女孩B,
第二層,大綱, 親密好友關係,女孩A對女孩B有女女愛戀的味道,但女孩B卻有了男友,
第三層,主軸(衝突)女孩A質問女孩B是否真的喜歡男孩,為甚麼不選擇她,
第四層,橋段1利用對冰淇淋的不同看法增加趣味,並讓觀眾了解角色之間的關係和態度,
第五層,橋段2, 女孩B不吃餅乾,女孩A喜歡女孩B,讓B留餅乾給他吃,但男孩的一句話,卻讓B把餅乾吃掉了
第六層,橋段3, A在廁所等B,還對B言聽計從,說明兩人關係

Final\
羅越在廁所外拿著李悠的冰淇淋等李悠,隔著牆聊手上的冰淇淋,哪家比較好吃,
羅越偷偷的舔了一口,李悠喊著,讓羅越拿衛生紙進去給她,任性的卻又不讓她把冰淇淋帶進去,
之後,羅越想吃一口冰,被李悠拒絕,於是羅越不吃餅乾的李悠留餅乾給她吃,
接著羅越李悠新交的的男朋友如何,聊著聊著便開始質問是否真的愛這男孩,
李悠曖昧的逃避回答,躲到了籃球場的網子後面,羅越問的更激動了,
兩人隔著網子,羅越質問李悠是否因為她是女的就不行,而李悠只是輕浮曖昧的迂迴打槍,
這時男孩來了,李悠態度馬上轉變,與男孩共食冰淇淋,並一起走去打籃球,男孩不吃餅乾,讓李悠吃掉,
而獨自一人留在籃球場網外的羅越,看著他們遠去,而李悠卻還刻意吃著餅乾給羅越看...

感想,雖然影片的質感粗糙,攝影不優,光線也糟,但隔網質問的畫面感覺還不錯,
女孩A女孩B的表演都很自然,尤其是女孩B最後吃冰淇淋餅乾的挑釁態度很絕,
開頭等廁所聊天,用對話方式傳達兩人關係的情節不甚高明,有點沉悶,也讓人摸不著頭緒,
但透過冰淇淋,讓後段女孩B的態度轉變呈現,效果倒是蠻好的~
整體劇情不算突出特別,但是有趣的情節讓整個影片生動了起來~人物的個性也變得立體~

--------------------------------------------------------------------------
《世界由廢料建構》臉書有全部片段
這部是實驗片,由二十幾個概念組成的概念片,並不是戲劇,
會擺在一起討論是想說明,影片必須要有情節,只有概念是無法打動人心的,
本片作者由影片內容可以猜測是文字相關工作者,而這是他的第一部影片,
影片內容大多是憤世既俗的想法概念,用片段畫面搭配口白而成,

這讓我想到自己的"發想集"資料夾,裡面有幾十個成堆的發想概念,
但很多都沒有發展成戲劇,只有幾行文字說明的概念,
而需要發展成戲劇,還必須要生成角色,想出故事情節,

而這部雖然不是戲劇,但其中很多精采的概念都很適合發展成一部戲劇的主軸,
但是沒有故事,只用說教和批判的訴說,只會讓觀者反感,而且無法觀賞下去,

就像很多小時候的寓言故事,讓道理埋在美麗和生動的情節背後,
也像聖經或佛書一樣,其實這兩本也根本就是故事書...
所以道理需要透過故事情節來傳達~

而情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如何不露痕跡的,
讓人吃下美味食物的同時一起吞下埋好的毒藥(咦)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得獎預測 2023 Oscars predictions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  部分得獎預測 2023 Oscars Predictions ●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媽的多重宇宙 》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ing: 關家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