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17

[花甲男孩碎碎念]


2017年台灣電視劇《植劇場 花甲男孩轉大人》
目前看完電視播到第5集,來寫一下心得,

一直很少看電視劇(日劇,韓劇,美劇),台灣的就更少了,
最近因為HBO投資的第一部台灣電視劇「通靈少女」而開始注意到台灣電視劇,
跟著才知道 台灣 植劇場 系列,

起初是因為嚴正嵐而開始看「花甲男孩」,
被花甲(盧廣仲)和阿瑋(嚴正嵐)的手筆劃對手戲片段吸引到,
喜歡這種貌似愚蠢卻很親暱可愛的曖昧舉動~(當然還有可愛的嚴正嵐)
另一段很紅的片段,花甲(盧廣仲)和爸爸(蔡振南)的吵架戲也很精采,
只是少了點感覺...少了些真正父子間的感覺XD

這部戲
真實重現台灣本土的家庭文化,
有很多類似家庭問題的人看了會很有戚戚焉,角色眾多,感情豐富,
讓每個角色的內心衝突在同一個時間點全放到檯面上衝撞爆發,
一整個很有戲,看了就會想繼續看下去,

所有的男性都是惹禍的屁孩,所有的女性都是默默承受的收拾善後,
如此刻意的強調安排,雖是本作的主軸,
但我猜也跟原作小說作者本身是男性,深知男性的蠢有關係XD

雖然製作執行面上屬於一般粗糙的台灣電視劇規模,感覺得出經費有限,
很多地方會想跳過,比之前HBO精緻的「通靈少女」遜色不少(當然影片長度也多了一倍多),
但是劇情面上比「通靈」豐富有趣很多,很有看頭~
(「通靈少女」我最後都跳著看...)

目前為止,喜歡 龍劭華,花明,史黛西姊姊,這三位演員的演出~
兩位越南外籍演員也演得很出色~~
蔡振南不用說,當然也演得很棒,
但蔡振南本身自然散發的霸氣太強烈了,
一直無法讓我對這個超俗辣角色入戲.....
嚴正嵐演的也很細膩~

盧廣仲飾演的花甲,讓我有點錯亂...因為一下看到花甲,一下看到盧廣仲...
看幕後,感覺是因為常會抓演員自然演出的拍攝方式造成的,

而這在花甲,雅婷,花明三人的三角關係上就變得很微妙,
因為感覺戲裡戲外的關係剛好相反.....(亂猜的)
所以一直有種 雅婷 其實也喜歡著 花明 的感覺,
但我猜是因為從戲外帶進去自然流露出來的,
導演刻意留著這部份可能也是想多點戲劇效果,
不過看到第5集的劇情和第6集預告.....
戲裡他們的關係應該不存在這種感覺...XD

看第6集預告,應該會是情緒大爆發最精采的一集吧,很期待~


8.6.17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1982+續集預告

小時沒看過這部1982年的經典科幻電影,
一直到前幾年才看了導演版,最近又看了第二次,

他的經典在那股後現代的憂鬱,懷疑衝突,還有科幻風格,

而這些經典影響後人甚鉅,尤其是科幻視覺風格,
都已經被後人多次的致敬和發揚光大~
所以已經看過無數部它的致敬片的我,
再回頭看這部步調緩慢的原著,
多少覺得無趣....
可惜小時候沒有第一時間觀賞到....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電影劇情 , 請慎入==========

這部電影被講了這麼多年,就不多贅述,
聊聊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部分~

--視覺風格
開場的夜晚城市鳥瞰,還有幾根噴火的工廠煙囪,
馬上聯想到Final Fantasy 7 開場的神羅工廠畫面,

飛行車和公寓電梯,巨大廣告看板,看板廣告飛行船
近未來的科技感融合東方風格
夜晚雨天髒亂的城市街景,

最直接的聯想到
第五元素,攻殼機動隊1995,魔鬼總動員,攔截記憶碼

--後現代的憂鬱,懷疑衝突
整部電影步調緩慢,憂鬱,
在科技文明發達的都市中,孤獨地活著,
不時充斥著腐敗與不對等,
自視的高階傲驕女瑞秋,突然發現自己的記憶都不屬於自己,
自己只是科學家無情的實驗品複製人,

這也被應用到了押井守1995的攻殼機動隊動畫中,
雖然原著漫畫中也有,雖篇幅不大,但押井守放大了這個效應,

而主角戴克的獨角獸夢境,與最後同事留下的獨角獸摺紙,
也被導演雷利史考特證實,戴克就是複製人的證據。

電影情緒由偵緝罪犯同時引起主角自我懷疑的氛圍,
雖然不是很直接明顯,卻相當的有味道~

這對押井守1995的攻殼機動隊動畫多少也是有點影響。

--悲劇人物-羅伊Roy
殖民地叛變複製人的首領,
意識到自己生命即將結束(手指張不開),
無所不用其極的找向他的造物主尋求延命之道(整個讓我想到普羅米修斯),
如煙火般燦爛卻短暫的人生,註定無法延續,
悲傷的情緒使他無法原諒創造出自己卻又不負責任,
將生命如玩具般玩弄的科學家們,
在最後臨終前的時刻,和主角展開生命中最後的一場遊戲,
並非生來就是無情的殺人,也看過人類無法觸及的宇宙景象,
只是希望有天能如鴿子般自由的翱翔。


=========35年後的續集  銀翼殺手2049==========


預告開頭就是銀翼殺手的複製人製造公司總部,
搭上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配樂,相當令人懷念,

而講話貌似總裁的人卻有著上集複製人的特徵-紅色虹膜瞳孔?
主旨講著區別人種,指的應該就是複製人與人類之間的界線,延續第一集的主題,
巨大廣告牆也進化成了巨大的全息立體投影,
年輕的銀翼殺手遇到上集的銀翼殺手戴克,劈頭就說要問問題
就像是銀翼殺手辨別複製人的手法-問問題,
暗示著上集戴克是複製人的矛盾延伸,年輕銀翼殺手也是複製人?
打扮年輕奇異的女性--和上集叛逃的女性複製人十分相似
總裁身邊的黑髮瀏海女性助手--上集被植入記憶的女性複製人瑞秋
後段再來個眼睛特寫,呼應上集開頭的眼睛特寫

很多地方都讓人想起1982的銀翼殺手,十分令人懷念~

===============2018/01/14補充===============
看了第三次 1982的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才看懂為什麼最後羅伊要先折斷德克的手指,

複製人羅伊Roy要讓主角德克(與觀眾)
對他死期將近卻無能為力的處境感同身受
羅伊廢了德克的手指,就像羅伊自己的手指一樣,無法控制
而不斷的呼嘯與追逐,野狼捕食獵物,
要讓德克感受到羅伊的處境,被獵殺的處境
還有被死亡追著跑的恐懼

羅伊用鋼釘刺穿萎縮的手掌使之活動,
羅伊表現出對活下去的執著,
德克卻消極地躲在浴室逃避,
羅伊嘲諷著德克面對死亡時要更加積極,

最後救起德克時,羅伊說這就是身為奴隸的恐懼,
因為羅伊的死亡是人為的,是被他的創造者設定好的,
而救起德克的就是,原本應該萎縮,
卻被羅伊用鋼釘刺穿,努力活著的那隻手,

為什麼這麼努力地想要活著卻還是必須死。

半瓶醋說導演雷利史考特拍這部戲前兄長過世,
有種感覺,他將上帝奪走他所愛之人的悲憤都化作電影情節了...


6.6.17

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 2017-還記得赤子之心嗎?


講講最近這部很紅的電影,
我蠻喜歡的,有被沸騰到~

但若先不論"特效" 和 "蓋兒加朵"有多正

我相信很多人就會這樣問:
"那這部片還剩下什麼?"
我在猜,那就要看你被社會化了多久?
你還剩下多少赤子之心?

很有趣的是,我和朋友們一起看完這部電影,
有人哽咽地說哭了兩次,也有人無感的覺得不怎麼樣,
而我
剛好介於兩者之間,兩種心情我都懂。

來講講我的感想
電影前半:20分,電影後半:50分
那這麼不及格的電影哪裡好看?

前半真的很像"美國隊長1"那樣的無聊.....
平舖直述的交代劇情,想搞笑又笑不太出來的梗,
好笑的也都在預告裡了....
後半多了刺激打鬥,特效還有一些小轉折,
但總的來說,也沒甚麼劇情.....

那到底為甚麼好看?
其實是最單純的正義,赤子之心的熱血!
「赤子:初生的嬰兒。比喻人心地純潔善良。出自《孟子·離婁下》。」
電影當中有兩段非常的激昂沸騰!瞬間達到了80分的程度!
就是我先前提到的,有朋友哭了兩次的那兩段,
都是從女主的赤子之心為出發點,加上配樂的共鳴!
一口氣將前面的累積釋放出來!算是很成功的地方!
雖然是老掉牙的劇情,
但卻挖掘出了心底深處很久不見的赤子之心的熱血!


社會化完全的人,可能很難對這種東西產生共鳴~
如果這兩段沒有打到你,你也沒Catch到,
那這部片對你來說就會是我之前講的,
介於20分~50分之間了....

這是一部很單純的電影!
一部單純喚起你赤子之心的電影,
來看看你還剩下多少赤子之心吧~


===========2017/09/17補充===========
關於先前講的神力女超人「赤子之心」
我想到了更明確一點的解釋:

堅持著不切實際的信念,
挾著初生之篤不畏虎的精神,
清澈沒有懷疑到貫徹實現

重點在不切實際四個字,
電影替懷抱愚蠢信念的觀眾吐了一口怨氣!

對這部電影沒感動的觀眾,
我猜是沒有過,忘記,或脫離 愚蠢信念 太久的觀眾。


2.6.17

崩壞人生Demolition 2015-拆掉麻木的世俗偽裝,重新找回你我


你是否因為汲汲營營的事業打拼,而忽略了最親密的家人?
你是否因為庸庸碌碌的隨波逐流,而忘了原始的單純感動?
拆掉麻木的世俗偽裝,重新找回你我。

兩年前看到預告很期待,但冷門到都忘了,
最近才又想起這部電影,看完不如期待又超乎期待(?)
以特殊的心理層面重新審視自己與家人的過世,蠻有意思的,
憤世忌俗的人會喜歡,
但如果你看完的想法是有錢人就是任性的話,
那可能你認為的憤世忌俗和我的不一樣.....

電影的感覺和預告不同,
沒有把事情講的這麼明確,而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所以就來把我感受到的寫上來記錄一下~

那我的感受呢?
就是最前面三行,謝謝

以上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電影劇情 , 請慎入==========



發生甚麼事?出車禍了嗎?我老婆死了?
生活感覺沒甚麼不同啊?
為什麼我不覺得悲傷?
我愛過我老婆嗎?
但心裡有種鬱悶發洩不出去.....
好想找人說說心裡話.....
-----
隨意寫的心裡話有人回應了!!!
能說出實話的感覺真好!!
就當個暫時的避風港吧!!
-----
但是心中的鬱悶怎麼都找不到原因....
到底是為什麼?好想知道啊!!
拆解吧!!
發洩吧!!
說實話吧!!
痛得好爽啊!!!!!
多久沒有這種真實的感覺了!!?
好像麻木了十幾年....
就像心被蟲咬掉了一大塊一樣....
總是被別人,被時間推著走,
一直漫不經心,沒有在乎的事
上次邁開腳步追尋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時候了?
-----
紙條?我看過啊?
我真的好好看過嗎?
這些生活的點滴,生活的紀錄,
這麼的可愛,原來她這麼的可愛,
為甚麼我以前沒注意到?
那些我從不去在意和關心的小事,
原來就是我們相愛的證明,
原來其實我們這樣的相愛過。
.
.
.

22.5.17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與 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

普羅米修斯 ,富藏韻味:90分
異形聖約 ,驚悚回味:78分

普羅米修斯個人十分喜愛,看完後亦有收藏藍光,
續集 異形:聖約 上映,所以將觀後感寫在一起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用心的劇本遇上精湛導演雷利史考特,
劇情片的內涵,
特效片的畫面,
驚悚片的情節,
主要角色間的互動和細膩反應都讓角色們的個性鮮活起來,
看完電影,對主要角色的印象都頗深刻,
而角色之間的關係更帶出這部電影的主題,
奪神之火,對造物主的挑戰,
將人類起源和異形連結,非常有意思的巧思
沒有講明卻讓觀眾深深感受到人類被自大反噬,
也是異形系列裡的其一主旨

異形怪物的畫面不多,
風格與原異形系列差異頗大,造成反應兩極,
但段落情節營造出的氛圍和情緒,
每個進展都讓人既毛骨悚然又好奇期待,

如此意味深長,韻味濃厚的前傳電影,
也是一部新的經典。

==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
延續普羅米修斯的劇情,卻沒了其中的韻味
取而代之的是更直接的感官刺激和更強的心理驚悚,
這集編導的目的在解釋普羅米修斯的懸念和異形的誕生,
以及彌補原異形影迷沒看夠異形的不滿足,
增添不少異形1,2集的致敬懷舊橋段,

雖然電影延續人類被自大反噬的主題
但片中角色眾多,卻都沒能留下印象,
角色鋪梗情節不少,卻沒凸顯出角色個性,描寫失敗
伴侶移民的設定沒發揮出張力,是不是伴侶集團似乎沒這麼重要,
而和異形對峙的場面雖說是懷舊,但另一角度來講就是老梗.....
沒有新意,又少了寓意,就沒了韻味...
縱使導演雷利史考特精湛的加持,
也掩飾不了劇本的粗糙(相較於普羅米修斯),
但仍然是異形系列的佳片,
電影中段的詭異和驚悚是本片我最喜歡的地方。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電影劇情 , 請慎入==========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這部的寓意很多,沒講明的懸念很多,
用這些東西刻劃出各個角色的很多面向,是本片非常成功的地方

如果對這些概念有興趣,推薦看看Youtuber 「誰不重要」 的解說影片

[電影研究] 神之解說 : 《普羅米修斯》(附《異形》系列)

這已經是論文等級的解說影片,內容非常的用心,
收集並結合了網路上的各式說法以及編導的說法,還有他自己觀察到的想法,
雖然有很多是補腦出來甚至並非編導本意的內容,
但還是有很多觀眾沒注意到的細節,非常有意思~

不過我覺得,把所有人事物講的這麼明,還全部上標籤的解說,
反而讓電影變的不是那麼好看,沒加到分,反而扣了點分.....
但普羅米修斯在我心中已經有了很重的份量,所以還能接受,

------莎莉賽隆
我對「誰不重要」解說中的莎莉賽隆這角色是生化人很不認同,
細想後卻讓我發現她這角色更多層面的意義,

起初我認為她不受父親偉倫重視是因為性別歧視與能力不足,
但對照 聖約 的開頭,大衛 之於偉倫的意義, 說明了
偉倫身為一個生理父親,他更想做實質意義上的「造物主」。

蔑視 造物主賦予的生殖能力  -  莎莉賽隆
重視 成為造物主的創造能力  -  大衛

這概念呼應了普羅米修斯的標題與整部電影的主軸,
這差別待遇的目的,應該才是 莎莉賽隆 這角色在電影中的定位意義。


------大衛
「誰不重要」解說影片的第十八章尾巴有提到
不死的大衛回到過去成為工程師的始祖,

而 大衛
名字 來自於大衛像,
大衛像本人,大衛王:
1.曾為牧羊人(照顧睡眠倉)
2.也是詩人,音樂家
3.殺了某女的丈夫,之後娶為妻(蕭)
4.後裔 為 耶穌

而耶穌就是工程師(導演雷利史考特證實),
所以這則網路猜想就變的很微妙,

雖然變成穿越劇會讓整齣戲爛掉.....
不過這懸念是還蠻有意思的就是了.....


======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
這部續集一開始的離子風暴,下了個懸念在於是否刻意人為?
但沒多加琢磨,要看是否為之後續集鋪梗...
而這段災難事件,除了帶出劇情外,也肩負角色刻畫的作用與責任,
但整部戲的角色刻畫很是模糊,不知所云....而變的空洞,

代理副艦長的選角,不知為何,
第一次看預告就讓我想到異形第一集生出異形死掉的那位老兄,
而他的領導無方也讓我想到異形第二集的軍人領頭上校,
探險船的安全座椅設計,讓人重溫了異形第二集的運兵車,
年代雖然是普羅米修斯之後,但科技感卻較為原始,有點80年代的感覺,
還有電腦"母親",在在都與異形1,2集銜接,讓影迷懷念

星球探險,恐懼與未知好奇感,氛圍很不錯,
可惜有點短,不太夠力,可能怕重蹈上集覆轍...

大衛與聖域的出現開始進入解說橋段,
這段我覺得很可惜,未知的種族可以有很多地方可以刻畫,
並與未知星球的好奇感做結合,就算死光也是有故事可以講...
但感覺編劇完全不想在這上面下功夫.....
也有可能是續集內容,所以全都剪掉了.....

而我最喜歡本片的段落是大衛的創作動機和行為,
是本片中唯一最有存在感的角色!!
也是本片最詭異,最讓人不寒而慄的部分,
法鯊一人分飾兩角,皆是生化人,卻讓人感受到其中的差異,
編導和演員的功力都十分讓人佩服~
關於這部分,推薦一篇影評,有提到電影中那段讓人疑惑的對話

藍色電影夢》異形聖約:拜倫與雪萊

人類創造出大衛,大衛學習人類,也承襲了人類的自大,
不死的大衛覺得自己更有資格成為「造物主」。
就如同他的造物主偉蘭,透過創造來證明.
玩弄生物,蕭的遺體,生化人的噬主,創造,自我思考,進化
人類想反抗造物主,卻也被自己的創造物反噬,
每一劑都是讓人不寒而慄的恐懼針!
但可惜過程跳來跳去,太過散亂,無法累積情緒,讓張力散掉了,
感覺很多東西要講而未講.....

異形誕生後,就是各種懷念和致敬.....
運送平台上的異形大戰,淋浴間的異形爆頭,母艦上的異形彈射...等等
唯一的梗,大衛假冒瓦特,也很容易猜想出來就是了....

我感覺這片是部過渡片,說騙錢也不至於,只是相較之下有些空洞,
本片重點在於抓回異形老影迷的心,滿足普羅米修斯不足之處,
我猜想之後的續集才會是重點!


-------------------2017/05/22補充-------------------




這是電影上映前的預告片段,沒有放在正片中,算是所有角色的個性和關係簡介,
其中吃飯噎到的梗也是懷舊異形第一集異形破胸而出的橋段,只是沒甚麼緊張感XD
這段影片命名為"最後的晚餐",艦長詹姆斯法蘭柯的披毯子造型,明顯象徵了耶穌,
那誰是背叛者猶大呢?
由電影的結果來看,應該只是簡單的隱喻了副艦長背棄原計畫而前往新星球的決定,
所以猶大就是副艦長,片段中也可以發現他的表現最為突兀不尋常...
雖然沒甚麼意義和深度,但也是個趣點.....

----------------
另外在維基百科上也看到了 普羅米修斯的編劇 戴蒙·林道夫有提到 :
「如果我們有幸製作續集的話……它會和原本的《異形》距離更遠。普羅米修斯中有些劇情元素是故意讓其沒有得到解決,以便在續集中給出答案。」
導演 雷利史考特也表示
「還需要有一部額外的電影來彌合《普羅米修斯》的續集和《異形》之間存在的差距。」

我上述提到聖約是過渡片的說法似乎就更合理了,
而編劇的說法也說明了為什麼下一集會是聖約的前傳...並且擺在聖約之後上映...
大概是因為會比普羅米修斯更不異形,會流失更多老影迷的操作策略...
所以這集聖約才會這麼積極的懷舊....



22.4.17

攻敵必救 Miss Sloane - 動腦界的超級英雄爽片

動腦界的超級英雄爽片
推薦給喜歡鬥智,陰謀,算計,政治,女權的朋友們~
但觀賞時記得要專心,節奏快,名稱多,頭腦也要動得快.....



很精采的劇本,情節峰迴路轉
連一般對白都在陰來陰去的~
女主角演得很棒~是全片的焦點~

看到如此精彩的劇本,
不免想到會否和奧斯卡沾到邊(以為是明年度)
雖然看完覺得精彩,但和奧斯卡還是有些差距

後來才知是去年度(2016)的電影,奧斯卡沒有入圍
有人說沒入圍是議題太敏感不討喜........
我倒覺得不是,
因為前一屆奧斯卡得獎的驚爆焦點和大賣空,議題也很敏感

整體來講,「攻敵必救」是商業娛樂爽片。
我認為問題在他的劇本是兩面刃,
好看的是他的陰謀狡詐,情節出乎意料,
主角Sloane的個性塑造也非常成功,各種面向都有顧到~
但也因如此,劇情太過英雄...情節營造非常刻意....很像在下棋,
議題從頭到尾雖然都一再被強調,也提到政治黑暗面,
但政治手法不算新奇少見....也沒做太深的討論...

電影重點都放在女主角身上
議題上的討論變成商業娛樂片裡的籌碼,全都失焦了......
如此很難讓觀眾和現實有所連結,
格局因此變小...失去了議題性。

這時又要提到....
2013年的出神入化(Now You See Me)
比喻上來講
就是一部政治算計版的出神入化.......


1.4.17

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 2017-失去靈魂的拼裝『殼』

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 2017 影評


=============2017.06.08補充===============
重看完銀翼殺手後發現.....
攻殼機動隊真人版不是在拍攻殼...
根本在拍銀翼殺手.....
雖然攻殼的確有致敬銀翼殺手...
但也沒必要這麼瞧不起攻殼吧!!
西方人的eagle也太大了!!
========================================

沒看過原作或對原作研究不深的人會喜歡,
攻殼腦粉要看要做很強的心理準備....

預告裡的畫面還蠻讓人期待的,
但內容卻跟原著完全不同,角色性格和劇情都走樣了,
看完預告的感想就是----只剩下『殼』

進戲院看完電影後,
果不其然,『空殼機動隊
調侃的誇張形容就是"子供向"的攻殼機動隊

畫面視覺上
效果有出來,蠻有想法的,算是最有看頭的部分~
可惜為了還原1995年押井守的畫面,跟很多新想法的畫面其實不搭,
東拼西湊,結果就是讓整個視覺風格很雜,各式質感落差很大...

劇情角色上
因為看了預告,也就抱著全新作的心態觀賞這部電影,
但就算以一部新作的角度看這部電影,內容也是乏善可陳...
劇情是好萊塢基本款的陰謀翻轉片....完全沒有驚喜...
而其他類似懷疑或是哲學性的情節,都是很表層形式化的重現...

本片除了畫面上貪心的塞不搭的想法之外,
劇情上也貪心地為了拍續集而鋪路,把劇情全改掉
所以整體故事和世界觀有點像前傳的概念,
少校的性格完全被抽換掉,換成了很純真的個性,
可是少校的威悍才智在原作中是個很有賣點的關鍵....改掉就輸一半了...
再來和巴特間的友誼和莫名的曖昧和信任也完全消失(應該說描寫失敗)
更不用說其他角色的描寫,都是插花,只是名字剛好相同罷了,
倒是北野武飾演的荒卷課長,雖然突兀不搭,卻是電影中最成功的重新塑造角色

電影中的世界,科技也不如原作中的發達,
義體化都還在萌芽階段,而靈魂意識網路應用也很少...
整個世界觀的呈現非常模糊....

電影畫面和情節上還原了很多1995年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
但尷尬又弔詭的是,
會喜歡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的人,重點是對靈魂的質疑的氛圍,,
而喜歡TV版的則是陰謀論和抽絲剝繭,爾虞我詐的社會事件,
但電影卻把這些部分用好萊塢的粗暴劇本全部蓋掉了,
喜歡攻殼機動隊的腦粉八成都會不能接受而反感,
而能夠坦然地把這部電影當全新作來看的觀眾,
通常都沒有很深入了解攻殼機動隊,沒有愛的成分
那看到押井守的畫面就不會有太大加分......
還原經典,變成了只剩下噱頭...

最後成為了一部

消費經典的特效片

-----------------------------------------------------------------------------------
後來我想到一部電影來跟他做比較,
2012年的[攔截記憶碼]Total Recall,
重拍自1990年阿諾的[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


非常巧合的,跟攻殼機動隊一樣,都是改編作品
也都是1982年[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的視覺風格,
也都有提到自我記憶認同的部分,
雖然不是成功的翻拍,但至少是好看的爽片,
而攻殼卻讓我覺得是非常失敗的改編,

[攔截記憶碼]我給65分

[攻殼機動隊]大概就60分

[攔截記憶碼]
畫面和內容改到無法與魔鬼總動員做連結,
雖跟前作差異頗大,但也因為這樣走出了新的格局,
新的美術風格統一,考究,世界觀清楚,
重點梗和前作類似,過程卻有玩出新花樣,有原作也有新意

[攻殼機動隊]
改編手法太粗糙,
想致敬原作,不敢作大幅度的改編,
卻大刀砍掉原作的靈魂所在,只剩表象的重製,
留下了殼(Shell),卻毀了最重要的靈魂(Ghost)

就好比同人誌,畫的很像
卻看到空條承太郎在發龜派氣功,看到夏亞被潑到冷水變女人搞笑,
又或者
約翰藍儂的傳記電影,卻是約翰藍儂在唱小賈斯汀的Baby, baby, baby nooo~~
演賈伯斯的傳記電影,結果賈伯斯變成Android之父,並喊著Android才是王道...
而且都不是搞笑片,全是認真的!
我想應該沒多少人能接受.....

但如果沒看過JoJo和七龍珠的人,就會說空條承太郎發龜派氣功超帥!
沒看過鋼彈和亂馬的人,會覺得夏亞就是一個搞笑的女人!
約翰藍儂就是愛露鳥的中二屁孩!
賈伯斯就是個賣Android的!!

每個人在意的點不一樣,
觀眾反應這麼兩極大概就是因為這樣吧...


話說....
空條承太郎發龜派氣功是還蠻有趣的啦,但素子變機器戰警我實在笑不出來.....





---------------------------與原作的差異---------------------------

人類生命樹(1995)

V.S.

好萊塢式正義(2017)


[1989的漫畫,攻殼機動隊] 作者 士郎正宗
當時我高三,對這部作品印象非常深刻!非常喜歡!
內容充滿科技幻想,政治陰謀算計,生命哲學,
除了愛情之外應有盡有~資訊量很大~
像部百科全書,每一頁,每一格都有梗,
對當時的我而言真是大開眼界了~~
整本漫畫看完只看懂了三成....但卻意猶未盡,
再看了一遍才看懂七八成~
雖然內容艱澀難懂,但節奏爽朗明快~


[1995 攻殼機動隊電影版] 導演 押井守
押井守以士郎正宗漫畫裡最末的事件當主軸,並加以強調,
讓整部電影沉浸在自我靈魂認知的懷疑當中,
遇到和自己一模一樣義體的人,被植入記憶的罪犯...等等
提出各種質問,讓觀眾一起思索如何證明自我的存在?
然而這種事原本就沒有答案,所以最終少校只是做出了選擇,
接受了傀儡師提出的建議,達到靈魂意識另一種存在的可能性,
就像思考戰車摧毀人類生命樹般的諷刺,

漫畫和動畫都一樣,沒有交代過少校的過去與來歷,
她自身似乎也不太清楚?
所以在與傀儡師接觸之後,少校更加質疑自己的靈魂,
是否自身也是從網路誕生的人工智慧而非人類?
此一懸念其實來自於很有名的哲學理論,
然而用戲劇和幻想將乏味的哲學理論呈現給一般觀眾,
正是戲劇,電影,動畫,漫畫等等有趣又吸引人的地方~

2015年的電影[機械姬/人造意識](Ex Machina)
也詮釋了這個哲學理論,可惜多以對話的方式呈現
張力遠遠不如[攻殼機動隊],
而這正是我熱愛攻殼機動隊的地方~


[2002 攻殼機動隊TV版] 導演 神山健治
這系列作品很多,但我只有看第一部SAC
這部強調的是漫畫中政治陰謀算計,爾虞我詐的社會事件部分,
人氣非常的高,很成功的改編~

但這部作品的角色描繪,個性,情緒等等,都非常的弱,
更不用說士郎正宗和押井守想強調的自我靈魂認知哲學,
是完全沒提到的....
所以之後的作品我就沒有看過了....


[2017 攻殼機動隊真人電影版]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電影劇情 , 請慎入==========

電影內容過於空乏,就不說完整劇情了,
只(幹譙)幾個我自己比較在意的點:

1.垃圾車駕駛員,被植入自己沒有的老婆與女兒的假記憶:
這情節在漫畫中只是一個小小的情節
而押井守卻在動畫電影版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來作
這真的是很成功的改編,是一個對自我認知非常大的質疑!!!

一個魯蛇駕駛員"被植入"幸福家庭的記憶,並為之努力,
卻發現是被人利用而植入的假記憶,這種悲哀非常有後座力!
所以押井守用了不少畫面演這角色,讓觀眾對他有所印象,
接著這記憶無法被刪除,這人的心情,接下來該如何自處與面對,留下來的懸念,
這才是這情節最有張力的地方,
我也相信這是士郎正宗和押井守的目的與用意!
個人非常喜歡這段!!!

然而到了真人電影版
角色沒有故事,被刪掉記憶,放入新記憶...
這樣一來,這人其實也就沒什麼好自我衝突了,悲戚感和自殺的原因就弱掉了,
這裡有可能是要暗示少校被刪除記憶,但實在沒有效果....
接著就直接自殺.......觀眾就停止思考了....
觀眾都還沒察覺到這事背後的悲哀就被斬掉了!!
不讓觀眾思考,這個事件本身就沒太大意義了.....
只剩高科技世界觀的展現...
幹....真是有夠灑狗血的.....


2.草薙素子
原作中
少校的魅力來自於高強的本事與果斷聰明有智慧的頭腦,

真人電影版裡的少校個性很模稜兩可...
很剛毅卻又很溫柔,很聰明卻又很天真...
可能因為劇本設定,腦是一個離家出走青少女
卻又要作出符合原作的行為,實在很矛盾...
然後形同媽媽的工程師,原本的媽媽加上反派的青少年男朋友,
整部電影最後走向溫情路線...
但放在這種世界觀和情節,完全就是讓人出戲不搭....
情感上,愛情,親情也都完全沒有描寫成功,只是制式的述說...
而這樣的劇情走向,巴特和九課的其他人反而才成了硬插進來的角色,
原作裡同事間出生入死,互信與曖昧的情感也都消失殆盡...
最後結局居然還提到為了正義甚麼的....
用好萊塢式的無腦台詞作結尾....真的是慘中之慘....


3.事件陰謀與駭客
陰謀事件在攻殼機動隊世界裡是最主要的過程和賣點
真人電影版的陰謀實在是太淺太簡單了...
完全沒有精彩的抽絲剝繭過程.....

再來是攻殼中很重要的潛入,
精神網路的駭客攻防一直是攻殼中很精彩的一部分,
這部分要用實拍畫面表現的確不容易....
但是太過意象的表達(史嘉蕾陷入一群黑手之中)
實在覺得不適合用在這部作品裡...不搭又看不懂要表達甚麼....

而反派九世的造型一直很眼熟,但想不起來
最後對著思考戰車比出扣下板機的動作更讓人覺得似曾相識,
最後只想到潛龍碟影的雷電,但感覺又不太像,實在想不起來.....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得獎預測 2023 Oscars predictions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  部分得獎預測 2023 Oscars Predictions ●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媽的多重宇宙 》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ing: 關家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