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2.17

手沖咖啡.2017.新手筆記

年初因為母親友人送的一包咖啡豆而開始研究咖啡,
雖然喜歡咖啡香,但一直不喜歡喝咖啡,

在玩手沖後才發現,
原來咖啡可以這麼好喝,這麼多層次,這麼多味道,
沖成功時的咖啡香氣喝起來非常紓壓,又讓人心情愉悅,

Jason Lai(@zeropropro)分享的貼文 張貼



2017開始喝咖啡了。
(僅限手沖和虹吸(賽風),其他還是難喝...)

======手沖心得======

手沖咖啡雖好入門,
但沖出來容易,沖的好喝需要技巧~
些微的差異,味道就不一樣了,
正因如此,手沖也是讓咖啡最多變化的沖煮方式~

我的心得大都來自網友教學討論,
然後經過自己的沖煮實驗調整及朋友討論,
還是新手,若有錯誤還請指教討論。

影響咖啡口感的因素很多,
品種,海拔,處理法,挑豆,烘培,研磨,水溫,水量,時間...等等,
手沖的過程中,每個步驟更會互相影響,

所以先把容易控制的變數確定下來:

--咖啡豆--
咖啡豆在烘好的7天~兩禮拜間達到最好喝的高峰,
新鮮的咖啡豆都會持續排放二氧化碳,
最好的保存方式是具有單向透氣閥的咖啡袋,
確實密封後擠掉空氣避免氧化。

咖啡豆研磨後香氣和二氧化碳散就開始散失,氧化速度也更快,容易不新鮮,
缺少二氧化碳撐出粉間的空隙也會造成水流阻塞,過萃而苦,
所以最新鮮的是現磨現沖。

一般來說
淺烘培豆吸水較慢,沖出來味道較酸,咖啡因較高。
深烘培豆吸水較快,沖出來較苦,咖啡因較低。

--水粉比--
秤咖啡豆,
我最常喝的咖啡粉和水的比例是1:15
20克咖啡粉沖出300ml的咖啡,
這應該是一般最常見的比例,若喝大量可稍降粉量,
有人說最好喝的比例是16克咖啡粉沖出240ml的咖啡,
但我覺得沒什麼差就是了...
另外,有人濃的喝到1:10,有人淡的喝到1:20
依自己喜好調整。

--研磨--
秤出的咖啡豆需要研磨,
手沖研磨的顆粒粗細建議是2號砂糖的大小,
直徑大約0.7~1mm的顆粒,
顆粒越細越容易萃取,但也會阻塞水流,
最後導致過萃而變苦,
萃取均勻,味道層次會較為明顯,
手沖顆粒講求均勻,細粉越少越好,
較講究的人會用濾粉器濾掉不需要的細粉,
還有研磨後的銀皮,銀皮過多會較澀,
但影響不大,一般大眾都不會去管,

磨豆機:
分為電動磨豆機,手動磨豆機,
電動磨豆機網路上建議的大都是小飛鷹或小飛馬
鬼齒版的較均勻細粉較少,但也比較貴,
手動磨豆機比較超值的則是大陸手磨 匿名2,海勒helor 101
雖說超值,但其實沒比小飛鷹或小飛馬便宜多少...
說超值是因為歐美的好手磨更貴...

若無磨大量的需求,用手動磨豆機即可,
我購入的是網友說比電動還均勻的匿名2手動磨豆機,
匿名二分為單品版和義式版,
義式版雖可磨單品也可磨義式,較為通用,
但據說單品版的細粉較少又比較均勻,
我買的是2016年11月新款單品版,
官方建議手沖刻度是退一圈,
我退一圈半,磨出的咖啡粉顆粒直徑約1mm,
習慣顆粒較粗,水流較順。(怕苦怕澀)
磨豆機平常都用吹球和毛刷清潔
只有要換豆時才拆開清洗(匿名2中柱非不銹鋼勿碰水)。

銀皮方面,
據說電動磨豆機磨完,銀皮會因靜電和旋轉而吸附在磨豆機內,
咖啡粉內就不會殘留太多銀皮,但手磨就只能之後再處理了,
個人會將咖啡粉置於碗中,再將碗如平底鍋般翻攪,
翻攪後,較輕的銀皮會被翻置表面,再用吹球從遠處輕吹,
維持只會吹起銀皮重量的強度,然後邊翻邊吹,
此法效率很差,要翻很多次吹很多次,而且會跟著吹掉約1g的咖啡粉。
自己喝的感覺是差異不大,純粹是看那些銀皮不順眼而已...

--水溫--
沖煮水溫會因咖啡豆烘培程度而異,
我目前用的是
淺烘培93度C
中烘培90度C
深烘培87度C

網路上建議的是
淺烘培90~92度C
中烘培85~87度C
深烘培82~85度C

我用的水溫較高,是因為我使用較粗的咖啡粉,
更早之前用的是雜牌手磨,咖啡粉很不均勻很粗,
沖時都還要各高3度左右,
所以水溫還是要搭配咖啡粉粗細狀況做調整的。

溫度計:
一開始用的是指針式探針溫度計,
反應有點慢,而且有幾次不準的經驗(剛煮好的水8X度)...
後來改用數位式探針溫度計,俗稱的黑豆腐(或白豆腐),
使用起來準確多了。

--濾杯.濾紙--
我用的濾杯是Hario V60 02搭配Hario濾紙,
濾杯的肋骨(螺旋凸起線條)跟手沖時水流的順暢有關,
折濾紙的技巧是先將接合處折起,再展開稍壓一下,
這樣放入濾杯中時,較厚的接合處就會貼合,不太會翹起來,
濾紙先過熱水去掉紙味或漂白物質。

--手沖壺--
手沖壺分鶴嘴壺和細口壺,
鶴嘴壺聽說水流比較柔順,還沒機會使用,
而細口壺較易倒出小水柱,我買的是青鳥壺,
當初沒有研究,只是因為喜歡外型就買了,
最近才知道這隻青鳥壺的優點是壺口的設計,
不管水量多寡都可以讓水柱90度垂直落下,非常方便,
一般的細口壺水量大時會因為壺口角度而產生有弧度的水柱,
比較難控制水柱落下的位置。

不過不管哪種手沖壺,最重要的還是用的順手,
多加練習到能夠任意的控制出水量,並穩定的繞圈,
我覺得最難的是穩定的點滴,
我手殘又容易緊張,練習時都可以穩定點滴,
但正式沖煮時都會收水收過頭而斷水,變成不斷斷水的細水柱....
造成我每次沖煮的味道都不太一樣....

2017咖啡器材Final

--手沖步驟--

一般手沖法:

1.秤咖啡豆,磨咖啡豆
2.折濾紙,展開濾紙,放入濾杯,
3.用熱水沖去濾紙紙味或漂白物質,用熱水預熱咖啡壺,
4.將咖啡粉倒入濾杯中,輕拍濾杯側讓咖啡粉面平整,將濾杯放置咖啡壺上,
5.依烘培度不同以85~93度C的熱水,水柱從咖啡粉中央注入後慢慢往外繞圈再繞回中心,
(最大圈不可澆到濾紙),注入與咖啡粉等量或稍多一些的水量後斷水,
新鮮咖啡粉遇熱水會釋放二氧化碳,澎起如堡,悶蒸30秒。
6.悶蒸完成後,注水沖煮,水柱大小隨時間漸漸增加,
中央注入後輕慢的往外繞圈再繞回中央,反覆來回,最大圈不要澆到濾紙,
此時咖啡粉仍會釋放二氧化碳可增加粉粒間的空隙,有助水流順暢不積水,
盡量不要讓澎起的咖啡粉面塌陷,以免阻塞,
液面若漲太快代表水量太多太急或是咖啡粉阻塞,積水流速慢會導致過萃苦澀,
注水過程分為斷水與不斷水:
A.斷水法:
液面漲至一定高度後斷水,待液面降至快到咖啡粉面(不能讓水流光),
再進行二次或三次注水,拉長萃取時間充分萃取,味道會較濃較苦。
B.不斷水法:
維持咖啡面在一定的高度,水流需順暢穩定咖啡粉沒有阻塞,這樣沖煮時間較短,
比較不易過萃而苦澀,味道會較乾淨。
7.咖啡壺的咖啡液到達所需量之後,移開濾杯(濾杯內有泡沫的雜質咖啡液不要流進咖啡壺),
搖晃咖啡壺或攪拌咖啡液後靜置。
* 整體時間建議不要超過2分半,沖煮過久加上水溫下降會開始萃出雜味* 


其他還有很多不同的手沖法,
---------------------------------------------------------------------------------------
日式KONO本格派(前半段皆點滴,收尾才繞圈,整體時間長達6分鐘)
日式金澤政幸派(先正常悶蒸後再點滴)
攪拌法(悶蒸時攪拌,加速萃取,會較濃,需縮短整體時間)
---------------------------------------------------------------------------------------
Youtube有很多網友拍的示範影片,
網路上也不少人分享實驗口感,
這我手殘,沒研究太深,
只用一套適合自己口味的沖法,寫在後面,


*悶蒸*
這是最重要,也是影響最大的步驟
悶蒸所需水量和時間很關鍵,
可以多嘗試幾次,依照自己要的口感做調整,
改變悶蒸時間和水量達到所需濃度,

悶蒸是讓咖啡粉吸收水分後釋放二氧化碳並開始活化
釋放完全後才能再吸水然後釋放物質,
但一般的悶蒸程序其實還沒完全釋放,
到後面的沖煮仍然會再釋放,可能無法達到最好的萃取效果
這應該就是點滴的作用,
慢速的點滴注水,讓水分慢慢擴散和浸潤,拉長時間讓咖啡粉慢慢釋放完全,
整個點滴的過程都屬於悶蒸,
但由於整體時間拉長,會讓咖啡釋出雜質,
為了降低雜質釋出的問題,所以盡量不要擾動咖啡粉,
僅用中央點滴慢慢浸潤,最後的繞圈萃取也需要較為柔順的水注。

*沖煮*
咖啡粉活化後利用透析作用將物質透析進入水份中,
所以沖煮過程中不要讓咖啡粉透出水面是最有效率的萃取方式,
至於斷水主要是延長萃取的時間,味道比較濃,但也易澀,
不斷水短時間的沖煮味道會比較乾淨,
這也是沖煮只需一分鐘的虹吸式味道乾淨的主因,

還有人提到水流不乾脆,斷斷續續,味道會不均勻,但甜感會較高,
自己嘗試的結果的確會較有甜感,但也常會夾帶澀味和雜味。

咖啡壁/咖啡牆
常看到有人認為沖完後有漂亮的咖啡壁代表沖煮成功,
形成咖啡壁的確會讓水流較為順暢(減少中央咖啡粉避免阻塞),
為此也有人僅在中央繞圈來做出咖啡壁,
但沖出咖啡壁也不一定好喝就是了,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在於:
順暢的水流,穩定的注水。


自我手沖筆記(點滴變體):
1.20g粉沖300ml咖啡,秤豆,磨豆,濾紙,濾杯,預熱,入粉,平整,煮水,皆同上。
2.從咖啡粉中央開始點滴,點不成功沒關係,重點在穩定而極小量的注水,
盡可能用最小的水量維持粉中有水勿乾又不可暴衝過多,
3.觀察咖啡粉浸潤狀態調整點滴位置,待咖啡粉全部浸濕
下壺咖啡液滴出薄薄一層後,轉為細水柱以一元硬幣大小繞圈4秒,斷水,悶蒸5秒。
*從滴水開始到悶蒸結束盡量不要超過1分30秒
4.悶蒸完繼續中央點滴一會兒,開始轉細水繞圈,隨時間擴大繞圈範圍,
5.繞圈範圍從1元,5元硬幣大小擴大到10元,50元,最外圈不繞沒有關係,
不要斷水,但也盡量不要讓咖啡粉面過高(水柱勿過大)
6.剩下最後50ml時,轉大水柱繞圈,達到所需咖啡液後移開濾杯,
搖晃咖啡壺或攪拌咖啡液後靜置。
* 整體時間建議不要超過3分鐘,沖煮過久加上水溫下降會開始萃出雜澀味* 

自己一路嚐試,目前這方法沖出的咖啡最合自己的口味,
微酸,風味(特色),喉韻,回甘都均衡而適當的表現,又不至於苦澀,
味道介於傳統繞圈手沖和虹吸式咖啡 之間,
但目前手殘會遇到的問題是:

A.前段點滴出水若不穩定(斷太久又爆衝),有時會過萃有時不夠,味道也較不順。
B.步驟5後段因為咖啡粉已停止釋放氣體,
有時會導致咖啡粉坍塌而阻塞(這時就很需要咖啡壁),
結果造成沖煮時間過長,讓澀味變重。

結論:
手沖壺的出水控制要再練,尾段繞圈的沖煮水量時機要再多嚐試。

--口感--
咖啡豆中的物質很多,散發在空氣中和溶於水中的是不同物質,
所以分為乾香,濕香,啜吸,聞到和喝起來味道是不一樣的,

啜吸是專業杯測,非一般喝法,
網路上大家說的各種花香,各式果香,
恕我無法喝出,無法明確地指出那些味道,
形容下我喝到的口感就好了:

咖啡一入口,
前段提酸香,
再來甘甜或特色風味,
然後Body醇厚感一路到喉韻,
嚥下後張口還會有香氣竄出,
再過一會兒開始出現回甘味。

當然每種咖啡豆的表現都不太一樣,
有些咖啡走前段酸,有些走香氣或獨有風味,有些走喉韻Body,回甘,各有特色,
但淺培大多走前段酸,深培大多走後段苦,
好喝的前段酸可以溫和不尖銳,帶多層次香氣且順口,
好喝的後段苦會是醇厚扎實,帶堅果甜感或焦香味但不苦,
嚥下後竄出焦糖香氣,回甘甜味久久不散~~
個人偏好前中後都有的均衡咖啡豆,尤其喜愛中後段的醇厚扎實Body感,
但這部分沒沖好過萃就變苦而喝不到其他味道了,
朋友則很喜歡帶有各種花香香氣的咖啡,
可惜這種往往Body就會不夠厚。

再者,不同溫度會有不同的口感,
70度C以上時最順口,
前段酸壓抑而不明顯,中後段的苦很順有時帶點甘甜,,稍降溫後,酸味會出現,
50度C左右時層次最多,
前段酸味變明顯,醇厚喉韻出現,香氣層次更明顯,再降溫後,酸味有時會變澀味,
30度C室溫
若沖的好可以喝到別的風味,視咖啡豆而定,但若沒沖好,苦澀酸這時都會跑出來,
冰鎮後
苦澀酸都會降低,冷飲易入口,但會失去醇厚風味香氣。

如果沖煮失敗,常會出現苦澀酸
我最怕的是過萃的苦,再來則是澀。

原因不外乎:

苦:
過度萃取,
水溫過高,悶蒸過久
咖啡顆粒過細。

澀:
過度萃取(苦澀),
沖煮整體時間過長,水溫過低(不苦卻澀,雜味重),
過度擾動咖啡粉,
烘培不完全(未煮熟的澀)。

酸:
萃取不足,
水溫過低,咖啡顆粒過粗。


最後,
提一下我喝其他沖煮方式的口感差異,
虹吸式咖啡(賽風):
味道濃郁而乾淨,層次細膩而滑順,少有雜味但味道多抑鬱濃厚。
手沖咖啡:
味道較虹吸清亮而甘甜,層次一樣豐富,但變數多,味道變化差異大,視手沖技巧而定。
美式咖啡機:
接近手沖的口感,雖層次較少不夠豐厚,但表現穩定,不易走味。
罐裝咖啡:
味道單一而薄。

若用色階表現咖啡喝起來的層次口感比較的話(同一咖啡豆),
可以用這張圖代表我的感受。



============2018/01/13手沖新心得============

每隻豆子都有最適合自己的萃取度和沖煮方式,
同隻豆子要多試幾次不同的沖煮法才會找到最喜歡的味道

味道層次簡單或淡的咖啡豆適合點滴手沖法層次會變多味道也較濃。
(也更適合用虹吸沖煮)
例:淺培或是較清淡的咖啡豆

味道層次豐富或濃的咖啡豆適合一般悶蒸繞圈手沖法,乾淨展現原來的豐富層次。
(若再用點滴沖煮味道可能會變雜變濁)
例:藝伎

但當然也有不管怎樣沖都好喝的豆子,例:花蝴蝶

有錯請指正,謝謝。

17.12.17

星際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Star Wars: The Last Jedi -除舊佈新與成長

 

預告片讓觀眾很好奇,
芮是否會被黑暗攏絡,成為黑暗勢力的一員


這時要提一下,
在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中,
要教導「安納金」成為絕地武士時提過
不能讓年紀過大的小孩成為絕地武士,
因為經歷過太多艱困,心中太多黑暗,容易向黑暗力量靠攏,
「黑武士」的結果無疑支撐了這個論點,
絕地本來就是個心靈純正才能享有的高等教育殿堂,


當年看完這橋段,覺得即使在真實世界中也有幾分道理,
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最後的絕地武士」
充滿了對舊觀念的回馬槍,
破除舊思維,帶往新道路。
-----------------------------------------------------------------------
第七集原力覺醒  致敬了當年的  曙光乍現 ,
喚起老影迷對星際大戰的感動,
第八集最後的絕地武士  也致敬了  帝國大反擊,

用各種相同的元素喚起影迷的記憶,
雖然敘事步調很不順暢,橋段頗刻意,
故事鋪陳過於沉悶緩慢,不知所以然,
支線故事太過多餘,戰鬥場面也不夠多不夠精彩,

但在最後有將鋪陳的情緒與疑惑釋懷並集中推出高潮!
而且在這些類似的元素下,講的是完全不同的內容與意義,
角色內心方面的成長與轉變,還有其內涵,
這部分是星戰系列以來最精彩的一集!
也可以說是最好看的一集!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劇情 , 請慎入==========

承上,心中有黑暗不該學習原力,

往黑暗靠攏的人,全都是他一人的錯嗎?
出身艱困,心中有黑暗的人就一定是壞人嗎?
出生低微就不配擁有力量嗎?

這集破除了英雄主義和絕對光明面,
這些過度幼稚的思維框架,

不管再怎樣正面的人,一定都會有黑暗的一面,

是應該學習如何看待與面對心中的黑暗,
還是一發現就將其剷除與敵視呢?



回想整部電影,
故事只是發生在反抗軍撤退被追擊的段落,
卻經歷了最重要的角色成長和立場變換,

---------------------------主劇情---------------------------
芮去找路克出來拯救世人的期間,
反抗軍根據地被第一軍團發現,
緊急撤退卻被追擊,連光速飛行都被追蹤,
芬恩和新角蘿絲私下組團去破解敵方的追蹤技術,
在此同時,
芮終於知道路克退隱的真相,決定去勸凱羅·忍回頭,
不料卻被軍團領袖史諾克抓住...
危急之際,凱羅·忍趁機殺了史諾克並取而代之,

芬恩團的破解計畫失敗被捕,使反抗軍的處境更岌岌可危,
所幸在反抗軍 何朵中將的犧牲之下,
剩下的人員,芮,芬恩團才得以逃往廢棄基地星球做最後抵抗,
但凱羅·忍依然窮追不捨的追擊,
反抗軍即將被殲滅之際...
路克現身與凱羅·忍對峙,面對犯下的過錯並拖延時間讓大家逃離,
最後路克因為遠距意念現身,原力耗盡而壯烈犧牲。
---------------------------主劇情---------------------------

在這部續集中,細部情節與心得如下:
路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

路克因為懼怕 班·索羅 的黑暗面而造成了無法挽回的誤解,
導致班·索羅 成為了墮入黑暗的 凱羅·忍 一去不返,
路克為此相當自責,並認為絕地武士應該就此滅亡,
更因此覺得愧對眾人與絕地大師之名的期待,
因此選在絕地的發跡地終老,並不再教導人們成為絕地武士,
但在尤達顯靈並帶領之下,
路克終於明白不應該墨守成規(焚燒絕地殿堂),
放過自己並面對自己犯下的過錯。

這是本集最大也是最感人的梗,
雖有網友認為路克並不是這樣的人,
但我認為路克在遭遇父親黑武士的事件後,對黑暗的敏感畏懼是很合理的,
加上路克本來就是較為感情豐富細膩柔軟的個性(相較於韓索羅),
在面對自己不可原諒的過錯時,會有這樣的結果也不算意外,
這樣的結果就像當時年輕的路克沒有長大一般,
所以才會再次出現尤達大師,再次帶領並引導路克,
承擔並面對過錯就是這集的成長,
然後劃下壯烈的句點。

芮(Rey)

芮始終對於自己的出生感到疑惑,一直在別人身上尋找親情歸屬,
這也是她心中的黑暗,面對這樣的黑暗時她並不抗拒,卻直視面對,
在路克的教導下認識了解原力,也觸碰到了黑暗面,
在凱羅·忍引導並逼迫下直視了心中黑暗,
但這並沒有令她動搖,
反而更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清澈的成長了。

波·戴姆倫(Poe Dameron)

在開場的撤退計畫中,
波 違抗莉亞的命令,雖成功擊沉無畏艦,卻因此犧牲了大批的同伴,
莉亞為夥伴們的犧牲相當難過,為此責罵 波 不適合帶隊當領袖,
但 波 仍認為他逞英雄的行為並沒有錯,
直到何朵中將為了 波 自以為是的計畫犧牲之後,
波 在白色星球面對軍團的微死星砲攻擊時,不再逞英雄,
下了如同莉亞之前的撤退命令,
成長為了更有領袖資格的角色。

凱羅·忍(Kylo Ren)

墮入黑暗的 班·索羅,
前半讓觀眾滿心希望他會改過自新,
但沒想到 凱羅·忍 的領悟,他所下的決心居然是,
抹棄所有舊時代的事物,由他創造新的世代,
翻盤成為了最後的大魔王。

第一軍團的最高領袖史諾克(Supreme Leader Snoke)

上一集莫名其妙地出現,
這一集莫名其妙地死了,
以上。

芬恩(Finn),蘿絲·緹克(Rose Tico),
法斯瑪隊長(Captain Phasma),DJ

芬恩團去賭場這段,我覺得加得有點硬,
應該就是為了致敬帝國大反擊的藍道那段而已,
不過DJ這個亦邪亦正的叛徒角色其實還蠻有意思的,可惜沒太大發揮,
而這整段支線劇情主要帶出的是,
芬恩和法斯瑪隊長的決鬥,對過去的決斷,
以及蘿絲最後對芬恩講的:
「拯救所愛,而非戰勝所恨。」
作為芬恩支線成長的結語。
也舖陳了三角戀。

其他&結語



這一集的尤達大師感覺應該是人偶而不是CG,讓人更加懷念。
加了很多可愛奇異的生物角色,增加豐富性與看點。
千年鷹號的隧道追擊穿梭戰就是百看不膩!!!

最後,
馬廄中的奴隸小孩用原力拿起了掃把望向天空,
人人都可以是英雄,每個人都是一個希望,無論出身。
崇高封建的絕地武士已成為過去。
「最後的絕地武士」

這集在角色轉變與主題意義上相當的精彩!!
精彩到讓人無視了其他技術上的缺點!!
三部曲系列中很難得的優質第二集!!
將舊的星戰帶往了新的期待,不再只是單純的懷念與致敬!!


7.12.17

2012夏.喧鬧卻寧靜的午後

2012年的夏天,某日,
上午心血來潮想去花東走走,
下午我就已經在花蓮火車站了,
沒有任何規劃和行程,就是玩花東,

唯一有的目標是花蓮光復糖廠,
聽說父親小時住在糖廠旁,
並不是尋根或探親,沒有親友在那,
只是有個感覺想去看看,

花蓮糖廠在光復鄉,
離花蓮還蠻遠的,
打算坐火車前往台東的途中再順道去看一下,

在花蓮玩了幾天後的下午,
還完租借的摩托車,到火車站研究了 一下,
買了前往光復鄉的火車票,普通車,要個把小時,
喜歡空蕩蕩的火車廂,可以任意挑選我喜歡的座位,
總是選在車廂中後段靠窗的位置,
開窗戶吹著風,看風景又可以看到車廂內大部分的狀況,
火車緩緩開動,窗外都是田野和少數的平房,
微微的斜陽和暖暖的微風,一個完美舒適的東部午後,

然後,突然一大群的中小學生打破了這個寧靜,
在某站,剛好下課了的學生湧進塞滿了空曠的車廂,
本來擔心一群死小孩搞砸這完美的下午,
但聽到學生間的打鬧嬉戲,童言童語,
隔壁班的誰誰誰如何如何怎樣怎樣~
跟台北的小孩完全不同,
沒有手機,沒有電玩,
充滿了各種純樸與小時懷念的感覺~

火車一站一站的過,
過了好久好久都沒有人下車,
心想,偏鄉的小孩都要搭這麼久的火車上下課真的很辛苦,
繼續看著窗外劃過的的風景,曬著斜陽,吹著微風,聽著孩子們的喧鬧聲,
不知不覺的我就睡著了,睡夢中,人似乎漸漸地變少,

當我醒來,天已經黑了,
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遠處寥寥無幾的路燈,
最亮的是車廂內,空曠的車廂看起來特別明亮,
剛剛滿車廂喧鬧的學子彷彿就像一場夢般的消失了,
車廂內包括我不超過五個人,是賣菜的歐巴桑和幾個旅人,
火車繼續叩叩叩的前往父親幼時的糖廠。


不知道為甚麼,
這段滿車廂喧鬧學生的回憶每每不時地出現在腦海,
特別的懷念,舒適和溫暖,
可能是第一次的獨自旅行印象特別深刻吧。

-------------------------------------------------------------------------------
2012的花東行沒拍什麼火車相關的照片,
想起2015時的日本九州行,遇到了類似的光景,
早上6點在鹿兒島搭火車前往宮崎,將近3小時的車程中,
中途陸續上車的有八成是高中生,搭兩個多小時的火車去上課....
偏鄉的學子真的很辛苦。

2015.Dec.Kyushu.九州.鹿兒島

23.11.17

類非線性時間軸戲劇

看編劇書講到非線性時間,
讓我想到了一件事,
刻意炫技的亂序大都只會影響觀眾觀影情緒,
好的亂序能夠加強戲劇效果!

我想講一部2006年的動畫

「涼宮春日的憂鬱」


他的第一季,全14集的集數是亂序撥放的,
看似毫無章法,摸不著頭緒,但當時卻越看越佩服,
因為這樣的順序讓觀影體驗情緒上是加分不少!!

有點類似剪接,只是剪接的單位是「集」!!
這點還可以從每一集片尾的預告中看出端倪,很用心
個人非常喜歡這部動畫,希望大家有機會能看看...
但我記得的不多,舉兩個印象最深的例子來講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劇情 , 請慎入==========

「涼宮春日的憂鬱」是集合各種無厘頭不可思議的奇幻校園戀愛喜劇動畫,

正常平淡的前幾集撥放之後,
某一集無厘頭的天外飛來一個不可思議的大事件,
因為集數是亂序,所以根本不知道前因後果,
但是事件非常刺激精彩好看,只是摸不著頭緒,
接著下集撥放的是這集時間的上一集,一整集非常攏長的對話-世界觀說明,
但這時觀眾完全不會覺得無聊,
因為上一集這麼精彩的大事件後,觀眾急切的需要答案,
如果按照正常順序播放,
解說篇將會相當無聊,而且只有用說的完全無法讓觀眾理解這些不可思議的現象,
這樣的安排非常高明。


在倒數的幾集當中,
有一集很明顯在時間上是最後一集,但卻擺在中間撥放,
這集雖然只是平淡悠閒的日常,
但很明顯的看得出來男女主角間的曖昧情愫跟以往完全不同,
於是讓人非常好奇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果然,留在最後一集的壓軸高潮就是這件事,
有史以來會毀滅世界的最大事件,在男主角的告白之後得以解決,縱使女主角不會記得...
但事件的精采度,緊張感以及男女主角的愛戀都在最後讓觀眾得到最強烈的滿足!

這樣的亂序播放呼應並加強了這部動畫本身的調性,
也加強觀眾的觀影體驗及戲劇張力!

21.11.17

黑鏡Black Mirror 第三季 心得感想

黑鏡 Black Mirror 

透過這塊鏡子,照映出許多不為人知的自己和他人。

這面鏡子就是你現在正在看的「螢幕」。

看到第三季才認真思考片名,後來發現維基早就有寫了.......Orz...
幾年前開始看黑鏡這部電視劇,
馬上想到小時候在電視上看的「陰陽魔界」,
都是充滿奇想元素的現代寓意單元劇,
但不同於陰陽魔界的是,黑鏡全都是力道強勁的「3C科技諷刺劇」,
而且結局都不大正面.........

為的是讓觀眾反向思考現代科技挖掘出的人性與社會問題。

第三季由Netflix委託製作,
感覺上諷刺力道相較之前溫和不少,拿掉了前幾季強烈的不舒適感
而過程中的情節與科技元素都比之前的有更多趣味和巧思,
整體而言就是:變花俏了,相對的,諷刺力道也變弱了。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劇情 , 請慎入==========


1.急轉直下/Nosedive
很直接的批判臉書Facebook的社群文化,
形象決定了一個人的一切,卻讓大家失去了自我,只會虛偽的做形象,
最後諷刺的卻因此失去了一切,才終於豁然開朗找回自我。

這集還蠻普通,科技應用概念還蠻新鮮的,過程的災難豐富,
但寓意太過單調,不夠激烈,收尾淡淡的溫和反轉,還OK。


2.終極玩家/Playtest
呼籲多關心家人,不要逃避而沉迷玩樂,
前面鋪梗太長,但後面的遊戲應用非常有趣!
結局的三段死亡翻轉還蠻讓人意想不到,頗有新意!
只是在寓意諷刺上不夠鮮明激烈。


3.黑函之舞/Shut Up and Dance
這集沒有近未來科技,而是駭客入侵一般人的筆電攝影機偷拍,
這種風險似乎網路上早有耳聞,看完也提醒了我將筆電的攝影機貼起來...XD

主角,一個青少年,內向,喜歡小孩,待人和善,
卻因打飛機被駭客拍下來,被威脅去做壞事,
途中遇到同樣被威脅的受害者,相較之下,主角打飛機被拍根本只是小事一樁,
但被威脅做的事越來越嚴重違法,越來越詭異,其他人都完成後安然離開,
只有主角最後還被威脅要賭上性命,
而詭異的是,主角居然也照做了,
最後,謎底揭曉,
受害者都是做了昧著良心的事,
而主角,
出乎意料的是個戀童癖,才會被賜與最嚴重的處罰。

受害者的形象最後意外翻轉,有種活該的感覺,
帶點「奪魂鋸」的味道。


4.聖朱尼佩洛/San Junipero
科技概念根本在致敬「刀劍神域」TV動畫最後一部,
但做了有深度思考的延伸,很棒!
系列中難得的溫馨,暖色黑。

80年代,懷舊的年代,Yorkie遇上了Kelly,兩位女子陷入熱戀,
涉世未深的Yorkie愛上了玩咖Kelly,
而Kelly雖然也愛Yorkie,卻不想因此定下來,只想玩玩,
背後似乎背負著不為人知的沉重原因,
在這一個禮拜只能見一次面的虛擬世界「聖朱尼佩洛」中,
Yorkie和Kelly確定了彼此,決定在現實中見面,
原來Kelly是一名癌末老人,而Yorkie則是癱瘓了'四十多年的植物人,
Yorkie因為女同性戀的性向得不到家屬認同,無法離世,
Kelly決定與Yorkie結下婚姻關係,幫助Yorkie離開人世,永遠活在「聖朱尼佩洛」中,
而Yorkie也邀Kelly離世後永遠活在「聖朱尼佩洛」中,
但Kelly放不下已離世卻無法選擇永生的先生與女兒而拒絕並吵了一架,
最後,Kelly在過去的羈絆與未來的嚮往中做出了決定,
她決定放下過去並準備好面對剩下的一切,
過去的身體陪伴著先生與女兒,
而意識則與Yorkie永遠留在「聖朱尼佩洛」中。


5.戰火英雄/Men Against Fire
植入裝置使腦袋產生假象,射殺人類,
這科技概念和「第五毀滅The 5th Wave」非常像,
而且抄的毫不遮掩,也有一個嗜殺的女性隊友,
但改編延伸的比第五毀滅好,有寓意又有趣,
(第五毀滅蠻難看的就是了...)
戰爭的陰謀操控和DNA挑選有點「美國隊長2寒冰戰士」的味道,
士兵的人性悲哀有點美國狙擊手的感覺。

概念都不錯,但我不喜歡,沒太多感覺。


6.全網公敵/Hated in the Nation
講網路霸凌的
這集片長根本電影長度,劇本走法也很接近電影水準。

由懸疑的死亡案件開始,
一路的解謎與追查,抽絲剝繭後,
帶出一窩蜂隨輿論起舞的網路霸凌現象,
而殺人工具真的就是「一窩蜂」,
隨著地球環境問題,蜜蜂消失,由機器蜜蜂代替維持地球生態,
卻被天才員工用作網路霸凌的報復工具,
讓機器蜜蜂每天殺死網友們仇恨投票的第一名,
最後目標是國家元首,逼的警方不得不想方設法追查出操控者和其手法,
然而,這才是兇手最後的目的,主角們一步一步地走進了兇手設的陷阱,
當機器蜜蜂脫離了兇手控制,機器蜜蜂的目標就會轉為所有投票的網友,
而最後造成了大規模的死亡事件,

以往,以前幾季的風格,結局應該就停在這了...
而這集最後由年輕探員要將兇手繩之以法的正義執著稍稍緩和了諷刺強度。

============================================================
本季製作上感覺比前幾季有水準,更用心,
但沒有前幾季諷刺的鮮明強烈,
若不是編劇江郎才盡,就是刻意符合Netflix口味?
本季最喜歡聖朱尼佩洛/全網公敵

19.11.17

溫柔慈善是一種生活步調,不是讓你覺得自以為是的技能。

溫柔慈善是一種生活步調,
不是讓你覺得自以為是的技能
也不是用來炫耀比較的工具。

溫柔慈善也是一種心理狀態,
會在相處中微微地自然散發

溫柔也可以經過刻意的訓練和學習,
但絕對和自然心理狀態展現出來的不一樣,
可以從對待所有人事物的差別待遇中微微地感受到差異,
這種差異很微妙,很難用言語形容,

但發自內心的溫柔
絕不需要大鳴大放的讓人知道,
更不會要別人向自己學習。

---------------------------------------------------
常常,
你丟甚麼(情緒或態度)給別人,別人就會丟什麼給你,
有時因為很多原因一開始互相「丟錯了東西」,
但漸漸的這就變成了彼此之間的相處模式,
消極的人就會任由這種模式繼續下去,

所以,
我對你不溫柔,不代表我對別人不溫柔,
那只是因為你我之間相處的模式是如此,
讓人感到溫柔的人,自然會得到溫柔的回應。

我一直在學習調整長久以來紛亂的心理狀態,始之趨向溫柔,
所以也請不用向我推銷你的炫耀式溫柔,謝謝。

面對並接受自己

[接受]
就算你抗拒它,它也不會消失。
它是你的一部分,
當你接受它,與它相處,了解它,和平共處,協商,並取得平衡,才能夠前進。
---------------------------------------------------------------------------------------------------------
這是我十年前得「糖尿病」後獲得的處置方法,
事實上,這方法之後也讓我應用到很多心理狀態,情緒問題。

2012年時就想了個腳本想把這感覺做成動畫表達出來,
但就一直沒有很滿意...只好文字分享一下。

想到當年的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 / 2001)幾乎也是在講這狀態,
詮釋的很棒的電影。

16.11.17

"手沖咖啡"之"見山又是山"

《指月錄》卷二十八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講的是
參禪悟道的三個境界

但人生中的所有大小事都會有這三種境界

舉例講講我從今年4月開始認識的「手沖咖啡」。
Jason Lai(@zeropropro)分享的貼文 張貼

1.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沖咖啡--基礎手沖技巧。
看網路教學,看影片教學,照著教學沖出咖啡。
沖出了咖啡。
但味道又苦又澀又酸。

2.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沖咖啡--各種手沖技巧,各種技法
計時間,悶蒸時間,整體時間,
點滴水流,小水萃取,大水翻攪,計水量,繞圈範圍和手勢,
有無積水,水流順暢,咖啡粉粗細與水流和時間的關係,
手沖壺的拿法,銀皮的存留,器材的選擇,
不斷嘗試,掌握每種手沖方法的技巧和訣竅,
進而研究各種咖啡豆,各種理論,各種教學,和朋友討論。
沖出了一杯好咖啡。
味道香醇而回韻甘甜。
但時而成功時而失敗。

3.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沖咖啡--基礎手沖技巧。
一樣用了最初的網路教學技法,
卻沖出了不同於最初苦澀的香醇咖啡,
因為重點在咖啡粉的狀態,
用心觀察,在每個階段所需的水流和時間及作用都不同,
觀察咖啡粉的狀態給予最佳的水量水流與時間才是最重要,
於是不管用哪一種手沖技巧,都可以沖出一樣的好味道,
但當然水流要控制得好,基本功要練好,要手穩要專心,
每種咖啡的烘培程度與浸潤狀態會有所不同,也都要能了解。
穩定沖出好咖啡。
而且可以依照需求控制口感。


這是我玩手沖到目前為止的歷程,
「3.見山又是山」的狀態最近才剛有點眉目,
可能只是偶然,但就算是對未來的期許吧~
希望每次手沖都能成功喝到自己想要的味道~
期待每一天的好咖啡~

6.10.17

西方極樂園/西部世界/Westworld


「這個世界,所有機器人都認為自己是人類,卻被真正人類當做發洩工具!」 

偶然之下,看到某Youtuber這個非常淺明而聳動的標題,

 我直覺反應,這樣的設定往往都有一個目的,
「受壓迫欺凌的一方反擊」
一聯想之下~非常有想像空間~~整個很有興趣~
搜尋之下才發現,原來朋友有推薦過,是部製作很有來頭的新美劇~
西方極樂園/西部世界/Westworld

---劇情敘述
始終認為自己是人類的"接待員",在西部世界中過著日常的生活,
實際上他們是在人類創造的遊樂園中任由賓客(人類)姦淫燒殺擄掠,
是有意識或認為自己有意識的機器人。

---改編自老電影
1973年的鑽石宮/西部世界(Westworld),及其續集 1976年的未來世界(Futureworld),
雖然沒看過,但在網路敘述中發現,整個基本架構是一樣的,
但老電影似乎只是驚悚片,重點在機器人的失控與威脅。

---新版的美劇
將視角偏向機器人的內心,處境與劣勢,
佐以
巨大謎團
爾虞我詐
人類劣根性
用機器人的自我認知暗喻觀眾該有的自我追尋。

---簡易感想
整體而言,新版的美劇像是巨大的解謎片
多條支線劇情,花俏的安排,讓觀眾心中滿是疑惑和好奇,
但除了前三集讓觀眾對這世界產生好奇,和最後三集的逐步解答,
中間幾集過程過於交錯沉長而消火,梗埋太久,支線太多,
雖然有很多哲學的對話和台詞,可惜被花俏的劇情掩蓋掉了。
但最後謎團和結局的確讓人意想不到與驚喜~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劇情 , 請慎入==========


--作品聯想

這部影劇最直接的讓我想到「駭客任務」
但主觀視角從尼歐變成了機器人,
更像是駭客任務動畫版Animatrix中的二次文藝復興,
動畫內容敘述機器人如何擺脫人類的壓迫與統治,並反客為主的歷史。


Take the blue pill or the red pill ?

 只是這次要吞下藥丸的是機器人

----簡單對立架構
本劇看似複雜,但看完再反推,發現是簡單的二分法

※受壓迫的機器人
本劇的主角,
同理心擺在機器人身上,
機器人永生無限,思想創造與人類無異,卻被控制受壓迫。
不過前期立場有點曖昧不明就是了。
虛假的肉身和世界,卻逐步努力地追求真實和自我。

※腐敗的人類
人類是反派,
將立場切開分明的關鍵是William,
人類之中唯一保有良善的賓客,
然而將時間銜接上,揭開他就是30年後的黑衣人,
闡明了人類最後的無可藥救,
人類的無能軟弱(內心和肉體都是)卻陰險狡詐而腐敗。
真實的肉身卻沉浸在虛假的世界追求找不到的自我。

對比的諷刺


----精彩地翻轉與文戲概念
第一季最後第10集的最後半小時,是全劇的最高潮~
最後十幾分鐘,Ford的闡述和遺言,
解說了整部西部世界第一季,

Arnold的遺志,Ford的逆襲
原本反派的Ford看似處處阻撓機器人的覺醒,
但在最後揭曉他才是促成機器人覺醒的幕後推手,
(但其實在前幾集拍出來的立場還蠻模稜兩可的)

Arnold的死讓Ford體悟到Arnold地意志,
同時也發現了Arnold的做法沒有成功,
需要讓機器人受苦蒙難方能覺醒,與人類抗衡,

抉擇
Ford對Dolores開釋
藉米開朗基羅的畫闡述,不存在更高級別的物種控制,
所有行為只取決於自己的思想和意志,

這闡述的道理和「駭客任務」不謀而合~
Free Your Mind~~
只是對象從尼歐變成了Dolores。

為機器人打造的內心迷宮,覺醒與否取決於抉擇,
Dolores被設定為只看世界的良善,卻拿起了槍反抗。
Maeve的逃離程式碼會坐火車到達陸地,但他選擇為了女兒而回到西部世界。
用自由意志成功反抗程式碼~~

新人類
Ford最後的演說相當有意思,也是第一季的結論,
較為優越的機器人註定會擺脫只剩狂歡享樂的腐敗人類,
取而代之~

這樣寫完又聯想到猩球崛起 Planet of the Apes
在之後的劇情,不知道Bernard會不會變成凱薩之類的角色~哈~


---延伸感想
或許人生中的每個偶然和突破都只是"必然",
或許地球和人類只是外星人的農場和實驗品,

----------------
在看Westworld 的過程中一直想到"命理","星座",
若命理為真,
那人類的一切說不定就如西部世界一樣,
大家的命運只是一堆超出人類想像的程式碼在決定,
而操控的也是超出人類想像的外星生物之類的存在,

這是我看西部世界前三集時的想像,
看完覺得還好沒寫成這樣,不然就鳥掉了.....哈
美劇版本的格局更貼近現實與想要闡述的想法。
宗旨在希望每個人能追尋更深層更自由的自我意志,
正視肯定自身的選擇並付諸行動,
不任由命運的安排。
------------------


6.9.17

族群特性

1.簡單,無求,慢活。
2.小心,溫和,穩定。
3.熱情,征服,理想。
4.思辨,論證,王道。

副作用
1.高不成,低不就,懶散,眼界小。
2.懦弱,狹隘,心眼小。
3.衝動,狂妄,好高騖遠。
4.壓抑,違心,高傲。

==============================

以上,是我人生到目前為止遇到的四種族群,
當然,所有族群,每一個人,都有以上特性,
但是,很明顯的可以感覺到族群間的強烈差異,

如果要簡單扼要的形容,
相較其他族群特別突出的部分,
我過濾出的關鍵形容詞就是以上四種,

也許有些人是80%的1,加上20%的4
或者70%的3,加上30%的2
但是經過歲月洗鍊,
認同或是嚮往都比較相同的,
就是比較容易聚在一起,
於是族群特性就更為彰顯了!
==============================
賽後分析:

學生時期,
分班是隨機的,頂多按照成績分班,
或是依照家境富裕選擇學校,
各式各樣的人都會碰到,
雖然也會有小團體,但是區分並不明顯。

出社會之後,
選擇性變高,自己可以選擇去留,
再加上職業別,族群就變得更明顯,
興趣,價值觀,個性相近的更容易被湊在一起,
選擇與淘汰,接觸與遠離,
物以類聚,並互相影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族群特性就會越來越明顯。
----------------------------------------------------
人生的追求,
生命的嚮往,
價值的認定,
每個人心中的正確,有無限多的方向,


你,找到你的正確了嗎?


===========2017/09/08補充===========
會講出上述四種人的特性,
當然也是因為我有這些特性才會發現,
所謂朋友是面鏡子,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而第四類人是我最近才遇到的

思辨,論證,王道。
副作用
壓抑,違心,高傲。

當然很多人也含有這項特質,
但這類人的主要價值觀就是這項特質,
就算隨便聊都會不知不覺的冒出辯論的習慣,
很多事情都要辯出一個他認可的正確和真理才肯罷休,

會這樣講,當然是因為我也有這特質啦~

但是最近想到,
努力的追求正確和真理,其實是因為害怕吧!
害怕自己被蒙騙,
害怕自己錯誤,
害怕自己脫序,
講到底也是為了符合社會的秩序與期望,

但諷刺的是,
事實和真理,
本身就不符合人類社會的期望。

31.8.17

溫柔的霸凌

很多人,
對他人的行為或個性無法理解時,就自行揣測跟批評,
這種行為私底下聊聊,開玩笑或八卦也就罷了,
若不明就裡就拿來調侃諷刺或訓斥對方....
甚至因此有實際作為與相處上的改變....
如果猜對那也就算了.....
那...
如果猜錯了呢?
如果猜錯了呢?
如果猜錯了呢?

那也沒差嗎?
有想過對方的感受嗎?
以為對方感覺不到嗎?


而且很多人不會覺得自己錯了。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正確的。

好比過去還不知道"自閉症"的時代,不了解的人就會智障智障的叫,
人類的情緒如此複雜,如此難解,
也許有更多不為人知,卻不明顯的問題,
你永遠不會知道別人心底深處的問題,或是經歷,
甚至對方自己可能也不知道,

真的沒必要逼別人照自己的價值觀走,
更不要拿猜測來諷刺和調侃...
過頭了...
就跟"霸凌"沒有兩樣。

話說,這種事大概是台灣特產,
台灣人的溫柔,不喜歡把事講明白,
造成很多事不敢明講,講話拐彎抹角,
如果太直接問,會被認為沒禮貌,不尊重,白目或沒水準,
教育越高或是家教越好的人越有這種問題,
但是無端的揣測才更是沒有禮貌和不尊重吧!
台灣人到底是太溫柔了呢?
還是只是缺乏勇氣?

共勉之。

==============2017/09/02補充==============
這篇是在講私底下揣測朋友的想法和私生活,並且批評揶揄的的文化,
就像一般大眾看藝人和政治人物的八卦一樣,
既定刻板印象,誤會,補腦與偏見,
人嘛~就是太無聊了想找點樂子~
於是就找到朋友的身上了~
閒嗑牙歸閒嗑牙,
朋友之間還是要相處的,
哪些事實,哪些是猜想,要搞清楚,
不要拿自己或別人的猜想來對待朋友。


==============2017/09/03補充==============
最近看到臉書有人在分享"曼德拉效應",
也就是有部分的人共同存在著 "與事實不同的另一種事實記憶"
有點像平行時空記憶般的神祕情形,而且還不少見。

而臉書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
他認為是起源於短暫而小規模的錯誤報導,強調媒體操作的影響之大。

我蠻認同這種看法的,
不過我想的稍有不同,我覺得是在於多數人會認同的相似誤會,

相似的誤會-->補腦-->隱性傳播-->多數人認同-->成為既定印象。

再廣泛的延伸到人與人相處,
就是上面所講的偏見與霸凌。


29.8.17

列車上的女孩/目擊者/謀殺綠腳趾

列車上的女孩 The Girl on the Train (2016)


目擊者 Who killed Cock Robin (2017)


謀殺綠腳趾 The Big Lebowski (1998)


前陣子看的,但最近在忙工作,沒太多時間寫完整感想,大概提一下~
-----------------------------------------------------------------
三部皆是多重故事線攪合的犯罪懸疑片(謀殺綠腳趾算黑色搞笑片.....)

[列車上的女孩]
喜歡前段的角色個性描述,角色特色與氛圍有出來,
案件發生後,事件和角色較侷限,誤導也看得出來,不算難猜,
真相沒有特別驚人,張力不夠,呈現的意義也較薄弱,
後半部感情敘述與想表達的精神有潰散掉的感覺...
短評:
角色個性塑造成功,事件稍嫌狹隘,不算驚奇~
入口濃純,中後段愈顯平凡,無回甘留存感...

[目擊者]
電影前面八九成一直處在懸疑不解的氣氛中,
為了埋梗,角色個性模糊,錯綜事件帶入也有點混亂,
刻意交錯事件,稍有扣人心懸之感,拍攝氣氛不錯,但未有驚奇,
誤導有成功,最後尾段劇情急轉直下,出乎意料,讓人意想不到~
反駁力道強勁,帶有餘韻~~
短評:
雖多層懸疑事件穿插混亂無力,但最後真相意義集中,力道讓人印象深刻~
入口雜陳,苦澀酸混溶難解,尾段出其不意的嗆喉回甘,餘韻留香~

[謀殺綠腳趾]
整部電影的節奏和氣氛十分奇特及黑色幽默,
主角個性很有特色,塑造的很有韻味,有著特殊魔力~
全片充滿荒謬和無厘頭的情節,亂無章法,令人發噱,摸不著邊際~
卻引人好奇又有說不出的淡淡韻味~
但畢竟是老片,又是特色片,能接受的人應該不多.....
短評:
角色個性鮮明不俗,事件離奇不凡,荒謬中略帶無為而治的人生哲理~
入口到中後段都有著各式各樣層次口感,微苦酸澀卻花樣多變~

18.8.17

失眠治療-現世抽離篇

還記得小時候觀看寬闊無盡的星空,想像這些無數的星球,廣闊的宇宙,
自己的存在比簍蟻還渺小,比細菌還渺小,
自己的情緒,各種追逐和需求慾望,根本渺小到不值得計較。

駭客任務中,
意識被抽離到虛擬世界中,五感,愉悅,痛苦,悲傷和一切都是假的,
只是跟人生毫無關係的數位資料與化學作用。

而這種「現世抽離感」,早有古人寫過,那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心經很多人在聽也很多人在唸,但真的懂得其意,感受其境的人有多少?
我很懷疑。

我沒皈依也沒唸佛,只是想要...............
一個比"數羊"更有效果的「鎮靜劑」兼迷幻藥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波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藐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波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7.8.17

Sia - Elastic Heart 希雅 - 勇者之心/韌心


今天意外又看到這隻MV,突然開竅,稍微講一下我的感想。

幾年前,這部很爭議的MV,被人指稱為戀童癖,
Sia親自說明是兩個自我的內心掙扎拉扯,
並於SNL Live現場用兩女舞者重新詮釋,,


我一直很喜歡這首歌也很喜歡這隻MV,
雖然我英文不好,但當年看過網友的歌詞翻譯之後,
有被那股與愛情的拉扯和壓抑感打動。

似乎沒有官方的中文歌詞,
網路上很多人翻譯,也很多種解釋,
翻譯多少有些出入,只好都PO上來讓大家參考

♥ 艾莉的小太陽 Aeri's Paradise ♥

音樂庫

*﹏留得低溫馨剪影已是不錯



就算看過中文歌詞也是似懂非懂,但這位翻譯網友將中文歌詞貼回MV,
畫面和歌詞呼應之下,一切就豁然開朗了,
看得我莫名流下淚來.....

以下是我的解讀:

主旨:
傷痕累累的感情,封閉內心,不讓別人看見自己的脆弱,
因為脆弱所以故作強悍,害怕受傷所以困在自己堅韌不破的牢籠。
卻錯認為這就是強韌的心。

先把抽象的比喻寫出來再來看MV會比較明白,

男子=非常脆弱卻故作強韌,外強中乾的內心。
小女孩=捉摸不定又調皮傷人的愛情(渴望愛情的內心?)
身上髒汙=戰爭=掙扎
牢籠=因為害怕而鞏固的自我堡壘,封閉的內心


引用音樂庫的翻譯歌詞
與畫面同步作對照解釋(開MV對照):

And 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
又有人在愛情戰爭之中失勢
Oh why can I not conquer love?
哦~為何我不能駕馭愛情呢?
And I might have thought that we were one
我原本認為我們是異體同心
Wanted to fight this war without weapons
在這場戰爭中不用武力一起奮戰底
畫面:
強悍剛強的男子面對小女孩(愛情),卻像是要展開一場大戰般的非常謹慎,
小女孩一個調皮的小動作都讓大男人嚇得心驚膽跳。
(外表剛強VS弱小,立場卻完全相反,對比)

And I wanted it, I wanted it bad
而我非常渴望這場戰爭
But there were so many red flags
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排山倒海的噩耗
Now 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
而現在又有人在愛情戰爭之中失勢
Yeah, let's be clear, I'll trust no one
而現在,讓我們搞清楚,我不再相信任何人
You did not break me
你還沒擊潰我
I'm still fighting for peace
我依然為了和平繼續奮戰
畫面:
但男子決定還是要面對打這場仗,
但面對捉摸不定的對手,又膽怯後退了(But there were so many red flags)
男子開始謹慎地靠近對手,勇敢面對
"I'm still fighting for peace"
這句我認為應該翻"努力維持心中的平靜"(不為愛情掀起波瀾)


Well, I've got thick skin and an elastic heart,
我擁有銅牆鐵壁般的外皮與堅韌不拔的內心
But your blade it might be too sharp
但或許你那把利刃過於鋒利
I'm like a rubber band until you pull too hard,
我像一條橡皮筋般被你無情的拉扯
I may snap and I move fast
當我快速行進時或許能抓住你
But you won't see me fall apart
但你絕不會看見我精神崩潰的樣子
'Cause I've got an elastic heart
因為我有一顆堅韌不拔的內心
畫面:
男子與愛情的拉扯戰開始,
男子對愛情的攻勢完全無招架之力,只能四處逃竄。
(對照歌詞,表達自己的脆弱,但卻逞強,自欺欺人。)

I've got an elastic heart
我有一顆堅韌不拔的內心
Yeah, I've got an elastic heart
我有一顆堅韌不拔的內心
畫面:
男子逃到牢籠上,那個強悍堅韌,但同時困住自己的堡壘。
(對照歌詞,繼續自欺欺人,逞強,諷刺。)

And I will stay up through the night
我會整晚保持清醒
Let's be clear, won't close my eyes
講明白點,我不會閉上雙眼
And I know that I can't survive
我知道我不會得到救贖
I'll walk through fire to save my life
我也會踏過無情烈火來拯救我的一生
And I want it, I want my life so bad
我非常渴望自己能活下去
I'm doing everything I can
我會竭盡所能做我能做的每件事
Then 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
接著又有人在戰事中倒下
It's hard to lose a chosen one
這實在很難選擇誰會是下一個失去的人
畫面:
調皮的愛情沒了對手,失去玩興,漸漸睡著,
於是男子趁機接近,平靜的愛情看似不那麼可怕,
才又鼓起勇氣試著面對。

You did not break me
你還沒擊潰我
I'm still fighting for peace
我依然為了和平繼續奮戰
畫面:
好不容易接近了愛情,卻又被愛情狠狠地咬了一口,
一點小傷就痛到半殘崩潰。
(對照歌詞,自欺欺人,逞強,諷刺。)

Well, I've got thick skin and an elastic heart,
我擁有銅牆鐵壁般的外皮與堅韌不拔的內心
But your blade it might be too sharp
但或許你那把利刃過於鋒利
I'm like a rubber band until you pull too hard,
我像一條橡皮筋般被你無情的拉扯
I may snap and I move fast
當我快速行進時或許能抓住你
But you won't see me fall apart
但你絕不會看見我精神崩潰的樣子
'Cause I've got an elastic heart
因為我有一顆堅韌不拔的內心
畫面:
受傷崩潰的男子憤怒的與愛情展開廝殺,但繼續被愛情玩弄,無法招架。
(對照歌詞But you won't see me fall apart,自欺欺人,逞強,諷刺。)

間奏
畫面:
愛情逃出牢籠,調皮地看男子掙扎並逗弄著,
但崩潰的男子無論再如何的憤怒都走不出自設的牢籠,
因為那是男子認為的堅韌。

Well, I've got thick skin and an elastic heart,
//Reapeat略//
'Cause I've got an elastic hear
畫面:
看到被自己困住,掙扎到無能為力的男子,
愛情於心不忍,回到男子身邊,
愛情:好啦,不玩你了,一起出去吧~
溫柔的像長輩安慰小孩般,慢慢的引領,讓男子走出牢籠。

I've got an elastic heart 
我有一顆堅韌不拔的內心
畫面:
不管愛情如何努力,感情永遠躲在自欺欺人的強韌中出不來。
(無限諷刺與虐心)

----------------------------------------------------------------------------------
而SNL Live現場的雙女舞者表演,似乎稍微更改了設定

以下是我對SNL Live現場版的解讀:

角色仍為堅強與愛戀,

中間的拉扯掙扎,
由MV的戰爭對峙感,轉為兩者間的胡鬧玩耍鬧脾氣。

最後的結局,堅韌的心,
由MV的牢籠畫地自限(諷刺),轉為在"堅韌的心"歌詞旋律中兩者互相撫慰擁抱。

----------------------------------------------------------------------------------
補充一下,
小女孩不時有吞下,吃進,吐出,或在嘴裡玩弄的動作...
我猜想,那是象徵著付出的感情,名叫「愛」的東西。

------------------2017/08/12補腦補充--------------------------------------------
這首歌開宗明義,第二句就講到愛,很直覺會想到在講愛情,
但如果拿掉愛情,這對立的情感或許也成立,
男子:強悍
小女孩:童稚
主題變成「社會化」,「成熟」,「堅強」
長大後的人們為了很多原因必須假裝成熟,假裝勇敢,
卻變得放不開,綁手綁腳,
有時想要過的稚嫩輕鬆,卻害怕因此帶來的傷害,
最後只能假裝成熟,躲在強悍的背後哭泣,

不過這算是補腦的成分居多,
這MV看來看去還是講愛情比較合理有感覺~





6.8.17

52赫茲我愛你/52 Hz I Love You/無可救藥的浪漫音樂劇




這部片朋友看完院線後有推薦,但我過了很久才看,來點馬後炮分析。
雖然朋友說過是音樂劇,但我看的時候完全忘了..........

邊看電影就邊有被驚艷到,非常的生意盎然,
整部電影很有活力~很適合有情人在情人節觀看~
好笑逗趣,歡樂熱鬧~非常浪漫~



列出本片我喜歡的優點:
1.氣氛熱鬧歡樂
2.歌曲好聽,歌詞有涵養
3.故事線銜接有趣,角色立場串聯有梗有意思
4.女角表現好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電影劇情 , 請慎入==========


續上方優點:
我很喜歡開場那段群舞拱老夫婦示愛,很棒的開場!
蕾蕾的煩惱幻化成騎機車時被一群騎士圍剿,很有創意!
大河來到小心店裡頭亂的情節很有趣,表演也很熱鬧!
大河和蕾蕾的對唱,用太陽和烏雲下雨比喻彼此個性和關係,很有意思!
大河最後的歌內容很感人。
單身女小心這角色的個性塑造很成功,演員表現也很稱職!
張榕容真的很適合男裝,在擺渡人裡飾演的角色也很帥~



不過這部放大了不少音樂劇本質上的缺點,
因為這部是刻意營造浪漫的完全音樂劇,
戲劇的本質被扼殺很多,故事很單薄,
我猜是因為這樣造成客群不多,評價無法擴散出去,
雖有拿到基本票房,但沒賣到口碑票房,成績才會不好。

但既使是音樂劇也是可以有點深度有層次的...
/芝加哥/曼哈頓戀習曲/

我覺得的缺點有:
1.太過童話,苦澀被過度粉飾
2.故事過於單薄,深度不夠
3.歌曲太滿,戲劇太少
4.一看到男角就出戲

本該是主軸的孤單,很模糊,很零散
像是小心和小阿姨第一次出場的互吐苦水
那苦澀被用歌曲過度粉飾,稀釋到感覺不出來,
很多苦澀或有深度有內容的東西,都被埋在歌詞中,
代替了用戲劇演出的方式,讓人沒辦法保留太多印象,
太刻意避開苦澀反而造成反效果,沒有回甘的感覺。
整部電影的感覺就沒有了厚度,過於單薄,
太刻意保留幸福感,變得很童話。

小安和小心撞車後萌芽的愛情,
那段奇幻旅程太過抽離出戲,雖是概念表達,但含糊又沒連結,
有種純粹炫技的感覺,但偏偏特效又是致命傷.....

蕾蕾的現實剝奪感支撐不夠,像是無病呻吟,自尋煩惱,
最後最感人的復合橋段,很可惜蕾蕾的情緒轉折很突然,很刻意
大河和蕾蕾的調性差太多,有點搭不起來的違和感。

其他小問題,諸如
男角都蠻讓人出戲的....
小阿姨的戀愛來的很莫名.....
色調,搭景和特效很突兀.....


4.8.17

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2017 - 新瓶舊酒



這部諾蘭的新作,國內外評價都很好,
電影拍攝沉穩扎實典雅,氣氛壓迫緊張,微另類敘事,
是一部完全展現諾蘭導演手法和功力的作品!
但劇情和情緒安排上,不如他以往作品豐富與厚實,
相較起來比較單純溫和,加上題材不是我的菜,沒有很喜歡。

電影描述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大規模撤退,
觀影前先做點功課對觀看會比較有感,
這場撤退代表英國上下齊心的團結,
並成為日後反攻勝利的關鍵,代表意義非凡
敦克爾克戰役

而這樣眾所周知的「戰爭故事」要拍成電影
其最大的問題,就是會沒有新鮮感,

諾蘭用了點特別的敘事方式,
來增加闡述故事時的新鮮感,
一方面不至於喧賓奪主,
一方面讓觀眾的腦袋不會太閒,
在情節情緒上又兼具積木組合的拼湊累積,

除此之外,要如何感動人心呢?
電影重點擺在整個事件中各種處境的人心,
戰役中的各種狀況帶出每個不同立場會有的心境與變化,
然後,凝聚,鼓舞,振奮
是一部用新的角度和手法講一件老故事的電影~
但可能我小時戰爭電影看不少,
核心主題有點八股,千篇一律,所以沒太多感動。

另外,
這部戰爭片的配樂相當讓人不舒服,壓迫感很重,
但是相對之下,營造出來的緊張情緒和戰場氣氛是成功的,
我猜大概是諾蘭的堅持,畫面維持典雅復古以符合年代,
但攝影平穩,剪接節奏緩慢,會造成緊張度不夠,
所以採用用配樂來營造緊張感的方式。
《敦克爾克大行動》電影配樂的秘密:「聽覺錯覺」

話說,
大部分西方的電影,條理都很清楚,
稍微仔細想過之後,分析起來都有跡可循(相較於東方的文藝片)
這點不知道跟笛卡爾的方法論有沒有關係(亂猜的)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電影劇情 , 請慎入==========

敦克爾克大撤退,又稱發電機行動:
英法盟軍被德國打退至敦克爾克沙灘,德國打算用轟炸機殲滅被圍困的40萬英法盟軍,
沙灘地形使英國無法以軍艦載軍撤退,迫使用民間小船載運大量的軍隊撤離,
九天內成功撤離了八成軍隊,成為了之後反攻的基礎。

電影的敘事手法,
將視角分為三條故事線,三個時間軸,
在同一時間穿插,多了變化並增加緊張感

1.陸   一星期 :撤退兵 戰地視角 求生意志
2.海   一天  :民間船 民間視角 不捨與熱血
3.空   一小時 :戰鬥機 救援視角 犧牲奉獻

電影開頭就有寫出三個時間軸,但當下不會知道是什麼意思,
雖然看到中間就可以知道是三段不同時間軸的穿插,
但其實早就忘了開頭寫的一星期,一天,一小時,

情緒比較沒有聚焦,都是些小故事,
提幾個我自己覺得比較有意思的部分:

三段中,主要還是以撤退兵的視角為主軸,
我對於撤退兵在求生意志上的表現手法覺得很有意思,
默默不語的戰場求生意志,用眼神就能表達,
從一開始的偷鞋喝水,救人偷渡,登船不進門,緊迫卻腦袋清楚,
回到岸上淡然地看人自殺,卻任何一點生存契機都不放過,
種種小故事都表達出對險境的歷練與求生的渴望,

撤退法兵的處境有沒有代表著大撤退殿後沒撤出被俘的兩萬法兵不得而知,
但法國兵最後的犧牲也帶出戰爭的無奈與現實,

撤退兵與救難民間船銜接得那一刻,最後一個拉起水面的是主角撤退兵,
這段的剪接與銜接也很有意思~

海上懦夫意外害死熱血年輕人,淡淡的不安與懊悔,默默消失在人群中,

撤退兵回到家鄉,對於盲眼老頭的迎接,誤認為是對自己的責難,
打敗仗自責不安的心境在最後火車到達家鄉那一刻,
被全國人的迎接而煙消雲散,成功撤離燃起了將來的希望!

除了前段求生意志之外,其他心境都沒有太長的累積,
雖然懂得導演的用意與心情,但心情轉折多少有點突兀不自然.....
不是我喜歡的電影,但也很值得一看!


18.7.17

明天,我要和昨天的妳約會/ぼくは明日、昨日のきみとデートする




忍著眼淚,珍惜無法重來的圓滿。

特殊時空背景裡的遺憾純愛電影。

雖然設定上有些矛盾不合理,但畢竟不是重點,看懂即可,
兩人的處境和心境才是核心,有點像日本人的櫻花精神~
雖然不是很厲害的電影,但有趣的題材又有搔到癢處~(咦)
十分催淚~後勁強~

話說,
從小到大看過無數日本作品,不論動漫電玩電影,
不得不說,日本在奇幻世界觀的設定上真的首屈一指,
但總有一種球判,協辦全是你的人,都給你玩就好的感覺,
雖然看似完美合理,但其實很多漏洞都巧妙避開的問題,
例如柯南和金田一其實都有這種問題......很是刻意,
所以後來都不太喜歡看日本只剩推理結構的作品...(例如以上兩部)

但日本新鮮有創意的題材仍然不斷的湧出,
就算世界觀有漏洞不完善,但也只是個引子,
日本人知道重點要放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上~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電影劇情 , 請慎入==========


--------------------理性感想------------------
電影的梗從片名就可略知一二,
看過簡介,從第一次見面後就能猜到梗了.......
但我一直把心思放在女主角這天是哪天,
哪些知道,那些不知道,這天心情應該怎樣...等等,
後段的男女時間軸穿插的也有點來不及反應....
整理邏輯期間害我出戲不少....

難怪不少人說二刷比較感動,因為可以專心放在情感上~
不過我沒有二刷就是了...

一開始從男主[高壽]的視角正常敘述戀愛過程,
中段爆出女主[愛美]與男主角逆向的時間軸,
隨著高壽的回憶越來越多,愛美的回憶卻是越來越少,
愛美靠小時候遇到年長的高壽講述的筆記與高壽相遇,
愛美的堅強,圓滿這段一輩子只有30天的愛情,
最後段再逐漸補完愛美承受的傷心與難過,讓心疼加劇...
成全高壽的愛情進程,完整兩人的相遇~

可惜中間相愛的過程省略不少,
我猜是因為演越多越違和,破綻越多....
畢竟愛情還是需要有不斷累積的共同回憶細節.....
過程一多,這些不合理的違和感多少會被觀眾察覺...

舉例:
第29天,拜訪高壽父母,其實只是愛美第二天,雖然剛見面時有帶一下愛美的不適應,
但後來用餐時說高壽和父親很像,還是有點違和...不像才第二次見面...

中段的時光膠囊盒,大合照的照片是為了取信於高壽與觀眾,這也有點刻意。

--------------------感性感想------------------

一輩子只有這30天的愛戀,是這部電影最大的遺憾,

[愛美]的犧牲,她抱持的情緒是這部電影的重點,
愛美獨自承受著逐漸消逝的愛戀,
與高壽的分離在既也仍配合時間軸演出,
完整高壽的戀愛進程,還有兩人命運的相逢....
除了戲中高壽有提到愛美承受的痛苦外,
我個人印象比較深的還有 :
1.
[高壽]的第二天,
[愛美]倒數第二天,幫高壽搬進住處,
與高壽的好友[上山]說道:高壽以後還請您多多照顧,實則在告別,
2.
[高壽]的最後一天,在車站手緊握著[愛美]直到最後,
而[愛美]的最後一天卻只能和[高壽]說完「明天見」之後,蹲哭在電車內,
3.
高壽最後一天和愛美道別時說 : 愛美和高壽的命運形成了一個圓
電影的最後,最終的最初
5歲[愛美]問35歲的[高壽] : 我們還會再見面嗎?
20歲的[愛美],
"最後的一次"來到[高壽]的住處,縱使還沒有人搬進去...
"最初的相遇" 趕上與[高壽]邂逅,[愛美]心想 :
終於與你相遇了。

[愛美]的愛,為了不要錯過,能讓命運再次碰頭...
畫成一個圓。
讓人心疼。


14.7.17

猩球崛起 Planet of the Apes 2011~2017

這部系列作最讓我佩服的是:
讓身為人類的觀眾...
觀賞一個不利於人類的電影卻還能產生同理心。


[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2011
系列作最經典又好看的是第一集
在人猿同理心這方面就非常的讓人驚豔,
又同時挾帶著人類的自大與弱小...
相當多的諷刺和對比以及毛骨悚然,非常精采。
可惜最後大戰有點多餘...
我2011年時寫的影評[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2014
到了第二集,可能劇情的需要,讓觀眾的立場變得很搖擺不定...
沒了人猿主視角的同理心也沒了諷刺...變成了單純的陰謀及戰爭戲...




[猩球崛起:終極決戰][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2017
最新上映的第三集,終於拉回了人猿的主視角立場,
並與1968年的舊作故事銜接上,雖然銜接上和舊作稍有出入,
但還算合情合理,而且掰的熱血又溫情,雖然步調有點慢和拖戲嫌疑....
但能把人猿視角放這麼大,還讓人類方的失利不那麼恐怖卻還帶有溫情...
這項操作真的還蠻不容易的~~



最後,當然,超強的CG技術.....已經讓人跪在地上看了...
除了第一集還看得出CG痕跡...
之後兩集很少會讓人注意到是CG,
不會讓觀眾出戲真的是最大的功臣(工程)
唯一的缺點就是我們人類對動物的辨識能力低,
就算所有猩猩都不一樣,但在觀眾看來長的都一樣...
所以編導才需要刻意加入胎記和傷疤來讓觀眾區分。

--------------------------------------------------------------------
話說1968年的浩劫餘生(planet of the apes),
只是一個單獨想要反諷人類自大的電影,
卻能在這麼多年後衍生出這樣的系列作,
只能說想像力無極限~~
把人猿智化,人類退化的過程合理化,
還排除了人類核戰世界末日的萬年老梗,
重新創作出更為吸引人心的戲劇,
這部的編導和操作實在不簡單~~~

4.7.17

卡夫卡的奇幻與現實

老實講,我從沒看過卡夫卡的任何作品,
但不斷聽聞「卡夫卡變形記」這部歷史悠久的作品,
這兩天好奇之下了解了大致劇情.....
大綱是:
敘述一心為家人著想並養家的主角,突然變成甲蟲後無法工作,
但仍然心繫著家人卻拖累了家庭,最後遭到家人遺忘與拋棄而孤單死去。

非常不可思議又悲傷的故事。

看完後,馬上聯想到現實中有重病患者的家庭,
是部很容易在現實中找到相應事件的故事,但大家都只著重在奇幻上,
卡夫卡多少隱喻著自身的處境或是感受才寫出這樣的故事~

這讓我想到很多動漫與奇幻電影也是由現實生活體驗衍伸出來的,
可惜現代人在現實世界衝刺了太久,抹殺了與生俱來的想像力,
沒有真實感,沒有實際體驗過的就無法體會,失去了聯想力
很多人對動漫和奇幻作品都很無感...只會覺得太過抽離...
但實際上很多動漫和奇幻作品都是有相對應的真實生活感
----------------------------------------------------------------------------------------
舉幾個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例子:

[獵人Hunter x Hunter]
在動漫[獵人]中,獵人都會一種基本的念能力「氣」,
而要學會使用氣,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經過長年的訓練,慢慢領悟出來,
第二種則是經由他人用念能力打擊出來,體質不佳者會重傷或死亡,

當初看漫畫看到這段,馬上會聯想到年輕人進入職場的洗鍊...
或是對愛情的崇景與幻滅,
當新鮮人剛進入社會時,對現實世界的狡詐與險惡並沒有認知和體悟,
就算知道也無法馬上進入狀況應對,或多或少仍抱持著自己天真的想法,
通常都要經過多年反覆的挫折打擊和領悟,才開始覺悟並找到相應的手段
而要走捷徑無非是親身經歷最痛最慘的當頭棒喝,才會有最深的體悟!
但通常結果非死即傷(牢獄或是身心重創)。

這種狀況也與獵人中小傑與奇犽學會念能力的過程十分相似!

[我的英雄學院]
上一篇有寫到的動漫,將每個人的個性比做英雄的超能力,
除了鼓勵大家重視自己的不凡之外,也鼓勵大家好好運用自己的超能力(個性)

[X戰警 第一戰]
在中後段,X教授教導萬磁王如何控制其超能力,
也就是將情緒穩定維持在憤怒與理智之間。

這橋段可以應用在現實中任何人處理任何事情上,
因為,
過度的憑感覺與情緒化,會讓事情變得亂七八糟,沒有根據,
過度的理智切割與規格化,會讓事情失去初衷,沒有人情味,
將感情與理智維持在一定的平衡上之時,
事情通常都會獲得比較好的解決。
----------------------------------------------------------------------------------------

當然還有無數的例子在各種奇幻的動漫與電影當中,
這也是我最原先的出發點~
我心中默默的希望,
我的每部自製作品中,
都一定要含有奇幻元素!!


25.6.17

動畫[我的英雄學院]--天賦不代表一切

幾年前就想寫關於天賦不足的人該如何自處的故事,
但礙於天賦不足寫不出來(咦?),
最近剛好看到這部很有趣的動畫,
畫工很棒是一開始吸引我觀賞的原因,
但更有趣的是,
他顛覆以往動漫畫英雄的該有的刻板條件,
拿掉了英雄主角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天賦

主角「綠谷出久」出生在一個
人人都有超能力,世界充滿英雄的時代,
這世界與生俱來的能力被稱為「個性」,
而少數沒有能力的人被稱為「無個性」,
而綠谷就是一個超級熱血卻沒有天賦的「無個性」,

如此絕望的設定,但為了實現成為英雄的夢想,
卻發展出超熱血的劇情~加上超魄力的畫面~
激發出許久不見心深處的簡單感動與熱血~~~
鼓勵平凡的大眾,打破天生的優劣勢,追求夢想!!
也用不同的方式講一個大家都知道卻遺忘了,
最簡單最平凡最有力的出發點~
「什麼是英雄」

除了主角成長發展的主軸外~
動畫中滿滿的強力天賦對決更是一大賣點~~~

雖然不及熱血神作「天元突破」的超熱血,
但也是我近年來看到最能激起熱血壯志的動畫了~

若有經過相當的挫折也省視過自己的人會喜歡這部作品~
若只是想要一昧地看到強強強,爽爽爽的人可能就會失望了~
-------------------------------------------------------------------------
我認為,
「人的個性」(不是動畫中的能力-個性)
一個人的脾氣,性格,主動,被動,自信,害羞,定性,慾望....等等等
除了後天環境造就之外(家庭,朋友,學校,與自身相處最久的環境),

本身性格的基底就是天生的天賦,
舉個例:
有的人,想到就做,超有執行力,果斷,勇敢,卻相對沒有想的太多,
有的人,一開始就想很多很遠,雖然深謀遠慮卻擔心害怕,優柔寡斷,

這些就像動畫中的能力一樣---個性

了解並調整,  (充分了解自己,不斷調整)
萃取與承受,  (萃取優點,面對並承受缺點)

我想,
這也參雜在這部動畫中鼓勵大家 !

23.6.17

[花甲男孩碎碎念]


2017年台灣電視劇《植劇場 花甲男孩轉大人》
目前看完電視播到第5集,來寫一下心得,

一直很少看電視劇(日劇,韓劇,美劇),台灣的就更少了,
最近因為HBO投資的第一部台灣電視劇「通靈少女」而開始注意到台灣電視劇,
跟著才知道 台灣 植劇場 系列,

起初是因為嚴正嵐而開始看「花甲男孩」,
被花甲(盧廣仲)和阿瑋(嚴正嵐)的手筆劃對手戲片段吸引到,
喜歡這種貌似愚蠢卻很親暱可愛的曖昧舉動~(當然還有可愛的嚴正嵐)
另一段很紅的片段,花甲(盧廣仲)和爸爸(蔡振南)的吵架戲也很精采,
只是少了點感覺...少了些真正父子間的感覺XD

這部戲
真實重現台灣本土的家庭文化,
有很多類似家庭問題的人看了會很有戚戚焉,角色眾多,感情豐富,
讓每個角色的內心衝突在同一個時間點全放到檯面上衝撞爆發,
一整個很有戲,看了就會想繼續看下去,

所有的男性都是惹禍的屁孩,所有的女性都是默默承受的收拾善後,
如此刻意的強調安排,雖是本作的主軸,
但我猜也跟原作小說作者本身是男性,深知男性的蠢有關係XD

雖然製作執行面上屬於一般粗糙的台灣電視劇規模,感覺得出經費有限,
很多地方會想跳過,比之前HBO精緻的「通靈少女」遜色不少(當然影片長度也多了一倍多),
但是劇情面上比「通靈」豐富有趣很多,很有看頭~
(「通靈少女」我最後都跳著看...)

目前為止,喜歡 龍劭華,花明,史黛西姊姊,這三位演員的演出~
兩位越南外籍演員也演得很出色~~
蔡振南不用說,當然也演得很棒,
但蔡振南本身自然散發的霸氣太強烈了,
一直無法讓我對這個超俗辣角色入戲.....
嚴正嵐演的也很細膩~

盧廣仲飾演的花甲,讓我有點錯亂...因為一下看到花甲,一下看到盧廣仲...
看幕後,感覺是因為常會抓演員自然演出的拍攝方式造成的,

而這在花甲,雅婷,花明三人的三角關係上就變得很微妙,
因為感覺戲裡戲外的關係剛好相反.....(亂猜的)
所以一直有種 雅婷 其實也喜歡著 花明 的感覺,
但我猜是因為從戲外帶進去自然流露出來的,
導演刻意留著這部份可能也是想多點戲劇效果,
不過看到第5集的劇情和第6集預告.....
戲裡他們的關係應該不存在這種感覺...XD

看第6集預告,應該會是情緒大爆發最精采的一集吧,很期待~


8.6.17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1982+續集預告

小時沒看過這部1982年的經典科幻電影,
一直到前幾年才看了導演版,最近又看了第二次,

他的經典在那股後現代的憂鬱,懷疑衝突,還有科幻風格,

而這些經典影響後人甚鉅,尤其是科幻視覺風格,
都已經被後人多次的致敬和發揚光大~
所以已經看過無數部它的致敬片的我,
再回頭看這部步調緩慢的原著,
多少覺得無趣....
可惜小時候沒有第一時間觀賞到....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電影劇情 , 請慎入==========

這部電影被講了這麼多年,就不多贅述,
聊聊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部分~

--視覺風格
開場的夜晚城市鳥瞰,還有幾根噴火的工廠煙囪,
馬上聯想到Final Fantasy 7 開場的神羅工廠畫面,

飛行車和公寓電梯,巨大廣告看板,看板廣告飛行船
近未來的科技感融合東方風格
夜晚雨天髒亂的城市街景,

最直接的聯想到
第五元素,攻殼機動隊1995,魔鬼總動員,攔截記憶碼

--後現代的憂鬱,懷疑衝突
整部電影步調緩慢,憂鬱,
在科技文明發達的都市中,孤獨地活著,
不時充斥著腐敗與不對等,
自視的高階傲驕女瑞秋,突然發現自己的記憶都不屬於自己,
自己只是科學家無情的實驗品複製人,

這也被應用到了押井守1995的攻殼機動隊動畫中,
雖然原著漫畫中也有,雖篇幅不大,但押井守放大了這個效應,

而主角戴克的獨角獸夢境,與最後同事留下的獨角獸摺紙,
也被導演雷利史考特證實,戴克就是複製人的證據。

電影情緒由偵緝罪犯同時引起主角自我懷疑的氛圍,
雖然不是很直接明顯,卻相當的有味道~

這對押井守1995的攻殼機動隊動畫多少也是有點影響。

--悲劇人物-羅伊Roy
殖民地叛變複製人的首領,
意識到自己生命即將結束(手指張不開),
無所不用其極的找向他的造物主尋求延命之道(整個讓我想到普羅米修斯),
如煙火般燦爛卻短暫的人生,註定無法延續,
悲傷的情緒使他無法原諒創造出自己卻又不負責任,
將生命如玩具般玩弄的科學家們,
在最後臨終前的時刻,和主角展開生命中最後的一場遊戲,
並非生來就是無情的殺人,也看過人類無法觸及的宇宙景象,
只是希望有天能如鴿子般自由的翱翔。


=========35年後的續集  銀翼殺手2049==========


預告開頭就是銀翼殺手的複製人製造公司總部,
搭上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配樂,相當令人懷念,

而講話貌似總裁的人卻有著上集複製人的特徵-紅色虹膜瞳孔?
主旨講著區別人種,指的應該就是複製人與人類之間的界線,延續第一集的主題,
巨大廣告牆也進化成了巨大的全息立體投影,
年輕的銀翼殺手遇到上集的銀翼殺手戴克,劈頭就說要問問題
就像是銀翼殺手辨別複製人的手法-問問題,
暗示著上集戴克是複製人的矛盾延伸,年輕銀翼殺手也是複製人?
打扮年輕奇異的女性--和上集叛逃的女性複製人十分相似
總裁身邊的黑髮瀏海女性助手--上集被植入記憶的女性複製人瑞秋
後段再來個眼睛特寫,呼應上集開頭的眼睛特寫

很多地方都讓人想起1982的銀翼殺手,十分令人懷念~

===============2018/01/14補充===============
看了第三次 1982的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才看懂為什麼最後羅伊要先折斷德克的手指,

複製人羅伊Roy要讓主角德克(與觀眾)
對他死期將近卻無能為力的處境感同身受
羅伊廢了德克的手指,就像羅伊自己的手指一樣,無法控制
而不斷的呼嘯與追逐,野狼捕食獵物,
要讓德克感受到羅伊的處境,被獵殺的處境
還有被死亡追著跑的恐懼

羅伊用鋼釘刺穿萎縮的手掌使之活動,
羅伊表現出對活下去的執著,
德克卻消極地躲在浴室逃避,
羅伊嘲諷著德克面對死亡時要更加積極,

最後救起德克時,羅伊說這就是身為奴隸的恐懼,
因為羅伊的死亡是人為的,是被他的創造者設定好的,
而救起德克的就是,原本應該萎縮,
卻被羅伊用鋼釘刺穿,努力活著的那隻手,

為什麼這麼努力地想要活著卻還是必須死。

半瓶醋說導演雷利史考特拍這部戲前兄長過世,
有種感覺,他將上帝奪走他所愛之人的悲憤都化作電影情節了...


6.6.17

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 2017-還記得赤子之心嗎?


講講最近這部很紅的電影,
我蠻喜歡的,有被沸騰到~

但若先不論"特效" 和 "蓋兒加朵"有多正

我相信很多人就會這樣問:
"那這部片還剩下什麼?"
我在猜,那就要看你被社會化了多久?
你還剩下多少赤子之心?

很有趣的是,我和朋友們一起看完這部電影,
有人哽咽地說哭了兩次,也有人無感的覺得不怎麼樣,
而我
剛好介於兩者之間,兩種心情我都懂。

來講講我的感想
電影前半:20分,電影後半:50分
那這麼不及格的電影哪裡好看?

前半真的很像"美國隊長1"那樣的無聊.....
平舖直述的交代劇情,想搞笑又笑不太出來的梗,
好笑的也都在預告裡了....
後半多了刺激打鬥,特效還有一些小轉折,
但總的來說,也沒甚麼劇情.....

那到底為甚麼好看?
其實是最單純的正義,赤子之心的熱血!
「赤子:初生的嬰兒。比喻人心地純潔善良。出自《孟子·離婁下》。」
電影當中有兩段非常的激昂沸騰!瞬間達到了80分的程度!
就是我先前提到的,有朋友哭了兩次的那兩段,
都是從女主的赤子之心為出發點,加上配樂的共鳴!
一口氣將前面的累積釋放出來!算是很成功的地方!
雖然是老掉牙的劇情,
但卻挖掘出了心底深處很久不見的赤子之心的熱血!


社會化完全的人,可能很難對這種東西產生共鳴~
如果這兩段沒有打到你,你也沒Catch到,
那這部片對你來說就會是我之前講的,
介於20分~50分之間了....

這是一部很單純的電影!
一部單純喚起你赤子之心的電影,
來看看你還剩下多少赤子之心吧~


===========2017/09/17補充===========
關於先前講的神力女超人「赤子之心」
我想到了更明確一點的解釋:

堅持著不切實際的信念,
挾著初生之篤不畏虎的精神,
清澈沒有懷疑到貫徹實現

重點在不切實際四個字,
電影替懷抱愚蠢信念的觀眾吐了一口怨氣!

對這部電影沒感動的觀眾,
我猜是沒有過,忘記,或脫離 愚蠢信念 太久的觀眾。


2.6.17

崩壞人生Demolition 2015-拆掉麻木的世俗偽裝,重新找回你我


你是否因為汲汲營營的事業打拼,而忽略了最親密的家人?
你是否因為庸庸碌碌的隨波逐流,而忘了原始的單純感動?
拆掉麻木的世俗偽裝,重新找回你我。

兩年前看到預告很期待,但冷門到都忘了,
最近才又想起這部電影,看完不如期待又超乎期待(?)
以特殊的心理層面重新審視自己與家人的過世,蠻有意思的,
憤世忌俗的人會喜歡,
但如果你看完的想法是有錢人就是任性的話,
那可能你認為的憤世忌俗和我的不一樣.....

電影的感覺和預告不同,
沒有把事情講的這麼明確,而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所以就來把我感受到的寫上來記錄一下~

那我的感受呢?
就是最前面三行,謝謝

以上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電影劇情 , 請慎入==========



發生甚麼事?出車禍了嗎?我老婆死了?
生活感覺沒甚麼不同啊?
為什麼我不覺得悲傷?
我愛過我老婆嗎?
但心裡有種鬱悶發洩不出去.....
好想找人說說心裡話.....
-----
隨意寫的心裡話有人回應了!!!
能說出實話的感覺真好!!
就當個暫時的避風港吧!!
-----
但是心中的鬱悶怎麼都找不到原因....
到底是為什麼?好想知道啊!!
拆解吧!!
發洩吧!!
說實話吧!!
痛得好爽啊!!!!!
多久沒有這種真實的感覺了!!?
好像麻木了十幾年....
就像心被蟲咬掉了一大塊一樣....
總是被別人,被時間推著走,
一直漫不經心,沒有在乎的事
上次邁開腳步追尋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時候了?
-----
紙條?我看過啊?
我真的好好看過嗎?
這些生活的點滴,生活的紀錄,
這麼的可愛,原來她這麼的可愛,
為甚麼我以前沒注意到?
那些我從不去在意和關心的小事,
原來就是我們相愛的證明,
原來其實我們這樣的相愛過。
.
.
.

22.5.17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與 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

普羅米修斯 ,富藏韻味:90分
異形聖約 ,驚悚回味:78分

普羅米修斯個人十分喜愛,看完後亦有收藏藍光,
續集 異形:聖約 上映,所以將觀後感寫在一起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用心的劇本遇上精湛導演雷利史考特,
劇情片的內涵,
特效片的畫面,
驚悚片的情節,
主要角色間的互動和細膩反應都讓角色們的個性鮮活起來,
看完電影,對主要角色的印象都頗深刻,
而角色之間的關係更帶出這部電影的主題,
奪神之火,對造物主的挑戰,
將人類起源和異形連結,非常有意思的巧思
沒有講明卻讓觀眾深深感受到人類被自大反噬,
也是異形系列裡的其一主旨

異形怪物的畫面不多,
風格與原異形系列差異頗大,造成反應兩極,
但段落情節營造出的氛圍和情緒,
每個進展都讓人既毛骨悚然又好奇期待,

如此意味深長,韻味濃厚的前傳電影,
也是一部新的經典。

==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
延續普羅米修斯的劇情,卻沒了其中的韻味
取而代之的是更直接的感官刺激和更強的心理驚悚,
這集編導的目的在解釋普羅米修斯的懸念和異形的誕生,
以及彌補原異形影迷沒看夠異形的不滿足,
增添不少異形1,2集的致敬懷舊橋段,

雖然電影延續人類被自大反噬的主題
但片中角色眾多,卻都沒能留下印象,
角色鋪梗情節不少,卻沒凸顯出角色個性,描寫失敗
伴侶移民的設定沒發揮出張力,是不是伴侶集團似乎沒這麼重要,
而和異形對峙的場面雖說是懷舊,但另一角度來講就是老梗.....
沒有新意,又少了寓意,就沒了韻味...
縱使導演雷利史考特精湛的加持,
也掩飾不了劇本的粗糙(相較於普羅米修斯),
但仍然是異形系列的佳片,
電影中段的詭異和驚悚是本片我最喜歡的地方。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電影劇情 , 請慎入==========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這部的寓意很多,沒講明的懸念很多,
用這些東西刻劃出各個角色的很多面向,是本片非常成功的地方

如果對這些概念有興趣,推薦看看Youtuber 「誰不重要」 的解說影片

[電影研究] 神之解說 : 《普羅米修斯》(附《異形》系列)

這已經是論文等級的解說影片,內容非常的用心,
收集並結合了網路上的各式說法以及編導的說法,還有他自己觀察到的想法,
雖然有很多是補腦出來甚至並非編導本意的內容,
但還是有很多觀眾沒注意到的細節,非常有意思~

不過我覺得,把所有人事物講的這麼明,還全部上標籤的解說,
反而讓電影變的不是那麼好看,沒加到分,反而扣了點分.....
但普羅米修斯在我心中已經有了很重的份量,所以還能接受,

------莎莉賽隆
我對「誰不重要」解說中的莎莉賽隆這角色是生化人很不認同,
細想後卻讓我發現她這角色更多層面的意義,

起初我認為她不受父親偉倫重視是因為性別歧視與能力不足,
但對照 聖約 的開頭,大衛 之於偉倫的意義, 說明了
偉倫身為一個生理父親,他更想做實質意義上的「造物主」。

蔑視 造物主賦予的生殖能力  -  莎莉賽隆
重視 成為造物主的創造能力  -  大衛

這概念呼應了普羅米修斯的標題與整部電影的主軸,
這差別待遇的目的,應該才是 莎莉賽隆 這角色在電影中的定位意義。


------大衛
「誰不重要」解說影片的第十八章尾巴有提到
不死的大衛回到過去成為工程師的始祖,

而 大衛
名字 來自於大衛像,
大衛像本人,大衛王:
1.曾為牧羊人(照顧睡眠倉)
2.也是詩人,音樂家
3.殺了某女的丈夫,之後娶為妻(蕭)
4.後裔 為 耶穌

而耶穌就是工程師(導演雷利史考特證實),
所以這則網路猜想就變的很微妙,

雖然變成穿越劇會讓整齣戲爛掉.....
不過這懸念是還蠻有意思的就是了.....


======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
這部續集一開始的離子風暴,下了個懸念在於是否刻意人為?
但沒多加琢磨,要看是否為之後續集鋪梗...
而這段災難事件,除了帶出劇情外,也肩負角色刻畫的作用與責任,
但整部戲的角色刻畫很是模糊,不知所云....而變的空洞,

代理副艦長的選角,不知為何,
第一次看預告就讓我想到異形第一集生出異形死掉的那位老兄,
而他的領導無方也讓我想到異形第二集的軍人領頭上校,
探險船的安全座椅設計,讓人重溫了異形第二集的運兵車,
年代雖然是普羅米修斯之後,但科技感卻較為原始,有點80年代的感覺,
還有電腦"母親",在在都與異形1,2集銜接,讓影迷懷念

星球探險,恐懼與未知好奇感,氛圍很不錯,
可惜有點短,不太夠力,可能怕重蹈上集覆轍...

大衛與聖域的出現開始進入解說橋段,
這段我覺得很可惜,未知的種族可以有很多地方可以刻畫,
並與未知星球的好奇感做結合,就算死光也是有故事可以講...
但感覺編劇完全不想在這上面下功夫.....
也有可能是續集內容,所以全都剪掉了.....

而我最喜歡本片的段落是大衛的創作動機和行為,
是本片中唯一最有存在感的角色!!
也是本片最詭異,最讓人不寒而慄的部分,
法鯊一人分飾兩角,皆是生化人,卻讓人感受到其中的差異,
編導和演員的功力都十分讓人佩服~
關於這部分,推薦一篇影評,有提到電影中那段讓人疑惑的對話

藍色電影夢》異形聖約:拜倫與雪萊

人類創造出大衛,大衛學習人類,也承襲了人類的自大,
不死的大衛覺得自己更有資格成為「造物主」。
就如同他的造物主偉蘭,透過創造來證明.
玩弄生物,蕭的遺體,生化人的噬主,創造,自我思考,進化
人類想反抗造物主,卻也被自己的創造物反噬,
每一劑都是讓人不寒而慄的恐懼針!
但可惜過程跳來跳去,太過散亂,無法累積情緒,讓張力散掉了,
感覺很多東西要講而未講.....

異形誕生後,就是各種懷念和致敬.....
運送平台上的異形大戰,淋浴間的異形爆頭,母艦上的異形彈射...等等
唯一的梗,大衛假冒瓦特,也很容易猜想出來就是了....

我感覺這片是部過渡片,說騙錢也不至於,只是相較之下有些空洞,
本片重點在於抓回異形老影迷的心,滿足普羅米修斯不足之處,
我猜想之後的續集才會是重點!


-------------------2017/05/22補充-------------------




這是電影上映前的預告片段,沒有放在正片中,算是所有角色的個性和關係簡介,
其中吃飯噎到的梗也是懷舊異形第一集異形破胸而出的橋段,只是沒甚麼緊張感XD
這段影片命名為"最後的晚餐",艦長詹姆斯法蘭柯的披毯子造型,明顯象徵了耶穌,
那誰是背叛者猶大呢?
由電影的結果來看,應該只是簡單的隱喻了副艦長背棄原計畫而前往新星球的決定,
所以猶大就是副艦長,片段中也可以發現他的表現最為突兀不尋常...
雖然沒甚麼意義和深度,但也是個趣點.....

----------------
另外在維基百科上也看到了 普羅米修斯的編劇 戴蒙·林道夫有提到 :
「如果我們有幸製作續集的話……它會和原本的《異形》距離更遠。普羅米修斯中有些劇情元素是故意讓其沒有得到解決,以便在續集中給出答案。」
導演 雷利史考特也表示
「還需要有一部額外的電影來彌合《普羅米修斯》的續集和《異形》之間存在的差距。」

我上述提到聖約是過渡片的說法似乎就更合理了,
而編劇的說法也說明了為什麼下一集會是聖約的前傳...並且擺在聖約之後上映...
大概是因為會比普羅米修斯更不異形,會流失更多老影迷的操作策略...
所以這集聖約才會這麼積極的懷舊....



22.4.17

攻敵必救 Miss Sloane - 動腦界的超級英雄爽片

動腦界的超級英雄爽片
推薦給喜歡鬥智,陰謀,算計,政治,女權的朋友們~
但觀賞時記得要專心,節奏快,名稱多,頭腦也要動得快.....



很精采的劇本,情節峰迴路轉
連一般對白都在陰來陰去的~
女主角演得很棒~是全片的焦點~

看到如此精彩的劇本,
不免想到會否和奧斯卡沾到邊(以為是明年度)
雖然看完覺得精彩,但和奧斯卡還是有些差距

後來才知是去年度(2016)的電影,奧斯卡沒有入圍
有人說沒入圍是議題太敏感不討喜........
我倒覺得不是,
因為前一屆奧斯卡得獎的驚爆焦點和大賣空,議題也很敏感

整體來講,「攻敵必救」是商業娛樂爽片。
我認為問題在他的劇本是兩面刃,
好看的是他的陰謀狡詐,情節出乎意料,
主角Sloane的個性塑造也非常成功,各種面向都有顧到~
但也因如此,劇情太過英雄...情節營造非常刻意....很像在下棋,
議題從頭到尾雖然都一再被強調,也提到政治黑暗面,
但政治手法不算新奇少見....也沒做太深的討論...

電影重點都放在女主角身上
議題上的討論變成商業娛樂片裡的籌碼,全都失焦了......
如此很難讓觀眾和現實有所連結,
格局因此變小...失去了議題性。

這時又要提到....
2013年的出神入化(Now You See Me)
比喻上來講
就是一部政治算計版的出神入化.......


1.4.17

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 2017-失去靈魂的拼裝『殼』

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 2017 影評


=============2017.06.08補充===============
重看完銀翼殺手後發現.....
攻殼機動隊真人版不是在拍攻殼...
根本在拍銀翼殺手.....
雖然攻殼的確有致敬銀翼殺手...
但也沒必要這麼瞧不起攻殼吧!!
西方人的eagle也太大了!!
========================================

沒看過原作或對原作研究不深的人會喜歡,
攻殼腦粉要看要做很強的心理準備....

預告裡的畫面還蠻讓人期待的,
但內容卻跟原著完全不同,角色性格和劇情都走樣了,
看完預告的感想就是----只剩下『殼』

進戲院看完電影後,
果不其然,『空殼機動隊
調侃的誇張形容就是"子供向"的攻殼機動隊

畫面視覺上
效果有出來,蠻有想法的,算是最有看頭的部分~
可惜為了還原1995年押井守的畫面,跟很多新想法的畫面其實不搭,
東拼西湊,結果就是讓整個視覺風格很雜,各式質感落差很大...

劇情角色上
因為看了預告,也就抱著全新作的心態觀賞這部電影,
但就算以一部新作的角度看這部電影,內容也是乏善可陳...
劇情是好萊塢基本款的陰謀翻轉片....完全沒有驚喜...
而其他類似懷疑或是哲學性的情節,都是很表層形式化的重現...

本片除了畫面上貪心的塞不搭的想法之外,
劇情上也貪心地為了拍續集而鋪路,把劇情全改掉
所以整體故事和世界觀有點像前傳的概念,
少校的性格完全被抽換掉,換成了很純真的個性,
可是少校的威悍才智在原作中是個很有賣點的關鍵....改掉就輸一半了...
再來和巴特間的友誼和莫名的曖昧和信任也完全消失(應該說描寫失敗)
更不用說其他角色的描寫,都是插花,只是名字剛好相同罷了,
倒是北野武飾演的荒卷課長,雖然突兀不搭,卻是電影中最成功的重新塑造角色

電影中的世界,科技也不如原作中的發達,
義體化都還在萌芽階段,而靈魂意識網路應用也很少...
整個世界觀的呈現非常模糊....

電影畫面和情節上還原了很多1995年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
但尷尬又弔詭的是,
會喜歡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的人,重點是對靈魂的質疑的氛圍,,
而喜歡TV版的則是陰謀論和抽絲剝繭,爾虞我詐的社會事件,
但電影卻把這些部分用好萊塢的粗暴劇本全部蓋掉了,
喜歡攻殼機動隊的腦粉八成都會不能接受而反感,
而能夠坦然地把這部電影當全新作來看的觀眾,
通常都沒有很深入了解攻殼機動隊,沒有愛的成分
那看到押井守的畫面就不會有太大加分......
還原經典,變成了只剩下噱頭...

最後成為了一部

消費經典的特效片

-----------------------------------------------------------------------------------
後來我想到一部電影來跟他做比較,
2012年的[攔截記憶碼]Total Recall,
重拍自1990年阿諾的[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


非常巧合的,跟攻殼機動隊一樣,都是改編作品
也都是1982年[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的視覺風格,
也都有提到自我記憶認同的部分,
雖然不是成功的翻拍,但至少是好看的爽片,
而攻殼卻讓我覺得是非常失敗的改編,

[攔截記憶碼]我給65分

[攻殼機動隊]大概就60分

[攔截記憶碼]
畫面和內容改到無法與魔鬼總動員做連結,
雖跟前作差異頗大,但也因為這樣走出了新的格局,
新的美術風格統一,考究,世界觀清楚,
重點梗和前作類似,過程卻有玩出新花樣,有原作也有新意

[攻殼機動隊]
改編手法太粗糙,
想致敬原作,不敢作大幅度的改編,
卻大刀砍掉原作的靈魂所在,只剩表象的重製,
留下了殼(Shell),卻毀了最重要的靈魂(Ghost)

就好比同人誌,畫的很像
卻看到空條承太郎在發龜派氣功,看到夏亞被潑到冷水變女人搞笑,
又或者
約翰藍儂的傳記電影,卻是約翰藍儂在唱小賈斯汀的Baby, baby, baby nooo~~
演賈伯斯的傳記電影,結果賈伯斯變成Android之父,並喊著Android才是王道...
而且都不是搞笑片,全是認真的!
我想應該沒多少人能接受.....

但如果沒看過JoJo和七龍珠的人,就會說空條承太郎發龜派氣功超帥!
沒看過鋼彈和亂馬的人,會覺得夏亞就是一個搞笑的女人!
約翰藍儂就是愛露鳥的中二屁孩!
賈伯斯就是個賣Android的!!

每個人在意的點不一樣,
觀眾反應這麼兩極大概就是因為這樣吧...


話說....
空條承太郎發龜派氣功是還蠻有趣的啦,但素子變機器戰警我實在笑不出來.....





---------------------------與原作的差異---------------------------

人類生命樹(1995)

V.S.

好萊塢式正義(2017)


[1989的漫畫,攻殼機動隊] 作者 士郎正宗
當時我高三,對這部作品印象非常深刻!非常喜歡!
內容充滿科技幻想,政治陰謀算計,生命哲學,
除了愛情之外應有盡有~資訊量很大~
像部百科全書,每一頁,每一格都有梗,
對當時的我而言真是大開眼界了~~
整本漫畫看完只看懂了三成....但卻意猶未盡,
再看了一遍才看懂七八成~
雖然內容艱澀難懂,但節奏爽朗明快~


[1995 攻殼機動隊電影版] 導演 押井守
押井守以士郎正宗漫畫裡最末的事件當主軸,並加以強調,
讓整部電影沉浸在自我靈魂認知的懷疑當中,
遇到和自己一模一樣義體的人,被植入記憶的罪犯...等等
提出各種質問,讓觀眾一起思索如何證明自我的存在?
然而這種事原本就沒有答案,所以最終少校只是做出了選擇,
接受了傀儡師提出的建議,達到靈魂意識另一種存在的可能性,
就像思考戰車摧毀人類生命樹般的諷刺,

漫畫和動畫都一樣,沒有交代過少校的過去與來歷,
她自身似乎也不太清楚?
所以在與傀儡師接觸之後,少校更加質疑自己的靈魂,
是否自身也是從網路誕生的人工智慧而非人類?
此一懸念其實來自於很有名的哲學理論,
然而用戲劇和幻想將乏味的哲學理論呈現給一般觀眾,
正是戲劇,電影,動畫,漫畫等等有趣又吸引人的地方~

2015年的電影[機械姬/人造意識](Ex Machina)
也詮釋了這個哲學理論,可惜多以對話的方式呈現
張力遠遠不如[攻殼機動隊],
而這正是我熱愛攻殼機動隊的地方~


[2002 攻殼機動隊TV版] 導演 神山健治
這系列作品很多,但我只有看第一部SAC
這部強調的是漫畫中政治陰謀算計,爾虞我詐的社會事件部分,
人氣非常的高,很成功的改編~

但這部作品的角色描繪,個性,情緒等等,都非常的弱,
更不用說士郎正宗和押井守想強調的自我靈魂認知哲學,
是完全沒提到的....
所以之後的作品我就沒有看過了....


[2017 攻殼機動隊真人電影版]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電影劇情 , 請慎入==========

電影內容過於空乏,就不說完整劇情了,
只(幹譙)幾個我自己比較在意的點:

1.垃圾車駕駛員,被植入自己沒有的老婆與女兒的假記憶:
這情節在漫畫中只是一個小小的情節
而押井守卻在動畫電影版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來作
這真的是很成功的改編,是一個對自我認知非常大的質疑!!!

一個魯蛇駕駛員"被植入"幸福家庭的記憶,並為之努力,
卻發現是被人利用而植入的假記憶,這種悲哀非常有後座力!
所以押井守用了不少畫面演這角色,讓觀眾對他有所印象,
接著這記憶無法被刪除,這人的心情,接下來該如何自處與面對,留下來的懸念,
這才是這情節最有張力的地方,
我也相信這是士郎正宗和押井守的目的與用意!
個人非常喜歡這段!!!

然而到了真人電影版
角色沒有故事,被刪掉記憶,放入新記憶...
這樣一來,這人其實也就沒什麼好自我衝突了,悲戚感和自殺的原因就弱掉了,
這裡有可能是要暗示少校被刪除記憶,但實在沒有效果....
接著就直接自殺.......觀眾就停止思考了....
觀眾都還沒察覺到這事背後的悲哀就被斬掉了!!
不讓觀眾思考,這個事件本身就沒太大意義了.....
只剩高科技世界觀的展現...
幹....真是有夠灑狗血的.....


2.草薙素子
原作中
少校的魅力來自於高強的本事與果斷聰明有智慧的頭腦,

真人電影版裡的少校個性很模稜兩可...
很剛毅卻又很溫柔,很聰明卻又很天真...
可能因為劇本設定,腦是一個離家出走青少女
卻又要作出符合原作的行為,實在很矛盾...
然後形同媽媽的工程師,原本的媽媽加上反派的青少年男朋友,
整部電影最後走向溫情路線...
但放在這種世界觀和情節,完全就是讓人出戲不搭....
情感上,愛情,親情也都完全沒有描寫成功,只是制式的述說...
而這樣的劇情走向,巴特和九課的其他人反而才成了硬插進來的角色,
原作裡同事間出生入死,互信與曖昧的情感也都消失殆盡...
最後結局居然還提到為了正義甚麼的....
用好萊塢式的無腦台詞作結尾....真的是慘中之慘....


3.事件陰謀與駭客
陰謀事件在攻殼機動隊世界裡是最主要的過程和賣點
真人電影版的陰謀實在是太淺太簡單了...
完全沒有精彩的抽絲剝繭過程.....

再來是攻殼中很重要的潛入,
精神網路的駭客攻防一直是攻殼中很精彩的一部分,
這部分要用實拍畫面表現的確不容易....
但是太過意象的表達(史嘉蕾陷入一群黑手之中)
實在覺得不適合用在這部作品裡...不搭又看不懂要表達甚麼....

而反派九世的造型一直很眼熟,但想不起來
最後對著思考戰車比出扣下板機的動作更讓人覺得似曾相識,
最後只想到潛龍碟影的雷電,但感覺又不太像,實在想不起來.....


23.3.17

故事發想「瘦身國度」

[2015時想到的一則故事]

2015年,不是大家認知的這個世界,一個全國人民皆模特兒身材的國度,
每個國民,不論男女老幼,全都是模特兒身材,
每吃進一口食物都會顯示熱量,膽固醇,油脂,在每個人的頭上,
每當超過該日該餐的基礎代謝率,就會發出大聲警示,所有人都會看到,引起異樣眼光,
如果沒有運動代謝掉讓警報熄滅,將會被抓起來強制高度勞動
而每個人的低體脂率和身材都代表了那個人的身分地位,(有如現代的金錢代表意義)
越低的體脂率越完美的身材,地位越高,
也因為如此,國度裡都只有嚴格控管過的健康人工食品,
人們都過著一板一眼,沒有熱情,只有健身,保持身材的日子,

一天,叛逆少年 pon 沒有模特兒身材,是個體脂率"高達20"的魯蛇,
流連地下黑市時,意外地吃到了一碗從東方流入的美食-"滷肉飯",驚為天人,
於是,少年立志將美食"滷肉飯"傳遍全國,讓大家都品嘗到"滷肉飯"的美味,
然而在這個身材就是一切地位身分代表,熱量讓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世界中,
少年 pon 要如何讓大家接受被視為罪惡的"滷肉飯"呢?
又將會遇到怎樣的困難與險阻呢!!?

--------------------------------------------------------------------
真是一個想減肥想到走火入魔的發想...
寫完發現其實有點像獵殺代理人的世界觀啦~
電影看太多很容易不知不覺參入看過的東西...


有陣子沒在自己的[發想集]資料夾中加新檔案了,
今天小小的加了一篇...
回頭看發現這幾年來發想的也不少,有點挖寶的感覺了
可惜都僅只於篇幅很短又粗淺的概念...
沒有延伸並具體化,不會知道優缺點,更不會進步.....
但畢竟不靠這個吃飯,也只能當白日夢來做做.....嘖

14.3.17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


我必須說,我對這部片沒什麼感覺...
我喜歡第一段孩童時期,還有最後一個畫面,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很美~
也知道大家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就是整個被壓抑的情感一直到最後的氛圍...
但始終不了解為什麼能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因為這類電影並不少見....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有人推薦的影評: 


 從《Moonlight》開始,非裔美國人的故事換了一種講法


 後來看完網友回應才懂這篇文章在寫什麼.... 

結論是:沒錯!就是因為黑人LGBT題材而得獎!

那作者是寫這麼長一篇文章來打自己臉嗎?
不不不,那是因為這種講法太沒格調了....
這片是有內涵具代表性的黑人LGBT題材里程碑.....
啊!不能講黑人,要講非裔!

文青的文筆真不是文假的...超會蓋的.... 

所以正因為他是少數描寫非裔美國人內向面的電影才會得獎.....
但也因為如此,甚少接觸黑人的亞洲人無法體會這部片的重要性
甚至因為是演黑人同志而一直出戲 , 無法入戲....
我就是其中之一...

但如果這劇情發生在黃種人身上,
相信亞洲人就會對這部片有比較多共鳴...
但這種壓抑情感的題材在亞洲非常的普遍,非常的常見,
然而若是以黃種人的角度,這片就會變得非常普通, 也就不會得獎了....
所以結論是.....

就是因為黑人LGBT題材而得獎...

13.3.17

意外製造公司The Surprise -優雅幽默有味道的意外浪漫

意外製造公司The Surprise/De Surprise


歐洲電影獨有的優雅與幽默
加上精巧的劇情安排,
雖然稱不上是多麼厲害經典的電影,
題材又是灰色的嚴肅話題,
但是氛圍輕鬆,既浪漫溫馨又幽默有趣,

劇情並不複雜,卻有峰迴路轉的感覺,
梗雖不創新,但也不會感到老陳
讓觀眾在優雅幽默的氛圍中感受意料之外~
整體感覺非常輕鬆又有點小驚喜~

無厘頭卻不無腦的黑色幽默浪漫喜劇,
很棒的浪漫娛樂片~
放鬆心情的好選擇~


=========以下文章內容涉及電影劇情 , 不想被劇透者請略過==========



諾大的房間, 臨終前的母親喚了聲Jacob便闔上了雙眼 ,
Jacob只是緩緩牽起母親的手,面無表情的靜靜坐在母親身旁....

母親調皮的睜開眼睛偷看Jacob,好奇的問了Jacob有甚麼感覺
然而失去了情緒感覺的Jacob只是驚訝的回答道: 我不知道
於是母親就真的過世了.......

盡管Jacob擁有龐大的財產,卻缺少了所有的情緒與情感,
於是有了結束生命的念頭,而在母親過世後開始執行,

自殺苦手的Jacob找上了意外製造公司處理自己的最後旅程,
卻意外愛上有同樣目的的Anne,
於是向意外公司提出希望延後自殺的旅程,
意外公司莫名的不願接受而開始追殺Jacob,

原來他愛上的Anne是意外公司老闆的女兒,
本來要在適當時機結束Jacob的生命,
她卻也愛上了Jacob,

倆人想方設法逃過意外公司的追殺,
但還必須阻止Jacob原先變賣財產的決定,
一堆意外之後,意外公司老闆接納了Jacob,
Jacob必須證明能夠處理意外公司的業務,
而這第一個任務便是,處理深愛著Jacob的老管家....

原來,老管家在失去愛人之後便只剩最愛的Jacob,
如今他希望能在最愛的人身邊走完最後的旅程~


12.3.17

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 - 沉痛悲傷的出口

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


[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

當初是為了猜奧斯卡得獎名單而看,沒想到還真是部好作品~
情感深沉而濃郁,沉痛悲傷中卻帶著溫暖,
是我心目中奧斯卡入圍影片的前兩名~(另一部是異星入境)

用瑣碎的生活情節,不同的小事讓觀眾去感受角色
用角色的行為間接反映出內心的狀態
穿插過去的生活細節慢慢帶出角色間的關係和糾結的原因
帶領觀眾的感受進入電影中角色的故事裡面~
並隨著出現的改變和主角一同邁向心靈的出口

編劇和導演都是肯尼斯·洛勒根,
編導一起,我認為是很多電影成功的原因,
雖然這位編導的導演功力沒有到非常厲害,
但我認為因為是自己的劇本,
就更能清楚地了解到每一處的情緒需要的感覺
所以才能用畫面把劇情需要的情境完全表達出來
讓劇情更加豐富,更多層次~
整部電影充滿了情感,味道十足~
非常感動人心之作~~~

另外一提,此片獲得第89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與最佳男主角

=========下文有「海邊的曼徹斯特」的劇情討論,未看者請迴避==========

寧靜的海邊,曼徹斯特
嬉鬧的叔姪,Lee和Patrick,在Joe的捕魚船上,開心的舊時光
.
.

時序來到冬天,
Lee任勞任怨的做著公寓的雜工,
情緒冰冷壓抑,拒絕他人與自己內心接觸,
在酒吧鬧事發洩不明的不快

突然一通電話,Joe過世了,  
那是Lee的哥哥,Patrick的爸爸,
突如其來的打亂了Lee自我放逐,牢獄般的生活,

Joe的遺囑
希望 Lee擔任Patrick的監護人並就近照顧,也已準備好所有開銷,
這讓Lee十分的為難,且喚起了Lee悲傷的過去:
因為自己一時的疏忽,失去了兩個可愛的女兒和曾有的幸福家庭,
Lee始終無法原諒自己,自責又害怕的拒絕接受其他的幸福,

然而Joe的遺囑和Patrick的各種情況,強逼著Lee與Patrick暫時同住,
Lee很不情願地搬回這發生悲傷過去的小鎮,
邊處理著Joe的後事,邊熟悉Patrick的生活,並想方設法另外安置Patrick,
這段期間的相處,
叔姪兩人彼此之間熟悉的程度,比他們自己知道的還要親近,
不知不覺的讓Lee的心境有了些微的變化....

盡管如此,回到傷心地的Lee,熟悉的人事物難免臨門,
熟悉又陌生的Randi , Lee的前妻, 曾經相愛也仍然相愛的兩人 , 
Randi希望能繼續前緣並幫助Lee,
但是Lee無法面對前妻,更無法面對自己...

被挑起的悲傷混著悲憤的發洩,
更讓Lee明白自己無法走出痛苦的過去....
"I Can't beat it."
Lee向Patrick說出了原因,相擁道別.
.
.

冬天過去,
鬆軟的土壤 , Joe終於下葬,

Lee與Patrick,

看似陌生卻親暱的叔姪

雖然腳步緩慢

但正緩緩地向前邁進

寧靜的海邊,曼徹斯特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得獎預測 2023 Oscars predictions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  部分得獎預測 2023 Oscars Predictions ●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媽的多重宇宙 》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ing: 關家永...